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颚前传·112号军令》载具设定【陆军篇】

2023-01-30 11:58 作者:狂暴流浪者  | 我要投稿

《龙颚前传·112号军令》载具设定【陆军篇】

古巴之鳄——PT-26‘古巴鳄’主战坦克

特别提醒:

该坦克以及其余所有设定均是架空,虚构设定,现实并没有这些载具或设施,纯属写的玩,请不要代入现实世界!

——坦克档案——(大部分数据摘自古巴共和国军方公开档案)

【注:这个所谓的军方公开档案其实也是UP架空虚构的,并不是现实的军方档案!】

坦克型号:PT-26主战坦克

绰号:“古巴鳄”【'Cuban crocodile'】

制造方:古巴卡拉斯军工集团【部分技术来自乌拉尔车辆制造生产联合体设计局】

所属国家:古巴共和国

初步设计时间:2022年-2025年

定型时间:2024年

服役时间:2026年

服役部队:古巴陆军

——==坦克参数==——

车长(炮向前):9.83米

车体长:6.40米

车宽:3.90米(含外层电磁装甲模块);3.65米(未安装电磁装甲模块)

车高(至炮塔顶):3.20米

车底距地高:0.52米

乘员:3人(车长、炮手、驾驶员)

车重:48吨

主武器:1门125mm电热化学炮

副武器:炮塔右侧7.62mm并列机枪;车顶14.5mm遥控机炮塔

导弹:可发射9M177‘长钉’反坦克导弹、9M187‘断剑’反坦克导弹

引擎:HTSK型燃气轮机,功率2500kw(电热化学炮冲放时),1600kw(机动时)。

作战半径:510公里

公路机动最高时速:70km/h

越野最高时速:55km/h

车体装甲物理厚度:正面980毫米,加附加装甲与爆反1400毫米。

火力:

一门2A82FR型125mm电热化学炮,使用自动装弹机,每分钟射速7发。钢针,2公里上击穿1300毫米垂直均质钢,炮口初速2100m/s。高爆,装药新型高能爆药。

自动装弹机,电化学分装弹,弹头药包皆朝下放置,内外两圈,高能液体全可燃弹筒/药包。装弹机内带弹40发。

除此之外,125mm电热化学炮可发射9M177‘长钉’炮射反坦克导弹、9M187‘断剑’炮射反坦克导弹

防护:

主动防护“拳击手”:拳击手本体由两部分组成:方形聚能射流盒,以及竖条状发射仓(内含1列共14枚装药),横条状发射仓(内含1排,共10枚装药)。竖条状安装在车体两侧,横条状安装在各类平面上,比如首上或炮塔顶部。

“拳击手”是一种定向聚能弹药,通过改变抛射盒角度,设定抛射后起爆时间,射出聚能射流来摧毁来袭弹药。

主动防护“边界-2M”:它由俄罗斯的竞技场-M主动防御系统改进而来,布置于炮塔左右的侧后处的2组盒状发射筒,依靠发射的重型柱状定向破片拦截弹摧毁来袭弹药。一组4只筒状发射管,每只发射管内有4发弹药。能够覆盖炮塔135度的范围,垂直角度-6至25度。

“边界-2M”通过炮塔上的小型相控阵雷达(板状),来定位,监测敌方炮弹,并通过炮塔上的盒状发射药来拦截炮弹。

“边界-2M”可以拦截所有飞行速度为70-1300m/s速度的弹药,反应时间0.2秒。

毫米波雷达,炮塔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各一个。

反毫米波金属颗粒气凝胶(方形):炮塔左右各一个,与告警系统相连,一个内含8发弹药。

红外欺骗胶块:全车体覆盖。

红外/激光对抗系统:与烟雾发射系统共用基座。

毫米波等雷达对抗系统:全车综合射频系统即四面盾,加一个总和射频车尾天线负责有源对抗。【技术来自古巴军方在2024年击落的美军RHG-23型隐形无人机】

内侧反应装甲“肋骨-M”,重型反应装甲,使用的是聚能金属射流的爆反原理。

外层电磁装甲模块“壁垒-K”:通过探测射流或穿杆进入区域并引爆指定区域的重型爆反。

主装甲:纳米结构钨钢合金,硼化钛棱柱,层段式气凝胶,空心间隔,碳管聚合物织物+掺有钨合金纤维+约束式陶瓷纤维的膨胀式钢化压轧板组成的复合装甲块,合金钢厚背板。

主装甲覆盖车体正面,整个车体侧面。炮塔装甲覆盖整个炮塔正面和部分侧面。

感知系统:

炮塔中部中央靠右为主全周观察镜

炮塔左侧靠前是一组观瞄镜,正面投影成圆角长方形。

炮塔顶部左侧靠中是一组副全周观察镜,与14.5机炮成一体,但炮塔左侧靠下还拥有一组备用的全周观察镜。

炮塔中部偏前为一座横风探测器以及综合型热成像仪。

车身的四角则都使用了带状激光传感器以及超声传感器,最大可以给车体360度2.4公里范围内提供激光图像。

另外,炮塔后部还装配了1架‘鳄鸟-II’侦察无人机,它作为先锋,先于一步侦察,当侦察到敌军战车,它可以引导“古巴鳄”发射的9M177‘长钉’炮射反坦克导弹击中目标,也能将数据传输进车上综合态势感知系统。【9M117的制导方式是主动毫米波+红外成像主动制导+激光引导】

动力-电力系统:

HTSK固态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净重850kg,输出功率1800kw,2.1立方米。横置//。

三部三合一电驱系统,左右分列于引擎后方,主动轮处,前部横置于驾驶舱下侧,首下装甲内。单个电驱系统最大功率970kw,最大扭矩5500NM,全重105kg,0.35立方米。

超级薄膜电容组,0.40立方米,位于坦克后部电驱系统上方。

高性能电池组若干。

无变速或传动系统,采用整体液冷+燃气轮机自主吸气散热。

燃气轮机,中枢直流电管理系统,全电驱动,集中性液冷与红外管理让整车大幅减少了维护检查的频率。

悬挂系统:

将阻尼系统,减震系统,悬挂调解系统三合一的电器化悬挂。

整套系统分为次阻尼环,用作减震和小幅度的负重轮高低变化。主阻尼环,用作调节悬挂高低和大幅度的负重轮高地变化。

整套系统位于车体外,使用大面积壳体进行散热。阻尼环则是两块梯形页状环式阻尼器,阻尼器通过推动一种强磁流体进入一个含惰性气体的空腔来进行阻尼,与液气悬挂类似。但通过外部磁激励,磁流体能够快速改变本身排部,致使磁流体能够改变本身的流动性,实现悬挂的钢性调节。

因为磁流体的特性,本身不强求系统密封性,对运行环境也没有苛刻要求,且由于一体化密封布置,极大的减少了维护检查的频率。

智能化:能够独立完成路径规划,危险分级。

红外/光学隐形:D2型号,拥有光学隐形阵列。位于炮塔正面,车体正面与侧面。

隐形结构,正六边形小块。

车体结构:

车体前部,首上迎弹,复合装甲0.98米。复合装甲后是驾驶舱,驾驶舱与炮塔间是电子系统舱。

车体中部,独立单人炮塔及自动装弹机,炮塔全周覆盖190mm复合装甲

炮塔后部有一个狭窄空间布置有含泄压阀的10发备弹舱。

氢金属化合物能源舱位于车体炮塔与发动机舱之间,本身因为其不易自燃的特性,同时当做安全隔层使用。

车体后部,横置动力包含有燃气轮机,高功率SOFC,电容。动力包下侧,位于车体左右两侧的是两套三合一动力系统。

干扰系统:

炮塔右侧偏前为一组雷达ECM系统,它可以发射高频射频干扰信号,将敌军的有用的雷达信号给淹没掉。

炮塔顶部后方的盒子为1组机械式大功率干扰器,2个为一组,干扰覆盖3个频段,用来压制、干扰北约机载,车载雷达和导弹引导。

人机交互:

三位乘员使用大型全周天屏幕进行势态感知。

全周驾驶舱的图像来自多种传感器的复合图像,其主要由:车身四角的固体带状激光雷达成像,三个周视镜组成的白光、红外图像,炮塔上的四面毫米波盾、周视镜上的毫米波雷达、通讯杆的综合射频阵列组成的雷达成像以及车载侦察无人机提供的白光、红外图像组成。

全周舱图像可以单模式显示,正常情况下为复合显示。对于战场单位的发现及跟踪由炮手和系统互相辅助完成,传感器可以自动捕获目标也可以人为标识,目标被识别后系统会进行自动判别并发出报警。蓝色为捕获,但未判别。绿色为判别为友军。黄色为判别为敌军。红色并带叉状为已锁定并跟踪。脱锁失去目标为棕色并且系统会加强对丢失目标区域的搜索。

大部分情况下目标的捕获,判别皆为全自动,炮手可以决定是否将某一个目标的发射权移交给系统。若失去驾驶员,坦克会立刻退出战场。

与系统交互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索敌,识别,追踪与开火

炮手头盔带有眼动仪与方向仪,可以快速选择是否与车长全周观察镜相连。

在不相连模式下,炮手看向被捕获的目标,坦克炮塔随之旋转,炮手镜将完成锁定与跟踪,此时全周观察镜保持扫描与警戒。

在同步连接模式下,车长全周观察镜与炮手头盔相连,可以手动操控放大倍率进行索敌,并完成一键超越控制,在索敌后将炮塔转动至目标,完成锁定与跟踪。

二:驾驶与手动操控

该型坦克的驾驶舱与3.5代主战坦克差不多,这里不详细介绍了。


【注:在我这个架空小说内,古巴和塞尔维亚会稍微加强,但同时俄罗斯、美国、欧盟以及中国也会相应的加强】

————完————

《龙颚前传·112号军令》载具设定【陆军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