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从原神开始的文化漫谈(璃月篇)
璃月,一片位于提瓦特大陆东岸的古老国家。
正由于其悠远的历史,发掘璃月文化传统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毕竟,璃月文化的现实范本是中华文明。
那么,该从何处入手来体会璃月深厚的文化积淀呢?
峰峦层叠,群山环绕,璃月的自然环境特点鲜明。
仙众与人的关系微妙,冲突与共生并存。
传统与现代纵横交错,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成为难点。
如此种种,都是璃月的人文和社会禀赋,也是讨论璃月文化的切入点。
那么,按照璃月传统,沏一壶香茗,且听分说。


(一)山海化形,风雨尤祝,是承天佑——璃月自然地理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璃月是目前已出现的三国中陆地面积最广大的一个。从全局来说看,璃月地区地形丰富,山地面积广大,夹杂平原,整体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有阶梯分布特征。这与我国的现实类似。
在水文方面,目前原学界没有权威的学术定论。目前根据荻花洲东侧水域的实地考察发现,其通过归离原和明蕴镇矿区之前的狭窄水道与云来海相连,因此私认为该水域更可能属于潟湖,有周期性或者永久性的高盐现象。从剧情中得知,归离集一带曾有大洪水。海面上升和下降很可能在沿海形成潟湖。这样也能解释地中之盐地区大量海盐的出现。
璃月缺少河流水系,以湖泊水系为主,根据气候猜测全年无冰期,无凌汛。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在地貌方面,璃月境内多山,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一些原学大佬根据气候推测璃月地区山地地形可能是喀斯特山地,以华光林一带为典型。归离原应为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具备农耕条件。
从气候来看,璃月北部轻策庄有竹分布,可以猜测应该为亚热带地区的湿润型气候。根据海陆位置猜测璃月大部地区可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丰沛的降水使华光林一带陡峭山地的喀斯特成因说有一些依据。
璃月地理环境特色鲜明,这样的地理环境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经济类型的选择。根据璃月史书《石书辑要》记载和最新的逐月节活动剧情分析,璃月经济支柱产业经历了采矿业——种植业——商业的变化。丰富的矿藏为早期采矿业发展提供了基础。适宜的水热条件和肥沃的平原土地推动了归离集一带古代农业聚落的形成。璃月港一带群山环绕,减小了风浪等级,深水区面积广大,水文条件适合建港,形成了繁华的大型商港。同时璃月海陆协作也同样良好。丰富优质的矿业产品可以直接从璃月港出口,促成了璃月跨境贸易的一大比较优势。
如果这一切都拜帝君所赐,或是帝君慧眼识珠选中了这一方宝地,那我不得不说,他的计划和决策是极其明智的,也使璃月人同时具备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优秀特性——勤劳坚韧,团结一致的品格和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
璃月政治经济体系原型之探索
联系现实,我认为,除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璃月商港的发展故事似乎还和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有些许相似。璃月由于毁灭归离集的大洪水而丧失了农业优势,荷兰因为狭小贫瘠的土地而不具有农业优势(现在荷兰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农业强国的主要原因是发达的农学研究,强大的科技支持与科学的管理,并非是荷兰的自然资源禀赋有所改善。这里也必须敬佩荷兰人化腐朽为神奇,变劣势为优势的能力。)。二者都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海洋,并缔造了商业奇迹与金融神话。从目前已有剧情来看,璃月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璃月经济是由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撑的。这与十七世纪的荷兰同样相似。荷兰发达的商业催生了现代金融业的核心制度,比如股份公司制,商业银行,以及世界上有记录最早的金融危机(郁金香泡沫)。璃月的繁荣同样得益于其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由于璃月垄断了全大陆的铸币权,就相当于垄断了全大陆的经济命脉。如果璃月存在中央银行,那么璃月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完全能够左右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同时,由于摩拉同样是引导元素力的重要媒介,掌握了摩拉铸造权就相当于掌握了重要制造业原料的生产,这或许会产生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石油美元”的更强大的垄断效应。这是提瓦特甚至现实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
总体认为,璃月存在资本主义萌芽。首先,璃月并非完全的封建专制,在政治上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其次,璃月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这一水平是建立在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上的。而我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基于较高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上的。马克思曾强调:“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1]”前文已经论述,璃月有着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而轻策庄的大片农田也证实了璃月有农业基础。最后,在思想层面上来说,帝君和七星无疑是支持商业的发展的,而璃月百姓也以能在商界取得成就为荣。种种来看,璃月应该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甚至已经进入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正处于重商主义时期。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在经济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开展政治哲学分析。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璃月的政治体制首先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第一,璃月的最高统治者在本次请仙典仪之前是岩神摩拉克斯,在请仙典仪以后是璃月七星。即使在帝君仍管理璃月的时代,他也只是每年通过请仙典仪来对璃月一年的政策给予总体指导,真正的日常决策和行政事务是由七星管理的。这种政治模式如果一定要归类,应该更类似于开明专制。璃月还没有现代议会和政党政治,这种开明专制还没有迈入现代化的君主立宪。
第二,帝君在璃月政治体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并非是万是专断,天下一人的形象。对于璃月人来说,帝君的地位不像是君主,而更像是一位家长。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有云:“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2]。“比之如父”是中国古人对明君的爱戴,同样也适用于璃月人对帝君的爱戴。
帝君退位以后,璃月政权转入璃月七星手中。
七星治下的璃月,更类似于一种商业寡头共和体制,也就是早期的商业共和国。“商业共和”本身并不能作为一种政体的名字,因为商业和这个国家是共和还是专制没有直截了当的联系。这里只是说国家掌权者是商业寡头的身份。之所以说璃月是寡头共和,主要在于璃月没有国会,国家政权仅仅把持在这七个人手中。同时,这七星获得权力的原因是他们在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即这七个人是商业寡头,而非贵族寡头,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等商业共和国。
现代共和制起源于西方,西方文明史中也确实拥有悠久的共和传统。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思想。如顾炎武曾经进行过论述:“人君之于天下不能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 众治之而刑措矣。”[3]尚书中也告诫君主:“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4]这些论述都在强调君主不能独断专行,应该与天下众人分享权力。在孔子时代,君之地位已有提高,但仍然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5]这里的忠是忠于道,而不是忠于人。所以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6]荀子更直截了当地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7]黄宗羲深得古之为臣之精神,声言“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8]以道事君的思想其实是对君主的一种制约。
因此我们说璃月的共和制是有历史依据的。同时,mhy在各国剧情中所表达的人民主体和人民至上的观念(蒙德人民推翻暴政,稻妻人民的意志集合起来能够反抗众神),在这里仍然有体现。璃月是有神的国度,也是神创立的。但它终究属于璃月港的人民。璃月的新时代是人的时代。神终归长寿,但并非永存。真正能让璃月永存于世的,是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的人民与一脉相承的精神。

(二)神与世人——璃月的人神关系之探索
岩神摩拉克斯及仙众行走璃月大地的历史已然数千年之久。
仙人文化是璃月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上一篇漫谈之中,笔者已经论述过,提瓦特世界文化的发展范式比现实世界更多地受神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现实世界只能给予人精神支持,留存于想象中的神,提瓦特之神灵是真实存在于世的。这就意味着提瓦特人更容易通过信仰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也就更容易坚持信仰。人们把对神的信仰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造就了提瓦特社会独有的风貌。
璃月由神与众仙创立,依照契约,神与仙众有庇佑璃月万民之义务,而民众或出于感激,或出于敬畏,信仰供奉神与众仙。这便是璃月千百年人神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神与仙众影响璃月社会的方式也有不同。以萍姥姥为代表,如甘雨烟绯等拥有仙家血脉之人选择融入人类社会,参与璃月的建设与发展;留云借风真君,理水叠山真君,削月筑阳真君等仙众则选择继续隐居山林,作为璃月的后备力量和灾难预防机制。这两种方式虽有不同,却都能以各自的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对于帝君来说,在本次请仙典仪之前,他在同时以这两种方式对璃月施加影响。一方面,他作为“钟离”参与人类社会,直接参与璃月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他作为“岩王帝君”,以神的姿态给予璃月间接的指导。
在这两种影响方式中,帝君最终选择了前者,即融入人类社会。这意味着璃月人神关系之发展业已迈入新篇。帝君从未放弃璃月,他最终选择以“人”的方式参与和影响璃月社会,决定了璃月由“神治”转向“人治”。人与神不同,神会磨损,而人会随着代际传承而不断更新。而人治的璃月,将随着人类的代际传承和更新而保持初心。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意味着璃月的人神关系脱离了神秘主义的桎梏,变成了一种更加现代化的,对英雄功绩的纪念和对英雄理念的传承。正如逐月节活动剧情向我们表达的那样,人们虽然不在对魔神“马科修斯”顶礼膜拜,但祂所留下的万家团圆的传统,普济天下的胸怀早已内化于璃月的文明中了。

(三)历久弥新——璃月的传统与现代
这个世界上从未静止的东西,就是时间。虽然根据广义相对论,速度越快,时间膨胀效应越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基本静止。但是,我们至今从未有人体验过这一过程。对于我们渺小的个体来说,没有人能打破时间的限制。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他永远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我们的世界总面临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我认为,处于提瓦特大陆这一幻想大陆的璃月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于这一难题的解答,或者说,另一个时空线的中华文明——一个没有文化全球化的,没有西方文明影响的,假想中的东方世界。
前文已述,璃月是一个传统气息浓厚的国家。传统处处体现于这个国家的表与里——传统的建筑,传统的服饰,传统的饮食,传统的风俗,传统的社会生活,乃至传统的思想。
但是,璃月的内核是现代的。它开放,包容,崇尚公正,男女平等。它的经济是现代的,至少是迈向现代化的。因此我说,璃月似乎是没有受到全球化影响的中华文明的最终形态。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发展,文化得以现代化的古代中国。
这同样是传统与现代冲突的和解之一。 文化想要保持生命力,必须继承传统,在推陈出新。也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文化认同的主体是"人",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必然是"人"在文化交融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积极主动探寻和权衡价值差异并选择性投入精力、情感和时间,形成个体文化内在价值"自觉",从而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9]这也是璃月所表现的,在形成了深刻的文化认同的前提下,一个剔除了文化糟粕,保留了精神晶华的中国。时代在变,人和事物都在变,其传统不断焕发新生,从而保持了这个国家既不陷于停滞,又不脱离原有的发展轨道,这或许是“永恒”的最优解。
璃月,受文化的区域性和其影响的深远持久性所决定,总给我们一种家的熟悉感,它的人,它的物,它的一切都深深地打上了和我们血脉深处一样的印迹。它的笑容迷人而深邃,一如这片被海风轻抚的温润大地。


参考文献及引用:
[1]德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2]明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
[3]明 顾炎武 《日知录》
[4]先秦 《尚书》
[5]春秋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八佾》
[6]春秋 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先进》
[7]战国 荀子及其弟子 《荀子·子道》
[8]明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臣》
[9]《文化认同视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伍尚海 广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