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呻吟一则
多事之秋,深夜辗转反侧,腹中咕咕,才反应过来下午没有吃饭。
深夜两点的小镇,一片夜幕肃杀之象,除了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不见半分明亮。
走出一里地,去到小镇唯一开门的店铺——一家网吧,购置了泡面饮料,烧水泡开。
只是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到了曾经工作时候,公司门口的一家麻辣香锅店。店主人的脸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个特别热情的中年妇女。
他家的麻辣香锅,色香味俱全,在杭州那样的地界,点一份特辣的香锅,一定要是干锅,在某个夏日的周末午后,睡到自然醒,顶着炎炎烈日,如行尸走肉般走进馆子,拿起夹子一通乱夹,荤素搭配,足足点个四五十块,再去店对面来上一份柠檬水,扛着刺激的辛辣味和滚烫的食料一顿饕餮,在清爽的空调下流下一身大汗,拍拍肚皮,心满意足的离开。
我吃着泡面默默地流泪,流泪的原因是我真的很想吃麻辣香锅。
那一刻突然能理解怀孕的女人会突然因为吃的不受控制的哭起来,就好像我如果告诉别人我因为想吃麻辣香锅哭起来了,大家一定认为我是个傻逼。
事实上,我现在这个精神状态,确实也是有点大病。
打开淘宝,反复搜索麻辣香锅的调料,买了一份,盘算着后面应该怎么去做。
越盘算,就越饿,就越想起很多东西。
比如,高一的时候,每个月四百的生活费,吃着学校的猪食,周末出去看着学校对面的麻辣烫店都觉得那是个山珍海味。提前一周盘算着去吃自助,上午不吃饭下午三点去自助餐厅,几个人吃到吐着出来。
这里的吐出出来不是形容词描述,而是动词描述,我们真的是吐着出来的。
再比如,大学时候学校门口的米粉、小龙虾;市中心发现的宝藏店铺,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5块钱一份;德庄火锅2个人点9盘肉。
再后来,和朋友在广州街头,沉迷网吧。半夜时分,也就是如今现在这个点,互相询问饿不饿,然后转头去街角营业的东北烧烤补充蛋白质。必点的必然是两瓶啤酒,一组羊肉串,一晚旮沓汤。拿起肉串,说起家庭,说起工作,说起理想,说起人生,刚刚在网吧杀的不眠不休的两个人抱着哭的跟个傻逼一样,吃完后摇摇晃晃地走回住宿的地方,朋友点上一根烟,说想等等,等到天亮。于是两个人坐在长椅上喂蚊子,喂到太阳升起。
再后来呢,北京的土著朋友带我辗转于北京的各大餐饮店,我有幸体验到了3个人一顿吃5k的经历。印象最深的还是北京的铜锅涮肉,配上烧热的芝麻酱和辣椒酱,那叫一个地道。
我初中的时候读完了《城南旧事》如今的内容都不记得了,除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句以外,我还记得的就是书的序言中的一句话:“过往的一切都流光溢彩的过去了”。
是的,过去了,流光溢彩。
如今的我脱离职场,回首过往,突然会懊恼,当年的自己为何那么盛气凌人,那么冲动莽撞,那么虚浮躁动。也许就和考公一样,自己某一件事,做的稍微再好一点,如今就不是这个境况。
但是回首完这一桩桩,一件件后,我反倒有点释然了。
父母近期一直在言,如今当时大学毕业能把我扣在本地,如今我早就考上了,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事。而我身处低谷,难免困惑,竟有时也会自我批判。
但是,两年前在饭馆点菜的我,不会想到两年后的今天,我居然会羡慕起当时的自己。三年前广州万达的长椅上,抱着挚友哭着喂蚊子的自己,不会想到,如今傻逼到借酒消愁的自己,会让两年后的自己怀念。
记忆是个很玄妙的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提醒你那些片段是属于你的。
你是谁的?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你是个人,不是猪不是狗;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你是你是你父母的儿子,你朋友的朋友,你老婆的丈夫;但从我的角度而言,你是你过往一切的总和。过往的一切,包括你吃下的每一顿饭,交过的每一个朋友,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
没有人能跟过往划清界限,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过往的延续。如今的我们,也是过往的一部分。
大概率的事情是,两年后的某一天,我会突然以为饥饿难以入眠,然后想起,我今天晚上吃了一桶泡面,然后突然开始羡慕起现在的我。
这么傻逼的情况有什么值得羡慕的?我也不知道,记忆就是这么奇妙。
泡面吃完了,睡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