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考研上岸经验专访 | 杭州电子科技 王同学:考研是枯燥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 TUWEING · 中国针对性设计考研备考平台 ”
♥
突围到此真的十年了
2011.01-2021.08
十年如一日,每一年坚持找寻一个新方向
···
2014年,突围“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全覆盖
2015年,突围“品牌化、系统化”专业运营
2016年,《高分攻略》系列丛书全国出版
2017年,独家原创“师训体系”建立与传承
2018年,全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首次升级
2019年,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模式
2020年,全面深化教研与教学的内容输出
2021年,扎实推进课程模块化整合与衔接
۰ ۰ ۰

文稿 /突围君@TUWEING
字数 /7954字 /20MIN
考研是很枯燥的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
王同学
本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专业:产品设计,报考院校&专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新设计工程,初试分数:373,英语:68,政治:66,设计理论:126,设计手绘:113,初试排名:4,突围冲刺班次学员,2021届成功上岸。
TUWEING-ER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专访人
2011年成立,2014年全国首创“针对性”设计考研《突围模式》,出版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工业设计考研高分攻略》、《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室内篇》、《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景观篇》、《设计考研理论红宝书》等设计考研必备教辅书籍;成功原创出品了“院校微访谈”、“设计考研上岸专访”、“设计理论21天打卡STUDIO”、“3×7天手绘打卡STUDIO”、“设计考研最后四套卷”、“复试与调剂通关宝典”、“造型解构十六周在线手绘基础课”、“逻辑建构在线理论课堂”等一系列设计考研原创产品与课程体系。
👀
“
聊聊你自己,选择这条路。

Tuweing Design:可以聊一聊你的这一年么?
Wang:我是二战考研,相比较于一战时期的无效复习,这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合理分配各科的时间规划,因此复习得比较顺利。
为什么考研?
我考研最主要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重新拥有应届生的身份。国考、省考等招聘考试,很多职位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例如选调生考试,大部分省份只有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才能够报考,比国考和省考的竞争力要小。应届生的身份优势,还体现在“校招”上,校招可能是大多数人进入名企的最好机会。比如国企,铁路、航空、烟草、电网、石油等企业每年都会拿出大量的岗位面向应届生招聘,无需经验,可以直接报名。
择校方法
合适的目标院校是考研的开始也是考研最关键的一步,但是很多同学在挑选院校都显得比较随意,并没有做太多的了解和调查。在择校前,应该先评估自己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很多同学考研的时候一心只想考入名校,在学历上成功逆袭。这种勇于挑战的态度是好的,但我还是不建议大家积极地去当考研大军中的炮灰。
判断自己本科的基础。通过对本科的成绩和和本科院校对自己的基础实力做一个大概的评估,这一点直接就能从自己的成绩和学校专业的等级当中看出来。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基础上往上跳一跳。水平一般或者比较差的同学在选择上尽量要脚踏实地一些,不要选择自己搭梯子都够不到的院校。
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去判断自己是否可以去挑战一个跟现在水平等级相差较大的院校,考研其实就是考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加毅力,在这一点上能力较强的同学更容易成功。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不仅在择校的时候要认真选择,在复习的时候也可以找到别人的帮助,例如报个辅导班,或是请教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考研前经历
19年毕业后,我选择参加工作,期间也换了2份工作,都是知名的电商公司,但是众所周知电商公司的节奏比较快,加班是难免的,认为薪资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选择弥补自己一战时的遗憾,并重新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
目标院校的分析
杭电是19年第一次开始招收艺术专硕,可能艺术专业没有杭州的其他学校知名,但是毕竟是浙江的省属重点大学,社会认可度也是高的。并且也因为没那么知名也有好处,报考人数也远没有那么多人,这样报录比就没有那么高,感觉还是非常适合二战保守的人选择的。并且杭电的给分很公道,不会像隔壁某些学校爆出压分的丑闻。杭电的专业课,因为真题也就那么两年,所以得多背一些东西,手绘还是与其他学校差不多。但是杭电的手绘部分,前面还有两道分析题,这无疑是非常考研手绘的速度,这个得纳入选择学校的标准里。还有就是杭电是考英语一的,专硕考英语一似乎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因此,要把英语学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设计考研现状的看法
考研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学习是最基础的,研究生很多都是交叉课程,设计社会学,设计心理学,系统设计,等等,各专业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完成作业,用不同的视角去解读设计,用设计去解读不同学科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资源,设计讲座,设计论坛,导师的学术课题或者是商业项目,这些都是你考上研究生之后,才能享受到的资源,往往在这些机会下得到的锻炼,能极大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其他方向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人脉,你认识的同学也好,导师也好,接触的对象很多时候是在设计领域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或者是资源的人,那么对于你想要在这个领域去发展,是会在很多时间提供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便利与资源,这也是你在读研过程中,才能实现的。
实际行动
8月份决定考研,为了能好好练习手绘和背专业课,我9月份就辞职了,当然,没有基础的同学还是建议早点开始练习。
思想的多次转变
考研是很枯燥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并且会发现大多数人在这个年龄阶段在工作,无非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再加上自己是辞职考研,担心自己考不上,又要再找工作的话,之前的公司会有所顾虑自己频繁换工作,或许会导致工作不好找。因此,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撑不住的时候,二战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在背书和刷题不满意的阶段,是真的一度想放弃的。但是要相信坚持下去,总会有结果的。你在焦虑别人也在焦虑,相信自己就好。真的撑不下去的时候,也会让自己休息一天,恢复了精力,才会事半功倍。
备考时间规划
早上的时候,大脑最为清醒,因此选择早上背书。早上会背一下专业课的理论部分,巩固完之前的知识,就背新的知识。之后就会跟着涛涛背政治的分析题部分。下午的时间虽然最困,谁让英语也是下午考呢,所以就提早适应考试的状态,下午就刷英语的题目,肯定会非常困,但是调整好生物钟,考试估计状态也会好一些。晚上声音比较嘈杂,特别是我在家学习,所以晚上通常我是练习手绘,这样也不会被外界的声音干扰,睡前我还会背一下专业课的内容,毕竟专业课是非常重要的,考的过考不过就看专业课的分数了。
前期的资料准备或者复习计划制定
专业课基本就是买了学校的推荐书籍,然后根据大纲学习,再结合真题学习。当然理论课部分和手绘我都有跟着突围的班学习,有一个答题的框架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和突围优秀的师兄师姐学习。专业课真题的话,因为杭电的比较少,因此,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参考下理工和工商等周边学校,这些学校很早就开始招生了,因此真题年份也很多,可以参考一下他们的重点,一般重点都是一样的。英语的话,就是刷阅读为主,自己买了真题和阅读80篇来刷。政治基本全程跟涛涛,但是资料只买了20天20题。
关于英语
因为杭电考的是英语一,所以英语还是非常重要的。英语阅读占了40分,因此得阅读者得考研英语。考研英语,我首先是背真题单词,单词那么多,基本上背完全部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是挑选了真题中出现次数多的背。比如一个单词出现30次,毫无疑问是一定要背下来的。为了保险起见,我背了出现3次以上的单词,这样就能保证试卷中的单词基本都是认识的,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应试技巧。单词的出现次数的排序书目,购买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就有附赠。阅读理解要拿高分还是需要多刷几遍真题,基本上把出现3次以上的单词背会的话,真题看下来是不会怎么样吃力的。
接下来就是重点学习长难句的拆分和阅读答题的技巧。长难句我个人没怎么系统的学习,但是阅读答题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跟着monkey老师的课学习,他的做题技巧还是蛮有用的,但主要还是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很好的运用答题技巧。依靠阅读答题技巧,难提高不少正确率,最最起码能让你排除几个错误选项。
还有就是因为一战考过英语一,所以真题还有印象,刷了几次基本上记住答案了,这可能会让人有潜意思的选择了正确答案,就起不到练习的效果。因此我还买了张剑的阅读80篇,这本练习册褒贬不一,有的人说很难没用,有的人认为很好。我认为,当你真题阅读刷的够多了,已经起不到练习的作用的时候,确实可以找一个课外的阅读来刷,即使这阅读很难,但是如果难的都会了,简单的还用说吗?
后期我就反复刷80篇,刚开始确实是很吃力,因为确实很难,但刷了一段时间就适应了这个难度,很多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个人认为,对基础好的同学们来说,买一本课外的阅读题还是很有必要的,能提高水平。并且,那本书里会有很多当年的热点话题,也可能会在真题里出现,虽然押到原文不太现实,但是如果和真题的话题一样,也是非常不错的。比如20年有一篇真题讲的是防止谷歌等公司垄断,在20年的张剑的阅读题里反复出现,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好的,这也是我选择张剑的阅读题的原因之一。小作文和大作文最好有自己的大题模板,这样速度可以快一些,像我准备了模板的话,大小作文只花了15分钟左右就写完了,这样可以给阅读和新题型一些时间。新题型的话,阅读练好了,自然也不会差的。完型和翻译的话就很看能力了,尽量写一写,多拿点分,翻译其实是按点给分的。总之,英语是细水长流的,要多练多背,一年准备都不为过。
关于政治
政治首先可以把徐涛的公众号关注起来了!先说重点,肖秀荣的押题卷的内容和文字有点生硬,而且思路比较适合死记硬背,感觉比较适合文科生。而涛涛的押题书和答题思路都是有逻辑的,因为涛涛本来就是一个理科生,所以他的教授风格也是偏逻辑一些,并且风格也是非常幽默的,可以说,每天就是期待看涛涛的视频度日,这样的老师太缺乏了。因此推荐大家跟涛涛学习,会省力不少。首先政治的话9月份开始是差不多了,可以先看涛涛的强化班的课程,然后搭配肖1000题食用,看多少课,刷多少题,都是相对应的,涛涛的核心考案是参考书籍,个人感觉太大了,还是买后期浓缩版的冲刺背诵笔记当参考书会合适一些。刚开始做肯定是会忘的,多刷1000题即可,忘了的地方就翻书去找找,然后准备一本错题本就好了。强化班结束还可以跟一下冲刺班,冲刺班是讲解常考的点的课程,所以可以学习一下精华部分,临时抱佛脚的同学也可以跟一下这个课程,一直跟着涛涛学习的话,可以以此来加强巩固知识,毕竟刷题也是挺无趣的。刷到11月份,就可以开始准备背分析题的内容了。11月份,涛涛会在公众号更新分析题的一些考点,每天背一个,其实压力也不大的,这些内容不管是分析题,选择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可以看看评论,很多小天才的打油诗还是非常好记的,也会很省力。并且这个11月份的背诵大作战其实和12月份的小黄书高度相关,基本上11月份有跟的话,12月份等小黄书到了,会发现背了一半了。然后时间到了12月份,小黄书发货了,虽然说是20天20题,但是其实搭配押题班食用的话,涛涛会给大家划重点的,虽然也不少,但是你要是跟着11月份的背诵大作战的话,其实就没有那么多了,并且,你以为肖秀荣的4套卷的押题会少吗?只会更多而已。并且,涛涛会在12月份的押题班讲解自己的小黄书,会带着大家背,勾画重点,虽然嘴上说着非重点最好也背背,其实懂得都懂,大家不用背就是了,非重点其实就是拿来凑数的,书上只放重点的话,不被相关单位查漏题吗?还有就是大家背涛涛的分析题内容时,其实他也会教大家灵活运用,就是背了一道题,你可以运用的很多类型的题目去,只要自圆其说,就会事半功倍,相信涛涛就好了。12月中旬会有很多机构的押题卷子出来,尽量多刷一些押题的模拟卷就好了,一天一套,保持手感。
关于设计理论
杭电研究生官网上有提供19、20年艺术设计类的历年真题,大家可以自行下载,21年的真题我只记得以下几题: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杭电发布的参考书是李砚祖的《艺术设计概论》和郑巨欣的《世界设计史》,对于参考书籍的购买,一般来说不需要购买原版书籍,原版书籍字数较多,复习起来比较费劲。有不少人会闲鱼、百度文库等购买和下载相关资料,比较方便也比较便宜,但不好的一点就是有同学反应被欺骗过或者资料不全,导致复习不到位。疾风劲草是考研背诵书籍比较推荐的书系,因此我选用的参考书是《疾风劲草艺术设计概论》、《疾风劲草世界现代设计史》。教科书选择好复习资料后,就得对理论进行课系统复习了,将笔记精简,进行理解性的记忆。复习方式因人而异,不过对知识点理解性记忆是最基础的,如果有人引导那最好不过了,可以迅速抓住重点,少走很多弯路。
关于背书
我认为比较有效的背书方法是自己整理一份目录主干知识,可以在后期作为一个提词板,用来检验自己是不是掌握了专业课内容。而且当你发现没掌握的部分时,就可以快速的定位到课本的具体位置,哪里不会点哪里,去强化记忆,次数多了自然印象深刻。最好是将主干知识做成电子版,方便打印出来用荧光笔、红笔标记重难点,掌握的画对号,没掌握的标记星号。
很多同学不大擅长背书,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所以我强调一开始只按照目录来梳理一下基本知识框架和要点关键字词。这样背书,既可以让你快速吃透整本专业课书,因为目录就是整本书的逻辑框架,清楚了先后逻辑,就很容易高效率的记住内容。
初试的回忆
其实准备的日子过的还是很充实的,过的也非常快,虽然中间会有痛苦,但是过去了之后还是非常怀念的,就像看待高考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高考是一群人奋斗,考研是孤身一人。
成绩发布后的心态变化
成绩出之前还是很忐忑的,总感觉自己是擦线党,因为杭电的专业课还是太赶了,有点来不及。特别是出成绩的前几天,太煎熬了,总觉得自己考不上了。查成绩也是非常紧张,不过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
研友这件事
研友的话,最好找一个不是考一个学校的。考一个学校还叫研友吗?那叫竞争对手!并且还得找一个自律的,认真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叫考研吗?
考研复习心态调整
考研的路,肯定是充满荆棘的,情绪崩溃或者坚持不住,都是很常见的,弃考的有多少人也可想而知。反正只要坚持到最后,就会有希望的。感觉那天非常的难受,就给自己放一天假就好了。
复试结果
就挺放松的,终于有了好的结果。不过都说研究生开心的一刻,就是录取通知和毕业典礼,所以还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关于未来
一:总体上,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钻研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主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深刻了解其所发展的领域的过去、现在、将来。在大量的学习中,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明确自己要发展研究方向,多阅读经典的文献,逐渐形成自己知识树的主干,然后再慢慢渗透到枝叶。
二:熟悉掌握学习工具和更多设计软件。同时加强英语的学习。大学中,对英语基本没有花太大的心思,但是在准备考研时,渐渐对英语有了学习兴趣。在研究生阶段,要把专业英语学好,融会贯通,达到能说能写的程度。其次要熟悉文献查找和写作的软件工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科研,努力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
三:各阶段计划。研一期间,主要是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这一阶段,要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并且在上课之余,多与导师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沟通,尽快融入实验室,并不断学习,深入了解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二期间,要把知识与实践结合。在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的同时,闲暇之余,要深入企业学习,贯彻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遇到问题,多请教老师同学,企业的前辈,不断积累,提升专业领域知识的水平。
给未来学弟学妹的一点经验
选择大于努力;人30岁前最好不要总想着赚钱,尤其是男人,要提高自己的上限。涛涛说得对,选择一个你踮起脚尖就能碰到的学校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