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瑞:有“学习强国”相伴的日子
有“学习强国”相伴的日子
刘森瑞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7级本科生
古语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出,恰好满足了我们对于便捷获取时政要闻、随时随地学习理论知识的需求。
初识
一年多前,我便与“学习强国”结下了缘分。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了靠近组织、增强理论水平,我常常打开手机上的微博、知乎等平台,搜索和时政、党的理论相关的文章来学习。然而,一些平台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夹杂着很多带有误解看法和错误观点的文章,严重地影响了我的使用体验。直到2019年的3月份,我常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我的马原课老师,也就是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蒋楼老师,经常转发一些时政评论和理论文章,而这些文章,都出自同一个平台——“学习强国”。这令我眼前一亮,这些高质量的文章内容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今后的学习之路。于是,我主动向楼哥请教。他告诉我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新推出的一款手机应用,里面涵盖了大量的内容,并推荐我加他“学习强国”好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在蒋老师的感召和我的求知欲的驱使下,我下载了这款应用,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引自《论语·学而》的一句话,是每次打开“学习强国”客户端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它提醒我们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能收获发自内心的喜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去年,我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时间来学习平台里的内容。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我阅读了十九大报告,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相关著作,观看了名人专家的生动讲座…… 这使得我自身的理论水平大为提高,眼界格局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不久,我便通过了组织的考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陪伴
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如今,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日程表”。每天早晨,我都会打开“学习强国”,在“视频学习”里收看《新闻联播》,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中午,我会点开“推荐”里的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近讲话和指示精神;在课余时间,我会打开“答题”专栏,常练常新:睡前,我还会把重点文章加入“收藏”,再转发给列表里的学习好友,并在热点新闻下留下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专项答题”和“挑战答题”了。前者,是针对近期热点事件的专项问答,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而“挑战答题”里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唯有苦练才能提高正确率。同时,我秉持不唯分数论。这就在于,虽然学习积分是衡量学习量的重要指标,但学习绝对不能被积分所束缚。因而,有时我的当日积分已经满了,我还会继续观看自己喜欢的视频,有时日常积分还没有满,我也不会为了凑分数而走过场、查答案。虚花结不出实果,工作来不得虚假。按照这样的方法,我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好,学习积分很快突破了1万分,在同龄学生中位居前列。可以说,我已经习惯了有“学习强国”陪伴的日子,它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恪守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我来说,“学习强国”就像是个装满知识的宝库,里面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全面的信息平台,同时也包括了时事新闻、传统文化、名家座谈、电影欣赏等各种免费的学习资源。而且,整个APP界面简洁大气,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广告。可以说,这里处处都是正能量,处处都有新风尚。在“学习强国”的陪伴下,我目睹了港珠澳大桥横跨沧海,书写中国桥梁史的新奇迹;我见证了首届国家进口博览会,再现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壮观景象;我关注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看清美国霸权的无耻嘴脸…… 从国内到国际,从中央到地方,从科技到人文,我深刻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总之,从古至今,“学习”这个词从未被时代遗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我决定一方面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用好“学习强国”,争取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更细致,在“学习强国”的陪伴下行千里,致广大。因为有了落霞的陪伴,鹜群才不显得孤单;有了雨露的滋润,幼苗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学习强国”的陪伴,我的生活便多了一分色彩,前行的道路上便多了一分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