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杜鲁门放话要动用原子弹,为何最终放弃?
注:本文系力波教授节目发言整理
有个网友跟我提出,网上有说法认为,抗美援朝时期美国曾6次想对志愿军使用核武器,真有这件事吗?美军在屡屡战败以后,为什么一直都没有使用核武器?我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回答。
首先,6次决定使用核武器,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从哪来的,我也没有看到过有这方面的资料介绍过这些。据我所掌握的资料,美国确实是曾经想使用核武器,也提出过,而且是杜鲁门总统亲口对记者说的。
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当时我们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以后,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退到了三八线以南,而且汉城很快就面临失守,是在这样的被动局势下,杜鲁门总统在1950年的11月30号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在这个会上,杜鲁门总统说:“正如我们往常一样,我们将采取任何步骤以应付军事局势。”有一个记者就问他:“那是不是包括使用原子弹?”杜鲁门回答说:“包括我们所有的各种武器。”
记者接着又追问:“总统先生,你说我们所有的各种武器,是不是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杜鲁门告诉他:“我们一直在积极地考虑使用它,我不希望有朝一日使用它,它是一种可怕的武器。”
1950年12月1号,杜鲁门在向国会递交的咨文中,要求更多拨款来增强美国的防务,以支持在朝战中的军事行动。他建议1951年度追加168亿美元,其中给原子能委员会追加10.5亿美元的补助拨款。
这就证明,杜鲁门是有心理准备,要在无法收拾朝战残局的时候使用核武器的。他有这个想法,也有这个准备。
网友问,为什么美军在屡屡战败以后,一直没有使用核武器?
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就是他们担心一旦使用了核武器,苏联会进行核报复,因为苏联也有核武器。所以他们一直非常担心,非常谨慎使用核武器。
究竟能不能用?这是他们首先担心的一个问题,他们就怕跟苏联打核大战、打世界大战。世界大战他们都要极力避免,那么核大战肯定也想极力避免。
如果只是针对中国入朝的军队打这个核武器,他们也知道苏联绝不会甘心、绝不会容忍的,所以他们非常担心,这是他们首要考虑一个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杜鲁门提出使用核武器这个想法以后,当时联军里面的英国、法国,尤其是英国非常担心,并且派出了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亲自到华盛顿去跟美国谈这个问题。
1950年12月4号,艾德礼在美国华盛顿要求美国对他们提出,要准备使用核武器这个事来进行澄清,并且承诺不使用原子弹,这是英国代表欧洲力量对美国的施压,英国最怕他们使用核武器,非常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全面的世界大战。
艾德礼强调说,美国如果将主要军事力量投到半岛,整个欧洲利益及安全就将不保,他希望避免在朝境内大打,并且主张承认中国,接纳中国为联合国成员,把台岛交还给中国,而后通过联合国施压,与中国谈判来解决朝战问题。
所以当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主要的亲美国西方力量,都极力反对杜鲁门在朝战中使用核武器,所以亲自跑到美国去跟美国、跟杜鲁门当面谈,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美国。这也是制止杜鲁门总统单方面使用核武器的一个因素。
对于英国的这一建议,美国人解释说:“美国对东方和西方并不打算偏废任何一方,美国并没有在朝使用原子弹的打算。”
你看,他们实际上婉转地回应了艾德礼。“同意避免大战,联合国军不会自动撤出朝鲜。如果提出谈判,可以断定会要求承认中国、要求安理会席位、要求在台岛问题上让步。如果不进行谈判,也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在朝打下去,能打多久就打多久,那时我们的谈判地位就不会更糟。”英国和美国这一次,最后达成的一致意见是,杜鲁门向艾德礼承诺,美国在使用原子弹前应取得英国人的同意。
显然,这就上了一道保险,欧洲国家以英、法为首是绝不同意杜鲁门使用核武器的,所以他们最后也没有使用核武器,其中也是一个原因。
第三,当初向记者说想要使用核武器,是因为杜鲁门感到美国可能要彻底失败,美国在世界上就完全丢了面子,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看到这个结果的出现。因此他在这个时候,在对未来发展走势不明的时候,心里没底,所以有这么一种想法,并且把它释放出来。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威慑,想通过这个信息来慑止苏联和中国进一步地介入战争,尤其是对志愿军乘胜追击的这种攻势。它给我们一种警告的信号和威慑,更多的是一场心理战。
而且事实后面也证明了,由于整个战争到了第四阶段出现了僵持,并且美国开始从韩国向汉城反击,并且最终占领了汉城,又把部队推进到了三八线,双方最终在三八线两侧停了下来,使美国挽回了它的面子,这样也促成了杜鲁门没有下决心使用核武器。这对美国来说是能够接受的,也是很有面子的,不至于让人家看到美国全败了。
美国一直想把三八线以北控制在西方阵营手上,而不希望苏联和中国拉住,这是它的根本目的。发动朝战,支持李承晚去打到北朝,要把整个平壤占领以后,要占领整个半岛也是同样的战略目的。
现在打了个平手,咱们都在三八线上停了下来,这样它至少还可以有一个前进基地,以便于它在今后阻止中国或者是苏联,把红色阵营往东亚方向推进。一旦失去了整个半岛,那么日本就直接面对苏联和中国两个大国。
所以从整个战略意图的考虑也好,还是从朝战局势最终形成的三八线为界的状态也好,促成了他们没有再继续和我们大打下去,也就没有可能再继续用核武器来解决整个战争问题的可能性。
出于以上三点,最终杜鲁门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这个想法,最后是形成了一个口头上的威慑,这就是当时他为什么最终没有使用核武器的原因,我想这三点就已经给大家说得很清楚了。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