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关于芜湖轮渡的探访和本人的一些思考
首先说两点:
第一,UP主对水运并不了解,所以很可能存在并不专业的介绍和说明;
第二,本文所述的“芜湖(长江)轮渡”仅指芜湖轮渡“芜湖港—二坝码头”一条轮渡线路。
UP主本人于2023年7月对芜湖长江轮渡进行了一次探访,借此机会了解长江芜湖段以芜湖轮渡为代表的水运环保状况。
一早起来之后,UP主从入住酒店的房间内向外拍摄长江江景。 如果你在百度地图上看芜湖市的卫星地图,你就会发现长江在芜湖一带拐了一个近乎90º的大弯,而UP主的房间正对着那边,所以用长焦镜头拍摄可以看到整个江面。
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导航用的建筑矗立在河岸上,顶部安装了雷达之类的设施。
芜湖长江段地处被称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下游,大量船只往来,且沿线也有不少人类活动。此外,这里还是我国重要保护动物——长江江豚的栖息地,对于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苛刻。二者叠加之下,
如何在发展与环保之间找到平衡,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环境下,芜湖市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同时对水运进行了一定整顿。
就UP主所看到的情况而言,目前的整治举措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这次探访从头到尾,
UP主没有发现一次非法采砂的情况,也没有看到一艘船舶随意丢弃垃圾。
接下来直奔主题,介绍UP主对芜湖轮渡的探访情况。 芜湖长江轮渡连接
芜湖港客运码头(靠近芜湖市区)
和
芜湖二坝村码头(靠近芜湖二坝村)
。UP主在百度地图上查询得知,倘若是驾车从二坝村前往芜湖主城区,路线将
不得不途径芜湖长江三桥(及其收费站),而且还会不得不绕上一个圈子。
如果二坝村的村民想到长江对岸的芜湖主城区去,
轮渡无疑是最方便的选择。
这张图片是芜湖港旅游客运码头的卫星图。
红色的线路是到达售票处的线路(是的售票处一直在一艘趸船上)
绿色的线路是由趸船检票登船的线路
去趸船(上的售票处)的路上
会
经过
下图的标识,这里注意按照标识
向右转,沿着栈桥上趸船
这个栈桥目测有些年头了
随手抓拍的禁捕标识。但是
实际执行起来没有什么用处(
居然还有三三两两的刁民当着UP主的面垂钓
)
沿着栈桥走上趸船。
检票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芜湖长江轮渡
允许非机动车驾驶员带车上船
。这一点对于来往二坝村和芜湖主城区的非机动车驾驶员较为友好。 但是有一个槽点在于,
芜湖轮渡并没有现代的售检票系统
。
售票处是一个小窗口
,而
检票仅仅由下图的几个人充当检票闸机
。 (
看看隔壁苏州地铁,据说东方之门站已经实现基本无人值守了,
即使是同行,上海轮渡和厦门轮渡也早已实现了现代闸机检票。当然也可能是出于趸船不方便安装现代化设施的原因)
后面那个有黄色条纹的就是渡船了。
本务渡船为“文龙号”,从外貌上看它似乎也不“年轻”了。注意看渡船前甲板,舱内就是非机动车停放的舱室。
图上的开的门使得前甲板跟舱室联通,但是乘客不能跑到前甲板上,UP主刚过去工作人员就赶人了。
(“泰坦文龙号”什么的就别想了)
从船外看船内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注意看舱室顶部的旧式日光灯) 那两扇透光的铁栅栏门就是渡船舱门,靠岸时打开,放人车进出
渡运安全告知牌。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 1 全线
仅有“
文龙号
”和“
文龙2号
”两艘渡船
; 2 向长江中丢入垃圾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至少纸面上已经这样规定了,而且
UP主在长江上/后续渡船乘坐过程中都没有发现乱丢垃圾的行为
) 3 船只只运输乘客和非机动车,
燃油驱动的车辆无论几个轮子都不能上船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也许是因为燃油有燃烧风险?)
非机动车上船(注意船舱里的楼梯,连接上下两层) “文龙号”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驾驶室、乘客座位区以及一个露天平台,下层是非机动车停放区和几条外走廊,但乘客也可以在下层活动。(不知道是不是管理不严)
回头拍一下
售票处
(就在那个红底白字的牌子下面) 上船之后,UP主到了二层,看看可能会有什么发现。
港口岸电设施。它的作用好比插座,
当船只靠泊码头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岸电系统和船只的电气系统相连,使用陆基岸电为船只供应所需电力。
不过
UP主乘坐的渡船貌似并未使用岸电设施。
岸电设施的供能导向为“电力来源—岸电设施—线缆—靠岸船舶—船上用电(如照明)”
另一艘船,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那个有一些起重机的地方是芜湖造船厂原址,造船厂已为保护长江而关闭。 关于UP主拍摄的芜湖轮渡POV请看这里:
网页链接
这东西不知道是不是用来标记航道的
船舶抵达二坝村码头后,UP主在码头上拍摄了一些图片
换个角度拍一张,刚刚的可能看不清楚
请找出这个告示牌上的错别字(治理能力有了,但是......)
走出二坝村码头的栈桥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
UP主在水里发现很多比矿泉水瓶子还要长的大鱼,可见当地生态环境确实是改善了不少
......吗?
这种被随便丢弃的垃圾在二坝村码头一带是随手可见的
忘记了是什么东西
栈桥上还挂着标语,唉
UP主没有久留,直接搭下一班渡船回到芜湖港
二坝村码头的第一处栈桥。二坝村码头有四座栈桥,三艘趸船,所以从岸上到船上的路程比芜湖港更长。前面的尽头是第一艘趸船。
这地面不是蓝色的,而是普通的混凝土地面,阳光从蓝色半透明顶棚照下来,所以看上去是蓝色的。
平心而论,这地方拍照好像还行?开发一下旅游业也是好的。
第二座栈桥。右下角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UP主的柔性杆三脚架(即章鱼爪三脚架)。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明明是有垃圾桶的,而且还分类了,
问题是行人就不肯把垃圾丢进去
。 不就是翻个盖子吗?还是说真的没有这点观念?
趸船之二。
然后是又一艘趸船。
这里不是渡船,是上渡船的第四艘趸船
回程在船上拍摄的。可惜因为光线的原因,没有拍清楚。各位读者可以对照之前我对“文龙号”的拍摄和描述。
注意看图上的两台机器。UP主后来问了船上的工作人员,得知“文龙号”是以柴油为燃料的
(忘记问是柴油机还是别的什么动力装置了)
船舱里的三蹦子。右边的楼梯是UP主已经提到过的连接渡船上下层的通道。需要注意的是
台阶的面很窄,而且容易踩空
,上下要注意一点,而且最好紧握扶手。
门外面是趸船,此时船未离港。地上的铁片是用于乘客和车辆上下船的,用可以旋转的铰链固定在趸船上,而且拴了铁链。船靠岸后它会放下,船离港时拉起。(其实就是丐版的跳板)
下层的一些设备(维护保养要加强一下)
船只的舱门。这个铁栅栏门在航行时关闭,在靠泊时打开,并放下上文提到的“跳板”,即可让乘客和车辆出入。
下层舱室内基本就是这么回事
和刚刚那张图片相反的角度。注意下层舱室的“地板”有部分被混凝土(?)覆盖。
右侧那里的柜子UP主刚刚已经拍过了。
长江芜湖段的货船。
下层舱室的照明灯,怎么说呢......好吧,“复古”(doge)
这是一个下层后侧走廊的外挂扩音器
所以说,什么叫“历尽沧桑”啊(战术后仰)
又一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东西
渡船上的电线已经垂下,而且插头是裸露的,万一有乘客碰到......你懂的
又一艘船只经过
近处的桥梁是芜湖长江三桥,远处的是芜湖长江大桥
墙上的介绍板。通过这个介绍板可以得知芜湖港其实还有到达裕溪口的渡船和去天门山的游船,不过好像没有开行。所以UP主才会在开头说明“本文轮渡仅指一条线路”。
看见没,垃圾要收就收,岸电要给就给......至少流程上是这样的。
上图是右边没拍到的部分
如果说之前的图片还没拍清楚......
还是各种规章制度
但是,有一说一,这个“环保五禁”有几条能真正贯彻实施呢?
这个污染物免费接收的流程现代化做的不错,嗯
关于票价的告示,这个价格还是很良心的
(国铁进来学定价!快!)
从连接陆地和芜湖港客运码头的栈桥上看附近的芜湖港海事码头 (外行表示很奇怪,明明是内河航运,为什么要叫“海事”)
看见没,牌子上也写着“海巡”
岸上关于芜湖港的说明
从岸上看废弃的芜湖造船厂,
这几台废旧起重机拿来拍电影估计很不错
(可以学习一下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直接把造船厂改造成“造船厂博物馆/纪念馆”“芜湖航运博物馆”之类的工业文化遗址景点对外开放,当然UP主只是说说)
又是一禁止垂钓的“然并卵”牌子
拍一张(应该是)相对清晰的起重机照片给绘画高手们当素材。
把百度地图调到卫星模式,然后看看芜湖造船厂 (有一说一,造船厂的设备好像保存得挺完整啊,连辅助船只下水的滑轨都在哎,貌似具备一定的工业旅游开发条件)
接下来,UP主放几张图,让你看看长江中下游的抗洪工作做得如何。
看到这个东西了吗,如果你把它当成那种“公司小区门口就能见到的”导轨栅栏门,那么,呵呵...... 其实它是......
看见了吧,这东西就是一闸门啊,一个抵抗洪水的闸门啊,如果洪水来了,那肯定是要把闸门拉上的,然后靠近河道的码头,趸船,停靠船舶什么的全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不过也奇了怪了,老造船厂那几台起重机年头也不小了,而且有几台好像很靠近长江,那么它们是怎么挺过1998年长江洪灾的)
从外面(靠近岸上公路的一侧)看,你看得出来是有个闸门吗?
针对芜湖轮渡现存的问题,UP主提五个关于芜湖轮渡改进的建议
: 1.
船只维修改造。
芜湖轮渡现有的船舶为“文龙号”和“文龙2号”,UP主个人认为两艘渡船船龄较大,
船只的
运行性能
、
节能环保
、
安全保障
相比同时代新生产的渡船已经相对落后。
特别是UP主所乘坐的“文龙号”在加速行驶时,发动机会排出肉眼可见的由于燃烧不良导致的黑烟,产生的环境污染不可小觑。故UP主建议
对既有的两艘渡船进行维修或改造
,使其可靠性、节能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考虑到全程只有10分钟航程,
提升性能对于旅速提升作用不大
,所以UP主个人认为渡船性能维持在现有水平即可)
2.增购或置换船舶。在建议1难以实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直接增购或置换船舶。
比如,
现在的船舶可以适当改为其他动力驱动
,如
天然气驱动
等(毕竟如果燃油加注设施和船只同步投运,那这批加注设施的年纪也不小了,说不定还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考虑到现有的燃油加注设施需要继续充分利用
,那么还可以考虑
内燃增程混动(内燃发动机—发电—电池—电机—电力输出)
、
内燃并联混动(内燃发动机—内燃输出和发电—电池—电机—电力输出)
等驱动技术;如果充分利用岸电设施,甚至还可以试试
插电并联混动/插电增程混动(二者技术由于过于复杂,请各位读者参考“技术相近”的长城汽车和理想汽车的介绍,本处不再赘述)
;或者,既然岸电都有了,而且单程航行里程也不长,为何不
考虑使用纯电动渡船
呢?(参考上海,据说已经有超级电容驱动的
EV车客渡船
投运)至于能量载体,用电池和超级电容不就解决了?
3.对渡船推进系统进行改造。
长江芜湖段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是
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
传统船只推进方式
大多为水下螺旋桨旋转推进,
而长江江豚作为哺乳动物,时常上浮至水面换气,此时其
易被船只的螺旋桨推进器划伤
。
因此,UP主建议长江轮渡所用
渡船使用其他推进方式推进(如压/喷水推进),以减少对长江江豚可能造成的物理伤害。
(上面这条UP主自己觉得有点过于超前,毕竟现在船舶的主流推进方式是螺旋桨推进,如果这一条由于太过理想化难以实现,那就当UP主啥都没说)
4.完善河道保护制度监督机制。
UP主本次探访时发现,芜湖为保护长江芜湖段
已经作出了许多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
,但这些
制度的执行貌似并不到位,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如UP主在前文提及的乱扔垃圾、垂钓等问题)。因此,UP主建议
完善针对相关制度贯彻执行的监督机制
,如举报、纠察、处罚等机制,以起到一定
震慑
作用,
减少违规行为产生
。
(这里提醒一下,UP主个人认为,使用“震慑”这个词已经很宽容了)
5.开发新的过江方式。
目前
长江芜湖段的过江方式较为单一
,只有“轮渡(对应行人、非机动车)”“大桥(对应高速列车、汽车、公交、公路客运)”两种。UP主了解到,
芜湖轨道交通/单轨2号线已有自鸠兹广场站向东延伸的规划
,那么能否考虑
让2号线跨过长江,连接对岸,使之成为新的过江方式/通道
?还有,鉴于目前轮渡单程运输的客流适中,是否可以
建设横跨长江的往复式/抱轴固定式索道,以用于过江旅客运输?
以上是UP主本人对芜湖轮渡的探访和思考。本文仅代表UP主个人的所见所闻和观点看法,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