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新时尚:素时刻五谷粉,养生的选择之道
在中国,早餐喝粥的习惯在许多地方一直被保留着,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
我们倾听一下宋代社会精英张耒的见解,他专门撰写了一篇《粥记》,其中写道:“每日清晨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

这里所提到的“谷气”并不是指谷物本身,而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即谷物所含的生发之气。为什么我们选择五谷作为主食呢?这是因为《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强调五谷养生命。从中医角度来看食物,并不只关注食物的有形成分和营养元素,更注重其中的无形能量,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谷气”。
谷物其实就是种子,它们蕴含着生生之机,可以发芽成长,甚至演变成苍天大树,实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命奇迹。一粒水稻的种子,可以演变成一片金黄色的稻田,这正是中医所看到的种子的无形能量,一粒种子蕴含着生命所有信息。

早上起来,阳气升发,身体里有一股生生之机在苏醒,此时一碗粥中充满着“谷气”,即谷物的生发之气,与身体共振,实现天人合一,滋养身心。
《十诵律》中提到了粥的五种好处:除饥、除口渴、下气(通脏腑排废气)、却脐下冷(除小腹寒冷)、消宿食(消化隔夜食物)。

对于脾胃不好的小朋友来说,早上可以喝一些“米油”来养脾胃。李时珍曾说:“婴儿食米油(备注:加辅食后),百日则肥”;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也提到,“米油可代参饮”;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
米油与米汤不同,是指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称之为“米油”,俗称粥油、粥皮。它干了后会形成一层薄如蝉翼的“粥衣”。

这些都是早上喝粥背后的中医思维。但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中医并不要求所有人都需要喝粥,它更加强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尊重每个生命的不同,尊重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所有的医学理论都只是参考,用于启迪我们的思考,且不能一刀切地看待问题。
简单来说,喝粥虽然有好处,但中医并非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喝粥,而是应该根据当地环境气候、个人体质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早餐美食。
素时刻五谷膳食粉以中国传统食疗养生理念为基础,依据大量医学、药学典籍,坚持五性五味相宜不忌,以及五色五方五行配置和谐的原则。

同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严选199种优质植物食材,以22种籽种、19种坚果、13种花朵、19种菌藻、56种谷豆、70种果蔬六大类食材为核心成分。其中共有四十九种药食同源食材,满足膳食指南中的“人体需要摄入每周至少25种以上的食物,每天摄入足够的全谷物,足量的蔬菜,足量的水果”这一要求。并且严格按照“40种人体必需营养素、15种其他重要营养素国际标准”合理搭配,选用精选食材,保证营养均衡,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