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虽未封城,街道上人很少,看着让人心疼!深圳已局部复工复产
上海虽未封城,街道上人很少,看着让人心疼!深圳已局部复工复产

3月18日,上海新增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6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确诊病例中,4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4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366例无症状感染者中,178例在集中隔离管控中发现,188例为相关风险人群筛查发现。到目前为止,上海还是没有实现社会清零。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又创造了这一波疫情的新纪录。

深圳昨天新增确诊病例46例,无症状感染者31例。这77个感染者当中,有22个是在重点区域筛查中发现的。也就是说,深圳也没有实现社会清零。但是深圳已经有5个区实现了动态清零,已经率先复工复产了。经过7天的封闭,深圳的地铁和公交车也已经恢复运营了。

我认为,深圳这种分区分级管理的办法是很不错的,这样可以将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应该是我们下一步常态化防疫的一种模式。
吉林省还是全国病例最多的地方。昨天新增确诊病例1289例,其中吉林市878例,长春市400例。在这1289例确诊病例当中,只有两例是普通型,其他都是轻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一波疫情传播速度虽然很快,危害性其实不大,很多确诊病例的症状跟感冒差不多。所以,对于如何防疫,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尤其是针对老百姓的宣传一定要做好,让老百姓科学客观对待这种病毒,避免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将疫情妖魔化。
之前,吉林省准备大搞方舱医院建设,最近被叫停了,由此也证明,这一波疫情的危害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何精准防疫,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将成为全国的新课题。

早上看到图片,上海确实有点空了,街上没有多少人。一座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平时熙熙攘攘,此时竟然冷冷清清,由此可见,疫情给上海的打击还是挺大的。
上海虽然没有像深圳、东莞那样全面封闭,基本上也和封了差不多。网友说,大家都比较出门,这就是上海素质。

我经历过武汉的2020,深知一座空城的剧痛。有一段时间,我和同事每晚都要从白沙洲大桥经过,桥上就我们一辆车,时速可以达到120公里,再快一点也没事,随便开。但是,当初那种悲凉的感觉,总是烙印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作为一名新武汉人,我与上海华山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并肩战斗了一个多月,对上海充满感激之情。希望上海能很快度过难关,放手发展经济。上海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容不得半点闪失!
我看了一下3月17日的地铁客流量。这一天,上海的地铁客流量降到了233.2万人次,客流强度只有0.29,只相当于平时的四分之一,在全国排第六位,还在武汉和重庆的后面。这可能是上海地铁客流量在全国排位最差的一回了。即便这样,上海地铁的客流量也比西安和长沙高得多!

2021年,成都、杭州等城市的人口增加量比北上广大得多。武汉的人口增加量可能是全国最高,但这一年的数据没有太大的意义。
广州去年一年才增加了七八万人,算是非常少了。广东拥有1.2亿常住人口,除了自然增长的57万多人,从外省进入的净增人口不足3万。
喊了多年的逃离北上广深,以后会逐步成为现实。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最大的,除了武汉,还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北京就不说了,本来就在疏散人口。上海、广州、深圳虽然没有遭受重创,却可能成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北上广深的经济肯定会持续增长,但是,常住人口未必能持续增长,可能还会减少。也就是说,以前靠堆人发展经济,以后主要发展科技密集度、管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这样一转型,一般制造业将大量外迁,而高新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劳动者,一般劳动力只能被迫离开。所以,逃离北上广深,并非是高端人才的逃离,而是普通劳动者的转移。
以后去哪里打工,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以前去沿海发达地区,以后就在中西部地区的普通城市,甚至就在本乡本土。比如,湖南人除了长株潭以外,还可以去岳阳、衡阳、郴州、永州等地,湖北人除了武汉,还可以去襄阳、宜昌、鄂州、荆州等地,江西人可以去南昌、九江、赣州、上饶等地,河南人可以去郑州、洛阳、许昌、漯河等地,四川人可以去成都、达州、南充等地。总之,在工价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是放在第一位的。(2022年3月19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