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后世对权相李林甫评价越来越差?李林甫不为人知的秘密?(二)

2022-03-23 20:35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只好上岸,上岸过程当中的运输的途径又非常窄,很多地方你就是容一人一马过去,这都不错了,所以大大减低了漕运的效率。但是国家的中枢还在长安,每年仅仅是消耗在路上的粮食就已经是惊人的数字了,在这种情况下经过魏建的努力,他把长安城的水路跟其他的京杭大运河能够有机地整合不需要上岸,直接坐船,能运到长安城,就这一件事让整个漕运增长了十倍,一年达到200多万旦粮食,这样一来长安城的粮食危机得到极大的缓解,您想想这对国家是多大的贡献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人物,绝对不能允许他做大做强,否则的话就是威胁到李林甫的位置了。面对魏建这样的人他先采取明升暗降这样的一个计策,他先把魏建调到中央,说你干得不错应该升官,直接让他当刑部尚书,你当刑部尚书就脱离开原来的体系了,你进入个新体系,什么时候干出头儿,你再等一等,这就是第一步手段。

同时找机会借刀杀人,他非常清楚唐玄宗越到晚年越担心太子和这些人是不是能够真正听他的话,这件事情是不争的事实,历史当中也没有任何资料说太子要谋反,但是也有一些史料隐隐约约的让你觉得太子背后好像做一些什么事儿,比如说魏建、恒虎、魏明等这些人就没事儿,组织在一些道观里进行交流,动不动在那儿开个会,进行一些小的密谋,你很难说他们就是想谋反,但是这些人要说谋反的也不冤枉他们,这样一种情况。

所以李林甫明着暗着把这些信息都传递给唐玄宗,这让唐玄宗李隆基心里就开始非常的不爽,你们背后又到底干什么,有没有密谋打算推翻我这种可能。紧接着魏建还不收手,不收敛,继续跟这些节度使进行交流,当时的节度使王忠嗣跟李恒关系非常好,这件事情也被李林甫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明确的说魏建你私下里跟王忠嗣等这些节度使、封疆大吏有这种往来,绝对不合理,所以上书弹劾他们,这种弹劾正是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忌讳的事情。

怎么办?王忠嗣直接发配到外地,慢慢地也在外地抑郁而死了,其他这些人都被流放,比如说魏建怎么办?就让太子直接给刺死,这一下李林甫就相当于跟太子李亨结下梁子了,更重要的是也让皇帝和太子之间出现了鸿沟,这就是李林甫干的一些事情,下手稳、准、狠,而且还不留余地。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批人受到了牵连,这个政治方面,李林甫玩的是非常开心。

所以宋朝的文臣士大夫最恨的是什么?最恨的就是权臣,因为在他们的记忆当中是晚唐和五代十国。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天你登场,明天我登场的变化,他们比唐朝的大臣更加渴望国家的稳定与安宁了,这样的权臣在宋朝之后,通过各种制度的修改就不可能出现,所以李林甫这样的人必须要给他打倒,否则的话他给后世作出非常差的榜样。

这也是从旧唐诗之后,李林甫的名声迅速变差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这种所谓的权臣、能臣事后是坚决不需要的,所以李林甫身上就安了很多副会的内容。资治通鉴当然是伟大的作品,写得也非常精彩。但是涉及到李林甫这样一个特殊人物,我们还要非常的慎重。我们没有必要给李林甫做什么方案,只是想提醒大家,面对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在当时的环境当中理解这样一个人物,即使他后世被定义为奸臣。我们也要知道它为什么被定义成奸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等到李林甫去世之后安史之乱就为之不远了。那么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他给我们这个国家的历史带来哪些重大的转变?


后世对权相李林甫评价越来越差?李林甫不为人知的秘密?(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