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一篇

2023-03-01 19:55 作者:夏梁哥哥  | 我要投稿

最理想的人生就是始终保持游戏精神,也不缺乏道德担当。人生本质上是游戏的,只有游戏的人生才是自由的,因为人是被判为自由的。当然我不像萨特那样,认为人是绝对自由的。一个枪毙犯,明天要被执行死刑了,关在死囚房里,自在的我都那样了,还梦想自为的我是“自由”的,那是唯心主义。你也许会问,你王谷老是拿最极端的做例子,这离现实也太远了。但哲学就是要刨根揪底。从字面上来说,绝对自由好像是干啥都行,随心所欲,就像以前复旦有个才子顾刚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这种自由好比“极乐器”,大街上看到个绝色美人,然后看中她了,随时可以和她结婚生子。你当你是皇帝啊!?游戏精神也是要遵守现代社会的规范的。这就关渋道德。其实,游戏精神就好比佛洛伊德所说的“本我”,代表哪怕是最下流的欲望在里面的人最深处的潜意识,对,人做梦时就是游戏精神不管社会理性的“大爆发”。而道德担当就是“超我”,服从的是道德原则。“本我”和“超我”的结合即妥协即“自我”即现实的人生。知道了游戏人生和道德人生是相互作用的,只是“人生”这个概念的最基础的把握。概念从自身出发通过“绝对精神”的诸环节返回到概念本身。写到这里,我也有些糊涂了。好像黑格尔附身。开玩笑了,这只是我对文字的游戏精神而已。但真正从哲学上说,语言的边界即世界的边界,“语词破碎处,无物存在”。游戏玩到极端,语言会“自动修正”游戏的方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体验”。哥德就是个很好的实例。有人也许会说,我在你的博文里没看到你所说的游戏精神啊?注意,这儿举的是极端例子,”极乐器“就意味着你有游戏精神的最好的”处境“,而死囚犯就意味着你处于游戏精神的最坏的”处境“,”极乐器“当然是不存在的,而你也绝不可能沦落到死囚的下场。中国的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有大量宏扬人生的游戏精神的思想精华。但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绝对自由,只是心灵的自由,而不在现实世界中。我发现我越来越胡说八道了。说明我的心灵是自由的,就像我前几天半夜里听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的讲座,我是很认真得听的,但后来我发现他的”布道“正说明了哲学、文化这些东西除了说明人的心灵是自由的以外,就是维特根斯坦说的”重要的胡说“。

阅读(90)| 评论(0)


旧文一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