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亮和六便士》阅读笔记

昨天读到主人公抛妻弃子去了 巴黎。今天继续阅读,看看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斯特里克兰离家出走后,他的太太,找到了一位并不太熟的作家朋友,让他帮忙去找斯特里克兰,她解释说,正因为不熟,才更方便去做这件事。何况,斯特里克兰太太的姐夫,发现了一个新证据:斯特里克兰每周有三四个晚上,声称要去俱乐部玩桥牌,但俱乐部的资深会员却说,从未在那里见过他。
因此,大家更确定,斯特里克兰一定有情妇,他们一起私奔到巴黎,并在一家昂贵的酒店里,过着奢靡的浪荡生活。
斯特里克兰太太显露出了极度痛苦的样子,让作家朋友实在无法拒绝。
斯特里克兰太太,让作家朋友转告斯特里克兰:趁还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丢脸的事,只要他愿意马上回家,她愿意既往不咎。
于是,作家来到了巴黎,依据地址找到了斯特里克兰栖身的酒店。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斯特里克兰并没有住在豪华酒店里,与之相反,他住在堪称巴黎最破的酒店里,肮脏邋遢、衣衫破旧,而且他身上只剩下100英镑,并且,传说中的“女人”,也并无踪迹。
在酒店找到斯特里克兰后,作家朋友点明了来意,但没想到斯特里克兰极为冷漠。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妻儿现在非常难受?”
“她们会好起来的。”
“无论怎么说,你也不能一分钱也不留,就把老婆孩子给抛弃了。”
“为什么不能?”
“你让她们怎么活下去?”
“我养了她们十几年了。她们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养活自己呢?”
“难道你完全不在乎她们了吗?”
“完全不在乎了。”
“你是说别人的议论和鄙视对你来说无所谓吗?”
“是的。”
从这几段对话里,我们感受到斯特里克兰的态度极为冷淡,并且充满了不屑,更是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而当作家直接地说出,大家都认为他是带着女人离开时,斯特里克兰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一脸鄙夷地说:女人们都以为:“男人离开的唯一原因就是移情别恋。”
难道不是吗?
不是。斯特里克兰只用了四个字来阐明原因:“我想画画。”
“但你四十岁了。”
“所以我才觉得要赶紧开始。”
“你为什么认为你有绘画的天赋呢?”
“我必须画画。”
在劝说无果后,作家仍然和斯特里克兰一起吃了晚饭,并一起来到酒吧喝酒。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让作家确信,斯特里克兰确实不是为了女人来巴黎的——因为他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一位愿意无偿献身的妓女。
因此,作家朋友返回伦敦,并把在巴黎的见闻,向斯特里克兰太太一一道出。斯特里克兰太太的姐姐和姐夫,仍然坚持认为他确实有了外遇。
但斯特里克兰太太却很愤怒,表示如果他是因为女人而离开自己,那可以被原谅;但他是为了所谓的理想,却是不可原谅的,甚至,非但不可原谅,斯特里克兰太太还诅咒自己的丈夫:“死的时候穷困潦倒,众叛亲离”、“染上恶心的疥疮,浑身发烂。”
这次会面之后,斯特里克兰太太振作了起来,她隐藏着痛苦,维持着得体的言谈举止,刻意避免在别人面前流露悲戚,并有意隐藏了丈夫离家出走是为了画画、为了追求艺术理想这一现实,反而制造他是和某个女人私奔的假象。
斯特里克兰太太的这些做法,为她赢得了同情和名望,她成为了一名打字员,开始挣钱养活自己。就这样,时光倏忽间,五年过去了......
故事阅读到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斯特里克兰和他的太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斯特里克兰一反此前无趣、老实的模样,不再是体贴的丈夫、慈祥的父亲,而是一个自私、冷漠、活在自我世界的人。他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纲纪伦常根本约束不了他。
斯特里克兰太太,也不再是之前那温柔、贤惠的女人,我们看到了她异常悲痛的情绪背后,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别人的看法”。
她希望自己的丈夫回家,也仅仅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件事带来的负面影响。她戴起一副悲痛的假面具,博取他人的同情和帮助,处处显现出精心设计的痕迹。而在得知丈夫离家出走,是为了追求理想之后,她甚至对他进行了恶毒的诅咒。
通过斯特里克兰太太这一角色,我们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别人的看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悲痛里,夹杂着虚荣心受损带来的痛苦。
其实他们并没有错,他们所代表的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性是具有悖谬的,真挚诚恳底下也许埋藏着矫揉造作,高风亮节的背后也许藏匿着卑鄙无耻,而无赖恶棍心里或许存留着良善之意。
这世间是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甚至更多的是灰色地带:卑鄙和高尚、凶恶和仁慈、憎恨和爱恋,是能够并存于同一个人心中的。
这就是人性,无需过多指责,就像斯特里克兰完全无视他人、彻底忠于自己内心的行为,也没必要太多赞赏一样。妥协虚荣带来融洽的人际关系,锋利棱角和坚定原则导致特立独行。
斯特里克兰太太代表了人性的庸常与利益,斯特里克兰是独特但极具毁灭性的代表,在这个故事里,他最先开始毁灭的,就是他们往日那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的斯特里克兰在绘画上有没有成就?
明天继续阅读《月亮和六便士》,去了解五年后的斯特里克兰及其太太,又有了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