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印度M46MK1“石弩”自行火炮,两大阵营伺候印度的装备

2021-04-09 11:29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M46 MK1“石弩”自行火炮是印度在上世纪末研制的一款重武器,它在印度军队中获得好评,提高了部队的火力输出能力,不过这款被印军看好的装备其实是一个有意思的“混血儿”。

我们都知道印度武器库是一锅典型的“大杂烩”,不差钱的印度军队似乎痴迷于“买、买、买”,而在武器装备的采购上又好像缺乏系统的考虑,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装备,不管它属于哪一路阵营统统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苏式的M46 130毫米加农炮和英国维克斯“胜利”坦克。

M46加农炮是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的一款牵引式火炮,该炮采用130毫米口径,具有射程远、精度高的优点,最大射程大约27千米,最大射速5~6发每分钟,曾在两伊战争等实战中发挥了大作用。这款火炮的缺点就是笨重、射界较小,行军状态8.45吨,战斗状态7.7吨。

“胜利”坦克则是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购买和生产的主战坦克,当时印度军队在对比了几家提供的设计后选择了英国维克斯公司的坦克,前100辆由维克斯公司提供成品,之后在印度生产了1400辆,到后期的时候印度已经能够实现零配件自给自足,因此它被认为是印度第一款国产主战坦克。

“胜利”坦克在性能水平方面西方早期一代主战坦克差不多,尽管它没有走豹一那种薄装甲的路线,但也好不到哪儿去,炮塔正面装甲最厚处为80毫米,火炮为一门经典的L7A1线膛炮。这样一款坦克在上世纪8、90年代已经显得不太够用(部分坦克接受了升级改装),而且最早服役的那一批坦克状态已经不太好,处于退役的边缘。

这个时候印度想到了将“胜利”坦克和M46结合起来打造成一款自行火炮的想法,这就是M46 MK1“石弩”自行火炮,通过这种方式将同属两个不同阵营的武器结合起来,也是非常的少见了。

印度设计师将“胜利”坦克的底盘进行了适当延长,增加了一对负重轮和托带轮,发动机为一台404Kw的L60型二冲程水冷柴油机,还有一台H30型辅助发动机,该发动机用于主机停机时驱动发电机,保持车上电力供应。

“石弩”采用开放式的战斗部,火炮位于车体中段稍微靠后的位置,战斗阵位两侧有升高的装甲板提供保护,可以抵挡7.62毫米弹药和炮弹破片的攻击,战斗室顶部有遮阳棚。一门M46加农炮安装在战斗阵位上,俯仰射界在-2°~45°,方向射界左右各有大约12°,车内备弹30发。

“石弩”自行加农炮不同于自行榴弹炮,这主要是火炮性质决定的,M46加农炮的弹道更加平直具备不错的直射能力,如果按照二战的标准,称它为自行反坦克炮相信也是可以的,就是防御力堪忧。

从印度军队的实际情况来看,“石弩”无疑是一款非常适合的装备,它将老旧的装备重新利用了起来,容易生产,战斗力与同时期新式的自行榴弹炮肯定没法比,但与印度军队面对的对手则能形成优势。

“石弩”自行加农炮的产量一般,有文章说服役了大约100辆,也有文章说总共生产了大约170辆,其中有一部分已经转为备用,无论如何数量都不算多。当印度的阿琼主战坦克逐渐趋于成熟后,印度又考虑用新式的阿琼坦克底盘改装自行加农炮,这样可以实现底盘的通用化,并在2012年11月首次进行了野外测试。

印度M46MK1“石弩”自行火炮,两大阵营伺候印度的装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