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鲁迅名篇《阿Q正传》读后感(一):精神胜利法与现实的你追我赶

2023-07-22 16:03 作者:白嫖撸猫  | 我要投稿

       阿Q常被认为是鲁迅为批判国民劣根性所创造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愚昧令人捧腹,他的悲惨也令人叹息。今天的社会自然比旧社会要民主的多,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也确实有资格嘲笑阿Q的无知,然而今天的人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的所作所为,比之阿Q在旧社会背景下的所作所为如何,这大体是有待商榷的。

       小说的开头,是阿Q听闻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喜不自胜地攀附起来,宣扬自己与赵太爷是本家,还长秀才三辈。比秀才长三辈,那岂不是比赵太爷长两辈?如此算来赵太爷还得叫阿Q一声爷爷。寻常百姓尚且不愿低人一等,更不用说社会名流赵太爷了。果然第二天阿Q就被叫到了赵府上,赵太爷质问道:“你姓赵吗?”,随即赏了阿Q一巴掌又自答道:“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读到这里我先是感到一瞬的欢乐,因为在网络评论区、弹幕中时不时有人玩这个梗,可转头深思,一股悲凉又涌现出来。等级意识充满整个旧社会,高位者耻与低位者同框,低位者既自贱于身份低微,又渴望鱼跃龙门成为高位者。《孔乙己》中温酒的小伙计身份比孔乙己高不到哪儿去,看到孔乙己要教他识字,内心尚且发出“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的鄙夷。赵太爷与阿Q之间更是隔了好几个阶层,以至与阿Q是本家都成了莫大的耻辱了。阿Q因为自己的虚荣和口舌之快丧失了自己的姓,虽不能算是无妄之灾,也着实让人同情。我们作自我介绍时,首先说的就是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可见“姓名”是认识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阿Q丢了姓,便逐渐变得不像一个完整的人了。

       阿Q是有自尊的,在和别人产生口角时,间或挂在嘴边的是“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又是逞口舌之快了,即便先前确实阔过,也掩盖不了现在的落魄。一次与人打斗中,阿Q被抓住辫子在墙上撞了好几个响头,于是他自我安慰道“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现实的失败并不能阻止阿Q精神上的胜利,虽然他在现实中被痛打了一顿,但在精神上他是打人者的父亲,还是占了便宜。然而精神胜利法也不是恒久的,打人者不光要在现实中打败阿Q,甚至在精神上也要让阿Q俯首称臣。在知道阿Q的精神胜利法后,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就先一着对他说:"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说:人打畜生!",阿Q既不反对也不赞同,出乎意料地主动提出了一个更为侮辱性的称呼,“虫豸”。如果说“畜生”是给人当牛做马,那么“虫豸”则是无人关注,随手可捏死的更为卑贱的存在。为什么阿Q主动自轻自贱呢?我想其中一层意思是虫豸比畜生更为低贱,既然自贱为虫豸,被闲人辱骂的畜生便不算什么了,反倒是占了便宜。另外一层意思,就如文中所说,阿Q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不管后缀是什么,总之也是第一嘛,状元也是第一。想到两者的共通性,阿Q觉得面上有光起来,变本加厉的自骂道:“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的精神胜利法进化了,从前他在现实中失败,在精神上胜利,现在他已经能在现实和精神双重失败的打击下,以退为进寻得精神的胜利。

       主观唯心带来的满足感并不能延申到现实,阿Q是好赌的,手气却不佳,每每输个底朝天,只能灰溜溜回到安生立命的土谷祠去。好不容易赢了一次,稀里糊涂一顿哄闹过后,连自己的本钱都被卷走了。现实与精神胜利法是一对宿敌,既然精神胜利法进化了,现实也不能落后。以前阿Q在现实中失败,现在在现实成功了却依然失败,得到后失去带给人的痛苦远比没有得到大得多。无论是安慰自己赌资被儿子拿去了,还是自贱为虫豸,都不能使阿Q再回到往日胜利的风采。忽而阿Q狠狠抽了自己几巴掌,仿佛挨打的是另一个人,便心平气和下来,安稳的睡去了,阿Q又一次转败为胜了。先前说到阿Q丢了姓后逐渐变得不像一个完整的人,这里所说的完整乃是外在的构成一个人的要素。如今阿Q的精神也分裂为失败的垂头丧气的阿Q和成功的颐指气使的阿Q,终于连精神也不是完整的统一体了,也越发的不像一个完整的人了。只要现实还有失败,阿Q可以再分裂成两个、三个乃至成千上万个阿Q,如此便可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精神胜利法实现了第二次进化。

       在赵太爷打阿Q前,他是不足为人道的,从此以后便仿佛受人尊敬了起来,这是文中阿Q第一次受人尊敬。为什么出现这种转变?在阿Q看来,这是因为自己是赵太爷的老子,而在旁人看来,阿Q如孔庙里的太牢一般,虽然与猪羊一样,同是畜生,但既经圣人下箸,先儒们便不敢妄动了。通俗的讲,便是打狗看主人了。

       未庄中的赵太爷自是阿Q敬畏的,而闲人们虽不如赵太爷尊贵,也入得了阿Q的法眼,唯独王癞胡是为阿Q所不齿的。大概因为自己也是个瘌痢头,阿Q认为癞是不足为奇的,只有王癞胡的一脸络腮胡太新奇,让人看不起,所以阿Q专称他王胡。阿Q看到王胡抓虱子,就主动与他比试,然而抓到的虱子不如他多,不如他大,也不如他响,不免有些泄气。在与王胡发生口角后,又被抓住辫根结结实实在墙上碰了几下。短短几个照面,遭受两次现实中的失败,还是败在自己看不起的王胡手下,阿Q感到这是生平第一件屈辱的事。还没来得及用精神胜利法消化,迎面又遇上了钱太爷的儿子,因他剪了辫子,阿Q十分厌恶他,认为他里通外国,所以叫他假洋鬼子。阿Q真的那么爱国吗,倒也未必,只是人云亦云罢了。阿Q正愤愤不平地咒骂着,虽然轻声,还是被假洋鬼子听到了。假洋鬼子举起手杖就要打,阿Q倒也不躲,只是抽紧筋骨,耸肩等着。“啪”的一声手杖落在阿Q脑袋上,阿Q吃了痛,又指着旁边的孩子分辨道:“我说他”,假洋鬼子毫不留情,又是“啪啪”两下,此事要算阿Q生平第二件屈辱。这段剧情耐人寻味,为什么阿Q见假洋鬼子挥棒不躲呢?如果说是逞英雄后面又为何辩解?因为阿Q向来是逆来顺受的,他厌恶假洋鬼子,但也知道假洋鬼子是上位者,上位者打下位者敢躲吗?于是只能乖乖挨打了,后面吃不了痛,又开始辩解,这分明就是讨饶啊。一个是自己看不起的王胡,一个是自己讨厌的假洋鬼子,这两人带给阿Q的失败太过沉重,连精神胜利法都用不上了,只能动用“忘却”这一祖传法宝,等他走到酒店门口时,他已有些高兴了。阿Q,真有你的!


鲁迅名篇《阿Q正传》读后感(一):精神胜利法与现实的你追我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