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变革、胜利与机遇——世纪之交的斯堪

2022-12-18 23:51 作者:圣十字公爵P  | 我要投稿

【本文主要集中讲述1900前后斯堪军队的发展、与葡萄牙的战争和一场假想的对俄战争,本文中的一切特别是细节都不代表最终设定,注释比较重要,还是建议阅读;文中的葡萄牙陆军参考历史真实的本土和殖民地建制】

背景:https://zhuanlan.zhihu.com/p/401491295斯堪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5148817斯堪海军 

(宣群:New Wilhelmstraße/741049536,我Q1085450454)下为推广

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p/350448253

跨越大洋的彩虹——架空Ta400高空高速轰炸机(原型历史XF12)

朝乾夕惕五十载——“鼠”式轻型坦克简记

二战日本造船能力略考

哥特雄狮——冷战中的瑞典陆军旅编制小记

陆军改革

1886年,法国8毫米勒贝尔步枪弹拉开了无烟火药步枪弹革命的序幕;1891年,斯堪开始研究新一代步枪弹,并最终选定了6.5×55规格,定型为m/94型步枪弹;与此同时,弹道系数更好的尖弹头也在研究中,并在世纪之交定型列装OTL到间战瑞典才引入尖头弹药,而6.5mm的尖头版本则是m/41) 。步枪则选择了毛瑟公司的产品,即基于毛瑟1893改进而来的m/94卡宾枪和m/96长步枪,其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快速取代了现役部队中的旧式武器。

与此同时,机枪作为新一代步兵武器的核心也被引入斯堪陆军。在引进了马克沁机枪以后,斯堪自己研发出了更优秀的版本—源自自动步枪设计的麦德森机枪,后者以其惊人的可靠性和重量优势赢得了军方的青睐,并在1902年起被大规模生产,订单很快达到了四位数。尽管如此,机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一种营级武器。重武器方面,通过引进法国的75毫米速射炮,斯堪炮兵在20世纪最初的几年亦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优秀的技术装备加上充分的训练、以及庞大的后备征兵动员体系,使得斯堪陆军以13个不满员的现役步兵师 外加2个骑兵师的区区15万人,成为北欧地面上举足轻重的力量。OTL的瑞典陆军在世纪之交为6个师,但他们的团只有两个营,且就绪度很低;挪威在独立时有六个旅

使用M/94步枪的卫兵


新海军

1880s末,随着国力提升、技术进步和威胁加剧,斯堪开始建设自己的远洋舰队:四艘以英国“埃德加”级为蓝本的一等巡洋舰拉开了海军新时代的序幕。他们无需任何帆装便能长期游弋在大洋上,凭借超过20节的高速和速射炮能够追上并击败任何俄国人的远洋袭击舰,从而有效地保护海上贸易;四艘蓝本为“卡诺帕斯”级的新式一等战列舰则装备了最新的12in主炮和硬化装甲钢,性能优于俄国人正在建造的各级战列舰,其19节高速亦能赶上俄国人的任何大型舰艇(比如留里克和佩列斯维特);随后,23节的新型二等巡洋舰逐年开工,以“德雷克”级为蓝本的装甲巡洋舰也不断走上船台,他们能维持一整天的21节以上高速。

斯堪海军将这些战舰作为应对沙俄大规模海军扩建的反制措施,保持了每年1艘一等战舰和一艘二等巡洋舰的拨款速度。至1900年,斯堪已经服役了包括5艘一等巡洋舰、4艘二等巡洋舰和4艘一等战列舰,总计超11万吨的远洋主力舰队。这些战舰都有优秀的远洋适航性、高航速以及优异的续航自持力,满载着熟练运用连续瞄准法的水兵和最新的速射火炮,并有着精良的防护。

阿兰级的蓝本,英国德雷克级装甲巡洋舰。该级历史在更换螺旋桨后的全功率测试中实现了31450马力、24.11节的成绩,并拥有维持超过21.5节的24小时持续航速的能力,DKB提到07年HMS King Alfred实现了25.1节/1h,24.8节/8h,出处未知,是蒸汽轮机时代前当之无愧的大型战舰最高航速桂冠

斯堪-葡萄牙战争

战争伊始

1885年的柏林会议确认了斯堪在非洲的地位,但这个新兴的工业国无法满足于此。1899年,斯属几内亚即历史法属几内亚,本位面设定为该地被斯堪在19世纪中后期占据,并在柏林会议上得到追认;从后世角度,这里有着相当富饶的矿产资源,相当重要与葡属几内亚的边境纠纷急剧恶化,葡属东非也不安宁,这让斯德哥尔摩看到了机遇。有美国人的前车之鉴,并有深陷布尔战争泥潭无暇他顾的英国盟友为了保护自身对抗沙俄,英国与斯堪在海军上展开了深度合作,其关系远比已经快被遗忘的旧英葡同盟亲密的默许,斯堪政府认为这是对最弱殖民帝国进行打击的绝佳时机。1900年,“费恩”号防护巡洋舰在葡属东非的港口上因不明原因爆炸,两百多名水兵当场丧生,局势急转直下。

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惨痛事件,每个北欧人都想要一个答案:巡洋舰队开始向里斯本和葡萄牙的各殖民地前进,陆军被部分动员,并开始组建特遣部队。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开始向殖民地进一步增派陆军,动员部队,并设法紧急补充其严重不足的海上力量。经过数个月的艰难外交努力后,战争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来临了—斯堪宣布对葡萄牙殖民地展开封锁,并递交最后通牒要求葡萄牙无条件撤军,战争随即爆发。

葡军实力

葡萄牙军队此时主要装备克罗帕契克步枪(是勒贝尔1886的原型,同样是8发8mm无烟火药弹管状弹仓,更为原始),这种步枪在1900年已经显得老旧不堪,但暂时没有足够的军费进行替换;葡萄牙军队常规状态包括4个骑兵旅、12个步兵旅,预计被动员后的主力将包括4个师(每个含2旅6团和1个骑兵团、1个轻步兵团、3个炮兵营)和2个骑兵旅。

相比于这支规模尚可的陆军,更严重的问题是海军—本土糟糕的经济形势和沉重的殖民地治安压力几乎拿不出什么资金给海军进行翻新。当1890年英国人强硬的最后通牒摧毁了葡萄牙人的粉红地图计划(联系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之后,饱受屈辱的葡萄牙人挤出了购买最低限度新型军舰的款项,添置了几艘防护巡洋舰。但这个限于经济原因的缩小版计划OTL葡萄牙最初妄想建立一支拥有4艘海防舰和10艘巡洋舰的舰队,但残酷的财政现实将计划缩减为1艘4000吨巡洋舰和4艘不到2000吨的小型巡洋舰;另外葡萄牙还对一艘老式战舰(1878年完成的达伽马号)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使其航速提升到15节,吨位上升到3000吨,火力和防护也现代化了一些。)在与斯堪愈发严重的摩擦中毫无价值,西班牙人在圣地亚哥的惨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里斯本不得不想方设法充实舰队:最珍贵的资产莫过于一艘全新的加里波第型装甲巡洋舰,这是短期内能够获得的最物美价廉的主力舰了;1艘二手的旧式大型装甲舰成为了海防的新主力,而在英国有一艘已经建成但等待买主的4000吨防护巡洋舰也是重要的力量,在此不完全赘述葡萄牙人的努力。尽管葡萄牙人想法设法通过举债和求援助拼凑了一支堪堪能用的舰队,但缺乏训练的他们将面对的,是不可能战胜的敌人。

(关于历史葡萄牙海军的一些狂想可以参考下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434076023)


历史葡萄牙海军所拥有的最强舰艇,Dom Carlos I号,是非常典型的英国防护巡洋舰,其原型即为吉野号,装备4门152和8门120,航速23节,排水量4000吨。
OTL的智利Cgacabuco查卡布科号巡洋舰,阿姆斯特朗公司最初将其命名为七月四日号,希望能卖给美国人,但失败了;1899年起基本完工的它便处于等待下家状态,最终在1902年被智利购买,本位面设定其被葡萄牙买下。非常典型的英国防护巡洋舰,与高砂号类似,装备两门203和10门120,航速23节,排水量4000吨。
意大利的加里波第级装巡,当时相当畅销(卖了7艘)。其性能中规中矩,拥有大面积的6英寸装甲带(后期型号使用KC装甲钢,前期只有哈维可用,本设定中葡萄牙的是一艘前期型),装备2门254或4门203,至少10门152,20节,7000吨。副炮间缺乏分隔是较大的漏洞,设计上也不太适合远洋破交,但仍是不小的威胁


非洲战事

斯堪海军在战争伊始便基本控制了制海权——战列舰队也被抽调南下用于封锁葡萄牙本土,拦截进一步的增援部队、限制其贸易以迫使其屈服,俘获了大批商船;陆军的数万特遣部队则在巡洋舰的护送下分别开赴几内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

在先前就有冲突的几内亚,当地的一个殖民地团和增援的斯堪正规步兵旅会合,随后向已经从1个步兵营增兵到1个旅的葡属几内亚发起进攻,并凭借优秀的装备和较好的训练击败了他们;在一等巡洋舰的掩护下,两个营在弗得角群岛登陆,顺利占领了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

在莫桑比克,葡军已经在原有的1个团的基础上已经强化到了近1个师的规模。尽管有一部分被土著牵制住,但登陆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遣部队的第一个步兵团在海军掩护下成功站稳了脚跟,而特遣部队剩下的2个旅和1个骑兵团仍在分批向这里运送,遥远的距离构成了相当严重的阻碍,后勤和增兵效率大受影响,除了需要面对数量上占据优势的敌人,还要忍受残酷的自然环境,非战斗减员相当之大。

当整个正规步兵旅完成登陆以后,葡萄牙人的防御开始崩解,哪怕是绕过封锁抵达的一个葡军正规旅增援部队也难以挽回颓势。在决定性的战役中,5个葡军步兵团、2个骑兵团在3个斯堪步兵团、1个骑兵团的攻击和迂回下崩溃,近一万人被歼灭在这场战斗中。剩余的葡军主力转入困守,并最终在封锁和炮兵的打击下走出最后的几个堡垒;在莫桑比克战役里,近10个团的葡军一线部队被损失掉了,这对于葡萄牙陆军是沉重的打击。斯军的战斗减员仅为三位数,不过在特遣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士兵因为非战斗原因失去了战斗力。

安哥拉地区葡军原有约两个团的兵力,而在增兵以后,这里也达到了1个师;限于后勤的原因,在首要目标莫桑比克的登陆被安排早于安哥拉进行,因此由于葡属东非的战事相对顺利,进一步调动生力军前往安哥拉的必要性显著降低。1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团的斯堪部队在战斗中歼灭了葡军的1个旅,并在罗安达围困了剩余的葡萄牙人。

OTL一战时的葡萄牙远征军,当时得到了英国人的大力援助装备要好得多,但在非洲和西线面对德军的表现依然是相当差


海上交锋

战争开始后,为了防备葡萄牙人可能的破交袭击,大型护航队被组织了起来;可新兴的斯堪海军的数量优势不足以覆盖无垠的大西洋,葡萄牙的巡洋舰多次袭击得手,甚至成功重创过一艘瓦尔基里级瓦尔基里级尽管有水线薄甲带,但在加里波第级面前仅有很有限的招架能力,在对方的速射炮穿甲弹面前几乎是被单方面屠戮,甲带仅让其幸免于像其他防护巡洋舰一样被高爆弹迅速摧毁;面对加里波第级只有新服役的阿兰级装甲巡洋舰能够毫无压力,奥登级虽然在战斗力上远远碾压,在长距离追击中也可以靠充足的人员维持高于加里波第的持续航速,但也就是勉强能用,当然也在冒险中损失了一艘防护巡洋舰。斯堪的战列舰和一等巡洋舰苦于寻找葡萄牙装甲巡洋舰踪迹之时,转机悄然而至:为了增援摇摇欲坠的殖民地,葡萄牙海军被迫顶着巨大的劣势离开岸炮的保护,护送陆军和补给前往殖民地,寄希望于能从斯堪海军的缝隙中溜走,而这正是北欧人等待的绝佳时机。侥幸的成功过后,葡舰队被斯堪的二等巡洋舰发现后,他们的命运已然注定。非洲西海岸的斯堪大型舰艇在无线电的召唤历史1901年时,舰载无线电已经成功实现了超过100km的通信,而同年陆基无线电实现了跨大西洋的壮举,无线电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实用。海军不再需要在茫茫大海上单纯靠自身目力或其他船延迟数天的只言片语去发现和摧毁袭击舰了,每一条船都能立刻发出信息,搜索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RN在1905年以后开始发展待命出击的快速战舰反破交模式(见帝国中队和无敌级的实战运用)下迅速集合起来,良好的用煤纪律保障了这样的快速反应。在葡萄牙人一无所知的时候,一张大网已经罩在了他们之上。虽然斯堪巡洋舰拥有相当优异的续航力,但耗费1天去加煤在追击中是不可能接受的,因此保留约半数燃煤用于必要的长时间高速追击和返航、远程机动是相当必要的。这点在1914年无敌级明明能直航南美依然将航程分为三段,最后保障了其能在福克兰迅速结束加煤进行追击的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https://mp.weixin.qq.com/s/iLsGV13hm33jhgYT_FSuDg)而不是部署于大洋各地的巡洋舰中队的基础

在弗得角附近,2艘瓦尔基里级、最新的“阿兰”号、1艘奥登级和2艘二等巡洋舰组成的舰队遇上了吨位小一半的葡舰队,并在交火中很快瓦解了对方的秩序—阿姆斯特朗防护巡洋舰在大一圈的瓦尔基里级面前毫无招架之力;阿兰号用迅猛而准确的火力摧毁了老式装甲舰的无防护部分,KC装甲则经受住了考验;奥登号战列舰则对加里波第级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其6in厚的哈维装甲带被新式穿甲弹类似于俄国在日俄战争中使用的和后来的新被帽穿甲弹,拥有更钝感的炸药,也因此有着更好的穿深表现;斯堪的版本在爆炸威力上要好一些,也不像俄国人那样沉迷于高速轻弹,中远距离的穿深保持要好得多;8in炮在中距离已经能击穿加里波第前期的6in哈维装甲多次贯穿。葡萄牙人缺乏技巧的勇敢战斗无济于事,除了1艘斯堪二等防护巡洋舰被重创、一艘葡萄牙防护巡洋舰凭借着23节的航速成功逃离战场进入中立港以外,斯堪以极低的损失击毁了整个葡萄牙海军,葡萄牙损失了4艘大型舰艇、上千名水兵和护航队的1个团,增援本土以外殖民地、打破封锁的任何希望也破灭了,葡属几内亚在几天后投降。

收获胜利

当非洲战事告一段落时,葡萄牙的逾半数陆军主力已经覆灭,约20个团、超过五万人在几内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以及其他岛屿上被消灭。北欧军队登陆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封锁了果阿、占领了东帝汶,并袭击了马德拉和亚速尔。斯堪海军主力最终被集中到葡萄牙外海进行封锁和施压,其背后则有着1个已经准备好随时登陆的步兵旅的支撑—此时里斯本手里已经难以凑出两个师的力量保卫本土了,而斯堪目前仅动用不到六个旅而已,且随时能够再投入这个数字。

战事糜烂至斯,已经没有打下去的意义了。1900年底,在英德等国的调停下,斯德哥尔摩接受了停战谈判的请求,并最终获取了除了安哥拉以外的所有葡萄牙殖民地(占领安哥拉的计划在德国的压力下被放弃,安哥拉在一战后成为德属非洲的一部分;亚速尔和马德拉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实质上也相当于葡萄牙本土的一部分,因此英国不愿意看到斯堪占据这些地方。)。最弱的殖民帝国就此陨落,而斯堪挤上了瓜分非洲的末班车,站上了国际舞台。

这场战争检验了石勒苏益格战争以来30余年建设的成果和陆海军近十年的现代化,新技术和战法被验证,士兵和军官们得到了锻炼;也暴露出了大量演习中发现不了的缺陷,这些问题在1901年开始的国防改革中得到了完善,斯堪陆军向欧洲先进水平再进一步。斯葡战争中,斯堪军队表现出了相当高的远程投送能力、海军反破交组织能力和陆海作战能力,这将有力地保障国防——也许也意味着更多。

1920年的斯堪势力范围

1905:失去的胜利

海军建设

战争证明了斯堪海军建军思路的正确性,但草创的护航体系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瓦尔基里级已经无法应对新型装甲巡洋舰的威胁、大型巡洋舰数量也严重不足。已经开工的4艘“阿兰”级装甲巡洋舰将有力地回击这些威胁,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远洋持续航速,能够追上任何敌人。但极高适航性显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新一代装甲巡洋舰被明确要求获得更强大的火力;奥登号上改装的8in副炮和巡洋舰上的9.2in中型速射舰炮搭配新式穿甲弹的效果极佳,而新型炮塔表现出了明显的技战术优势。苦练的连续瞄准法和新式电气化测距火控设备给出了优异的炮术表现,并有望将交战距离进一步扩展;而无线电虽然此时通讯距离依然局限在百公里级,但业已表现出了其潜力,海军看到了解决贸易保护困境的曙光;这些耗费不菲的新型技术给出了可观的回报。防护巡洋舰在战争中脆弱的表现确认了需要装甲来保护水线免遭高爆弹的屠戮 。1903年HMS Forward开工,这是历史第一艘比较现代化的快速轻型装甲巡洋舰战争中获得的殖民地亦大大改善了海军的海外作战能力,更多的加煤站和修船供应基地被建立起来,这对于巡洋舰保持其最好状态打击破交舰至关重要。

新一批战列舰放弃了手抓8in副炮而选择了9.2in炮塔—高射速火炮的口径上限,当时也是适合连续瞄准法的最大口径,获得了更好的观瞄和穿甲能力;新型装甲巡洋舰则将其主炮数量翻了一倍,且全部装备于主炮塔中,在任何方向都能保证至少6炮的火力,能够更好的打击其他装甲巡洋舰和战列舰,代价则是其远洋适航性和持续航行速度略有下降;1904年海军则计划给规划中的新装甲巡洋舰和二等巡洋舰换装蒸汽轮机,使极速提升至超过25节,且与往复机不同这个航速将是可稳定维持的,后来海军坚称这才是第一艘战列巡洋舰(该级装甲巡洋舰被认为强于布吕歇尔,留里克II,甚至是当时的无敌(早期的无敌缺乏实施连续瞄准法的炮塔,炮术和1910以后才成熟的火控设备也使其难以发挥12in的远程火力优势,在中距离可能会反过来被防护更好的斯堪战舰用9.2in摧毁;另外,无敌几乎不能全侧面齐射))。新型二等巡洋舰将实验装甲融入结构的新型布局,并引入更厚的侧面装甲以抵御越来越强大的驱逐舰火力。燃油动力也在研究中,这种有更高热值、人力需求更小的燃料是未来的方向(燃煤动力时代高速战舰需要数以百计的锅炉工才可能维持高速,而如果要十几个小时里不间断维持高速,需要多组锅炉工,这需要巨大的舰内空间和昂贵的使用成本;锅炉工会疲劳,而输油管道不会,可以腾出大量人力用于改善居住性、安排其他设备和其他用途。)。至1904年,斯堪海军已经拥有了6艘一等战列舰、包括5艘装巡的9艘一等巡洋舰和超过10艘二等巡洋舰,新式战舰超过25万吨,另有2艘装巡在建。

1903年,部分军官在年度演习中提出了一个震惊的议题:军队能否在战争中由本土机动防御转变为更加积极的行动,比如将战火烧进芬兰湾两侧、解放过去的失地,以及在冬天将敌海军主力围困在港内消灭之的可能。尽管这个议题因为相悖于基本国防政策而在当年没有深入讨论演练,但很多人相信军队确实具备这个能力、而这也将很快被证实。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大演习中,军队演练了一次将6个师兵力和补给通过海陆转移到无港口依托地带,并顺利完成(当时是计划在港口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将军队送到本土的任意地方进行增援或反击,虽然很大程度上这样的行动也可以在敌人的领土上复刻)

日俄战争

当斯堪在不断强化其海军之时,远东正剑拔弩张:自三国还辽事件以后日俄对于朝鲜和中国东北的争夺便不断激化,吃了亏的日本倾其所有建设了一支六六舰队和13个师的陆军,在同盟英国的支持下阻止了俄国人的购舰计划(因为阿根廷和智利的矛盾暂时缓解,军备竞赛的结晶:2艘敏捷级二等战列舰和两艘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走上了货架。英国人作为盟友通过买下智利战列舰自用和协助日本购买春日级,将天平进一步倾斜)并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实力;俄国也在建设一支庞大的舰队并逐渐将其派往远东,主要的舰队基地旅顺被修缮,西伯利亚铁路的逐渐竣工(在日俄战争爆发时,铁路基本也就竣工,虽然有显著的瓶颈(此时环贝加尔湖铁路还没建起来,需要用渡轮在湖上运输火车,建成以后这段极难行使的部分也大大限制了运力),配套设施和系统也还未成熟,一天开行不了几对。)使扩充远东驻军成为可能。不过俄国人的效率最终还是慢了一拍,已经做好准备而不愿意错失良机的日本决心停止毫无意义的谈判,战争的机器转动了起来。

1904年2月8日,偷袭旅顺拉开了战争的序幕,日军三个军在朝鲜和辽东登陆,击败了准备不足的俄军,并在陆战中将俄军不断击退;海军在黄海海战中最终维持住了对旅顺的封锁,陆军用惨重的伤亡攻陷了这座要塞、随即摧毁了里面的俄国太平洋舰队。训练不足的俄国增援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最终被日本海军以逸待劳全歼于对马海峡;通过基本竣工的西伯利亚铁路俄军在满洲不断增兵,最终远多于兵员枯竭的日军,但这已经无济于事——国内的动乱形势和战场上的失败最终导向了朴茨茅斯和约的结果。

远东的经验

俄国海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在前半部分还算可圈可点,但运气等原因最终导致了第一太平洋舰队的覆灭(失去卓越的马卡洛夫将军绝对是帝俄海军最大的损失之一,这让第一太平洋舰队的进取能力几乎丧失;在黄海海战中,太平洋舰队表现出了不错的炮术水平,也几乎得以逃出日本人的封锁,但旗舰被意外的命中终结了这只舰队的好运。);第二太平洋舰队有一些不错的新锐舰,但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场合。俄国陆军装备也还不错,尽管没有被打成碾压局,但面对日本都保持全败战绩实在是难以恭维,“灰色牲口”在欧洲的战力值得怀疑。

这样的结果无疑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也让很多斯堪军官感到遗憾:斯堪其实更能打赢这样一场战争,而战争以后俄军的改革将重新让俄国坚不可摧。斯堪的战列舰比日本的更快、更硬,火力更强;装甲巡洋舰的质量也明显超出,速度更快、火力更猛,新的菲尔基亚级更是被海军认为是世界最好的装甲巡洋舰;在二等巡洋舰上也有着更强大的战力;另外,海军的穿甲弹在穿甲能力上更类似于俄国人的弹药。面对沙俄的装甲巡洋舰袭击队,斯堪的装巡能毫不费力的追上并击毁他们,而不会像日本人那样狼狈,也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摧毁敌舰。巴扬号是可敬的对手,但帝俄在战争前没有选择也未必有能力批量建造他们,当后三艘巴扬服役时已经无法造成任何威胁了。

以德军水平为目标训练和装备的陆军也显著更强,他们在1900年的经验比日本人五年前对清军的经验更有价值。装备的毛瑟步枪和尖头弹优于30式步枪和圆头有坂弹,作为麦德森机枪的发明者,斯堪陆军装备了比任何国家都多的机枪;法国技术的速射炮则远优于日本的31式野炮,不逊于俄国人的M1902野炮,后者数量和运用上都不算好。这一切都在说明,斯堪陆军能对俄军打出更好的成绩。当然,仅有一千多万人的斯堪在人力上可能略逊于日本,就算全面动员也没有能力与沙俄打消耗战,但在那之前,战争就应该落下帷幕。

1905年度演习:从未发生过的斯堪-俄国战争

1905年的年度演习中,根据日俄战争的经验,斯堪模拟了这样一场战争:在与日本类似的战争模式下,海军将把俄波罗的海舰队主力困在设施不足的冬季锚地塔林(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是彼得堡附近的喀琅施塔得,但那里在冬天会被封冻,所以俄国舰队需要离开那里;比如第二太平洋舰队最终便是从利耶帕亚(今立陶宛)离开的。塔林自1909年起被规划为波罗的海舰队的永固基地建设,至一战也未全部完成(遑论1905年),但1917年和1941年的俄国海军均被迫从塔林逃离),而陆军主力将在爱沙尼亚登陆,从陆地上围困塔林和击败俄军。陆军从现役部队中可以动用8-10个步兵师在登陆行动中,后续还可以进一步动员数个步兵师作为补充和增援;在芬兰边境则部署剩下的一个军,他们将负责防御和反击,并由预备役作为支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向芬兰深处进一步前进,尽管环境和道路条件恶劣 芬兰恶劣的环境也是斯堪的保命府,陆军虽然规模不大,但在芬兰边界抵御俄军能派出的有限兵力已经足够。

虽然俄国西部在1904年战争爆发前拥有近一百万军队,但在彼得堡附近这个数字要低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面对20余万的精锐陆军,其结果可想而知——演习中在俄军大规模动员和集中之前,陆军主力便击败和摧毁了西北地区的俄军,确保了对塔林的围困,进而向俄国的心脏挺进。陆军最终认为他们能合围彼得堡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击败俄军的援军,不会犯波尔塔瓦那样的错误,但哪怕退一步讲,这也能彻底摧毁俄国人的颜面,重铸古斯塔夫二世的荣光,很可能导向收复波罗的海沿岸和芬兰的结局。

在博罗季诺级尚未全部服役、海军的一半新锐舰(7艘前无畏和8艘一等巡)在远东的真实情况下,击败俄国海军似乎是相当简单的。哪怕假设博罗季诺级全部服役并加入塔林的舰队,这事也不难办—8艘新战列舰的波罗的海舰队在数量和质量上依然顶多对斯堪战列舰队构成均势,塔林缺乏足够的设施维持战斗力,这些战舰不是老旧不堪就是新建成缺乏训练。而在旅顺的远东舰队安全返回波罗的海会和更是希望渺茫。俄国装甲巡洋舰们会被二等巡洋舰们跟踪最终被无线电体系下的斯堪一等巡洋舰击沉,而那些大型防护巡洋舰更是脆弱不堪,甚至斯堪的二等巡洋舰都能凭借甲带和4in火炮的投射量优势(4in火炮系统的投射量/自身重量的比值大大高于6in,而6in在KC普及的时代已经没有什么穿甲优势了)击败他们—至少能阻止他们继续进行破交。

退一万步说,哪怕正面对抗,斯堪海军也算是有不小把握:在质量上的巨大优势能够有效弥补仅有11艘大舰的不足,明显的航速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如果计入第2、3艘菲尔基亚级,质量的天平会进一步平衡。在一场特拉法尔加式的海战中,海军很有希望击败俄国舰队的主力。

1905年在英国开工的第二代留里克号是沙俄仅有的能与菲尔基亚级正面对抗的装甲巡洋舰,拥有强大的火力、广泛的KC保护和不逊于米诺陶的21-22节持续航速,但为时已晚。


尽管这一切其实都不大可能发生,但这是对斯堪军事建设成果的一次很好的验证和极高的肯定,他们拥有一切能力在与最大假想敌的作战中取胜,同样也能保证国家免遭德国海军的入侵——当然,没人能打包票在日德兰半岛上成功防御住德国人的进攻,虽然大部分人认为这不大可能发生。海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持续保有对俄国人的海上优势,直到俄国海军法的出台让维持均势的前景变得模糊——不过一战的爆发让这得以延续。

根据日俄战争的经验,海军得出了与英国人类似的结论,未来的海战将发生在更远的距离、而大口径火炮的穿甲弹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结合正在开发中的指挥仪和远距观瞄火控设备和无畏号的横空出世,斯堪也决心走向全装重型火炮的时代,因此1905预算中用于对抗沙俄的3艘新型战舰的资金将成为能与装甲巡洋舰并肩作战的全中线12in主炮战列舰,斯堪海军的技术优势将继续保持。


变革、胜利与机遇——世纪之交的斯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