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武大毕业生去卷香烟,是浪费人才还是人生赢家?
人大武大毕业的高材生去卷烟厂卷香烟,流水线上研究生超过30%,今天这样一条新闻引发网友的热议。这起热点事件,它源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最近的一次招聘会。公司的一线生产操作岗位3000多人竞争最终录取135个名额,录取的还大多是人大、武大等名校的毕业生,甚至硕士生还为数不少。

这么高学历的人才,毕业后去卷烟厂做一线流水线的工人,到底是人才浪费,还是人生赢家?有网友认为:在流水线上打包香烟,一个四肢健全,哪怕没有上过学的人,只要跟几天就能够学会,这些大学生白读了十几年的书,来干这种工作,不是浪费人才,他是什么?
当然,更多的网友认为:卷烟厂是国企,不仅稳定,而且待遇还很丰厚,可以说是摔都摔不碎的金饭碗,管他具体做什么,能挤破头进这样的单位,那就是妥妥的人生大赢家啊!

其实大家都知道,烟草在我国实行专卖管理,只有中国烟草局能够生产和销售香烟,是完全垄断性质的国企。一线的卷烟工人年薪大概15万左右,一旦往上晋升,最低的副科级年薪都能够达到税前45万之多,而且工作也比较轻松。
我想这起事件背后 ,一定程度上折射着很多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几年前最流行的关键词还是“互联网”“创业”“天使投资”,如今人们谈“996”色变,“内卷”“躺平”,常常挂在嘴边的上。毕业生算了一笔账,在大城市,“996”牺牲了身体健康,承受着KPI的压力,月付高昂的房租和物价成本,还要面临着卷不动了被辞退的风险。

于是呢,曾经毕业生们挤破头进互联网公司,如今考公考编又重新成为了热门,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任何一种职业选择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外界不必有过多的道德判断。不过一种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明显不符合一般判断的职业现象不应该被忽略,这样的人才市场究竟因何形成以及应当如何优化,是应当去深入地思考的。
最后我想说:30年前能够成为一名高速公路的收费员,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原因很简单,收费员这个工作既轻松又收入稳定。同样的,20年前,能够在铁老大当个职工那也是无数人羡慕的,特别是过年过节能加塞,各把亲朋好友请上火车,那就特别牛了。

但如今 ,20年、30年过去了,很多曾经的铁饭碗,金饭碗早已经辉煌不再,甚至有些还面临着下岗的危险。谁知道10年或者20年之后,这个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如果这些名校的毕业生现在只想着躺平或者稳定或者只敢于在流水线上卷烟,那到时一旦面临着下岗的危险或许只能够哀嚎一声:除了卷烟,我什么都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