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IVE(1)张元英实力差不也是件好事吗?

最近一段时间我闲的没事干,心血来潮开了一个“客观评价IVE”系列,虽然这很难算得上是一门课程或者是讲义,但这些文章的确都是我的内心所想,希望能够跟那些不满足于追星表面、想深度了解韩流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人们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本系列文章的叙述主体超越了IVE本身、甚至也不仅仅指娱乐业,而涉及到整个世界(跨地域)和历史(跨时间)的宿命式的演化运行机制。
最近国内很多人开始批判五代韩团的唱跳实力越来越差,其中IVE尤其是张元英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的确是事实,但有几点值得讨论。
第一,海外主流粉丝并不太在意爱豆的唱跳实力问题,并不会在打歌视频下大量刷“实力差”、“不开麦”诸如此类的评论;第二,爱豆这个职业对唱功、跳舞的要求不高,充其量不过是加分项而已,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身材和颜值;第三,很多针对韩国和爱豆的黑料都是谣言且主要是国内特供的,根本不能影响韩流在全球的整体发展;第四,海外人士不用中国的团体代际划分法,实际上最近几年出的韩国女团(ITZY、aespa、IVE、NMIXX等)都是四代。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很多粉丝一边反感社会竞争“内卷”,一边又不满爱豆实力“废弛”,这不是互相矛盾吗?而且这里的“废弛”仅仅指的是唱跳技术的废弛!但是韩团的编曲、策划、宣传、运营等等基本上都是越来越强的,对于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商业盈利和文化影响力。
IVE和张元英们实力比较差但待遇非常好的原因在于,她们发挥的是消耗韩流前辈资源的作用。公司不要求新团唱跳实力所蕴含的内在逻辑是,我们的新团虽然唱跳实力差,但是公司前辈毕竟是“打江山的”,她们为公司的起步和韩流的发展出了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辈享受一下也没什么。
要知道韩团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依靠唱跳实力来维持的,还是需要通过流量和热度来维持的,其基本路径是:前辈通过实力出圈,然后带来热度,后辈利用这种热度继续把韩流推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了对唱跳的训练。
如果用清朝前中期的历史代入,那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蛮族时代就属于开天辟地的一代团,她们开始掌握本土的资源,并使得竞争对手感到害怕,那个时候她们的武力值最强,但是地盘最小。二、三代团相当于顺治和康熙的时代,占领了广大的区域性市场并继续开疆拓土,贵族气息依旧浓厚,但因为巩固既有成果需要一种稳定性,这就导致她们的武力值在这个时候到达了顶点并开始下降。现在的四代团基本上是经过雍正“进步化”改革后的“新时代”出的团,在乾隆时期虽然开始了“保守化”转向,但八旗子弟武力值的衰退已经是不可逆的了,不过女团在这个时候于全球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四代团跟前辈们的一个不同点是,在这个时期商业价值高但是没有实力的爱豆也可以凭自己的成绩捞到各种好处。尤其是张元英、安宥真这种为星船立下汗马功劳的成员,等到IZONE解散出新团IVE的时候,公司可以给她们各式各样的宽松待遇。新进爱豆的优越生活是通过为“张元英们”争福利开始的,公司不再要求唱功实力其实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按照这个逻辑,既然所有人都为公司出过力了,那么虽然她们实力比较差,但是家底大了,税源充足,也可以享有比一二三代成员更多的福利,这跟粉丝心目中想象的“我给你使劲送钱,你给我拼命练习”的美好愿望是不一样的。
唱跳实力衰退的确使女团的总体能力值下降了,但全球的歌手情况其实都是如此,从“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之类节目的式微就可见一斑。韩流的情况并不比欧美更严重,现在欧美还有牛姐、碧昂丝这种水平的歌手吗?
如果这种情况无限期地维持下去的话,很可能会使新女团成员们像最堕落的内娱一样,变成一帮完全依靠营销和控评过日子的人。但是即使如此,她们跟饭圈粉丝仍然是不一样的,最显然的区别就是,她们生活优越。像饭圈粉丝那样通过内卷化的方式苛刻地要求明星、苛刻地对待对家粉丝、苛刻地批判韩国流行文化,与此同时又尽可能地不买专辑、不做数据,像无根的游民一样过着歇斯底里式的生活......张元英们肯定是堕落不到这个程度的。
张元英她们最惨的下场,也无非是在完全丧失商业价值后彻底退出娱乐圈,但是在退圈之前,她们仍然是宁愿让公司给自己营销拉赞助,让自己变成富婆、吃好喝好、偶尔上线直播发泡泡、拍美美的照片、甚至谈个恋爱什么的,也不愿意再做奴隶式的那种惨无人道的唱跳训练——内卷化工作。
......
最近围绕在RED VELVET和IVE头上的抄袭争议在国内社交平台上闹得很大,但我觉得这不仅仅涉及到音视频展示的问题,背后实际上是两股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斗争,请大家期待本系列文章的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