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篇日记(2020.3.25.ver)
为了写读书笔记,我特意又去读了一遍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老实说,我是真的再一次被大刘的想象力还有文章里的哲理惊到了。
一个文明究竟能否用技术的力量超过艺术?这一点刘慈欣写得很清楚,是不可能的。那个自诩要超越李白的技术之神终究还是败给了李白,因为艺术有它自身的不可逾越性,即使“李白”用自己拥有的技术把所有可能存在的诗词全部用诗云写出来,也无法检索出来能够超越李白的诗词,这一点就是最好的例证。伊依用河边的美女打了个比方,或许也能说清楚:
“想象一下,用一把利刃把她切开,取出她的每一个脏器,剜出她的眼球,挖出她的大脑,剔出每一根骨头,把肌肉和脂肪按其不同部位和功能分割开来,再把所有的血管和神 经分别理成两束,最后在这里铺上一大块白布,把这些东西按解剖学原理分门别类地放好,你还觉得美吗?”
《诗云》里还有个细节,也是我细品好久之后才稍微悟到一点的,那就是神在看到中国古诗词后对吞食帝国的文明在8000多万年后依然徘徊在原子时代的回答(虽然文章中并没有明说)。在我看来,吞食帝国之所以会有技术的停滞,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或者应该说它们)没有立足的根本,一辈子只能在宇宙中流浪的宿命让他们根本没有让艺术奠基的土壤,而艺术和技术在某个层面上可能是相辅相成的,这导致了它们只能是拥有高科技的恐龙。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建造诗云的过程中被神保留下来而不是和吞食帝国一起毁灭,就是因为人类拥有可以生生不息而又历久弥新的文明。技术可能会被遗忘,但艺术却是永恒的,这一点在刘慈欣的其他小说也可以体现出来。
作为一名新晋“慈铁”,我的入坑作是《三体III:死神永生》,从那时起我就惊诧于大刘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以及太阳系被降维打击时的惨烈景象的生动描写。敢于不动声色地让许多人甚至全人类灭亡的,也只有他敢这么写。不过,我最喜欢的小说却是这篇《诗云》以及《镜子》。《诗云》让我看到宇宙中真正无法被超越的是艺术,而《镜子》却在假借超弦计算机这一可能穷尽人类能力也无法制作的超级技术撕开了人与人之间虚伪的面纱,也让所有隐私都无所遁形。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拥有了这样一个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过去(甚至也有可能看到未来)的技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会恶化?人们的内心是否会真正变得纯净无瑕?我们的文明是否也会因此消失?这些都不好说。对于我来说,我宁愿选择一个自由自在而不可知的未来,这样的话,我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未来。
我喜欢星空,一方面是因为星空的静谧和庄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了大刘小说的影响。这主要来自《中国太阳》和《三体》中的那句“一张蓝天照片里包括的信息比《清明上河图》包括的全部信息还要多出至少两个数量级”。希望未来自己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拍下星空的美景。
也许疫情结束之后人们会陷入困境,但不管前面有多少磨难,人将重新成为人。
(3月26日01:01:43)
写在最后:这篇文章过审晚真的是因为我自己的锅(指晚投稿),不是审核大大的错~谢谢看到这篇日记的你,祝愿所有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