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I [4/5] UNHOOK

2023-04-11 02:22 作者:Cescarem  | 我要投稿

Clarity comes when unhooking happens.

前几天跟着家里人去了车展,聊着聊着提到了哪些车适合年轻人,哪些车适合上了年纪的人。于是好奇地问了原因,得到的答案是:a车加速比较慢,比较舒适,适合反应没那么快的中老年人,而b车配色独特,加速也快,很适合年轻人。

包裹就这样解开了。

一辆车的某些特点适合某种特性的使用者,而某个群体总体上表现出这种特性,从而使等号成立。思维中得出结论或许只是一瞬间,但实际上左右两端的元素经过了各自的那条桥梁,在中间相遇。所以说,不是车适合上了年纪的人,而是车本身加速慢,适合反应没那么快的人,而年纪较大的群体从总体上看相对于年轻人反应较慢,所以这辆车适合老年人。只有拆开最后结论的外壳,将已经打包捆绑的元素解绑脱钩,才能知道真正的运行机理,发现真正的对等关系。

于是乎可以发现,对应的其实是在得出结论时中间省略掉的东西,而不是两端;同时,在两端之中,其中一端总是更为具体的个体,另一端更为抽象的群体,而群体虽有整体特征,却总是不乏例外,这也就为纷争吵架埋下了伏笔。

似乎人的思维总有一种简化倾向,表现之一就是将某类复杂的情况概括化笼统化处理,之后结合自己的认知大加谈论,这样在谈论自己有一点粗浅了解的话题时,既能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又不至于很费脑子。总体上一聊,扯不到具体的人,又能说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用最简单的方式撑起自以为最有风范的场面。而简单的最终结论一传十十传百,不断放大,最终变成特定的刻板印象。比如一个有些年代的地域歧视:河南人偷井盖。说出这句话的人,将某个个人的品质与行为和河南人群体印象进行捆绑,于是不假思索,用最简单的结论成品大加挞伐,在道德高地上舞蹈。当拆开这个成品的外壳,便会发现,其中的几种元素被不正常的手法捆绑在一起。

也许可以说,世界是台不停运转的机器,拆开总体的景象,便能发现内部各个部件配合运转。

把原本绑定的东西脱钩,便会发现更为本源的世界。

II [4/5] UNHOOK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