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作文——拉玉犁的牛
话说从前有一户极富极贵的王公,他有万贯家产却依然致力于赚钱。有一天,他打一个从西北玉山来的挖玉人那里得了顶大的一块美玉。尽管挖玉人千百遍地嘱咐要好好对待这块玉,但是王公还是觉得这玉中看不中用。便喊来了工匠把这玉雕成了一个犁,又雇了顶好的农夫带着他的牛拉这个玉犁耕田。
农夫给牛安上犁,自己坐在了田旁边,高兴地对王公说:“您看俺家的牛,牛大自耕田。”
工匠看着牛拉着的玉犁,也是高兴地跟王公说:“您看我雕的玉,玉不琢不成器。”
有些人可就要说了,我家孩子可不是牛,是玉,我必须要雕琢他。有些人又要说,俺家的孩子笨,那我就不管他,他长大了自然能生存。这就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两种观点争议:自然成才论和学习成才论。一方面主张必须要让孩子通过高强度的学习,即雕琢,才能成为人才。另一方面则认为学习无用,人自然会成长。这两种论调,其实是殊途同归。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多方面因素而并非简单的学习或者自然成就。
首先来看学习成才论,这一论调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中国自古而来的读书为大,另一个则是华生所提倡的行为心理学。但本质上都是信仰能通过外界的强行干预和教化来实现人工造就孩子的成长。同样,这一论调是目前社会的主流论调,在这一基础上现在的孩子普遍压力大,心理问题严重。这一论调催生的所谓“鸡娃妈妈”等人群更是反应了更深层的问题。
而自然成才论往往是基于对孩子不想管或者不能管的因素居多。或许是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放弃对于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自然发展;又或者是对于应试教育不信任,认为孩子应该更多尝试社会实践而并非知识学习。导致了在发展落后地区或者特殊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知识培训方面的缺失。不仅是早就了孩子的悲剧,更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当悲哀的。
这两者都是教育方面的偏极端想法,毕竟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可以由某人操控的更不是无需干预的。健康的成长模式应该是自然发展和教育纠正并举的,这样才能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不会走上错误的道路。而这恰恰是现在的人们做不到的,因为现在多数的家长都在考虑让孩子走正确的道路而并非不去走错误的道路。若是恰好孩子是苏轼,是王安石,那是刚刚好。可万一孩子是王羲之,是黄公望?
说回那头拉玉犁的牛,玉犁肯定难以承受日日耕作的磨损,终究是在某一天碎裂了。王公非常生气,于是把一腔怒火都撒在了牛的身上,牛也被屠宰了。玉是雕琢过的,牛是自然长大的,咋都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不都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