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亚拉老师的文章】230519——对科学的信仰与自杀

原文链接:https://note.com/nyalra2/n/n55ee47d48e6a

想起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宫泽贤治都写过:信仰“科学”不就等于自杀吗?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就是这样的。
科学之中只有隶属于人的五感的东西。老人说在那个狭小的世界里只存在隶属和自杀。即便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都是突然用长篇大论讲述神的故事,很有震撼力。他们都在认真地活着。

宫泽贤治在《诗笔记》中这样写道。

"如果仅从历史和地史资料来看,
从我们的祖先到我们
所有的信仰和德性都是由误解产生的
而且科学还很黑暗,
我们只能保证自杀和自暴自弃,"

两者的共同点是“信仰”。陀思妥耶夫斯基信仰神,宫泽贤治则是释迦。我已经写过好几次了,自己是无神论者。我对宗教的兴趣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苏鲁神话和玛丽莲·曼森的“恐怖”,而去了解基督教文化开始的。之后就主要是押井守的作品和学生时代的佛教体验,也就是亚文化和文学方面的东西。并不是“信仰对象”。
但是,我很憧憬那种东西。
以前也写过,大部分日本人不信仰特定的宗教,如果硬要说他们信什么,那就是“科学”。因为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所以不可能存在神佛和超自然。这一点我也能理解,但如果把“科学”当作全部的话,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活着的意义吗?这就是个问题。
科学上的、逻辑上的幸福的最优解是依靠药物或认真的努力,但大部分人既不使用药物也不去认真努力。我有一些佛教思想,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步调思考“善”,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生存的价值标准”,生存不就只能跟着社会随波逐流或贪图快乐,变成动物性的生物了吧?我这么思考着。
总而言之,有“信仰”才是真正的人,但是日本人对“对不存在的东西的信仰”总是持冷笑态度,讽刺这种信仰的人的说法是“从科学角度来看是不可能的”吧。他们信仰的是科学。既然如此,就应该选择超越善恶标准的手段来让自己心情舒畅的方法,但大家却又都不踏入这种“恶”的领域。因为有符合社会的善恶和伦理观。的确,社会是存在的,所以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但是,我绝对讨厌那种隐约相信社会并把社会价值放在那里的生活方式。那没有生的实感。
因为这样的想法沉淀在心灵的一角,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宫泽贤治都写过“只相信科学不是自杀吗”这样的事实,我才得以理解。很有可能是我无意识地受到了这两个人的影响。总之,我觉得信仰科学、信仰社会的人生令人毛骨悚然,不是信仰神佛而是依靠兴趣而生活的“倾奇者”……那可能是前田庆次吧。
当然没有明确的答案。如果有明确的证据,也只有死后才有。重要的是死后或临死前自己信仰的东西能否拯救自己,能否带来令人满意的死亡。如果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临死前被天使的幻觉所迎接,那就是幸福;如果一个佛教徒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接近了解脱,那也是幸福。那么,宅男如果能看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少女角色从玄关走进来,拉着自己的手到天堂,那就是“幸福”了。能不能达到那个程度取决于信仰,最后看到的光景是科学和社会,这对我来说是暧昧生活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