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通行线】地铁列车是如何“调头”的?

2019-08-16 13:32 作者:通行线  | 我要投稿

       地铁列车在抵达终点站后,通常会立即调转运行方向往回行驶。小汽车去往反方向需要调头,而地铁列车的“调头”则称为折返。与汽车不同,地铁列车折返无需将列车调转180°,因为地铁列车的两端均设有司机室,司机只要操作反方向的司机室,即可让列车直接向反方向行驶。

成都地铁1号线科学城站折返线构造

       经常乘坐地铁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有些地铁线路的终点站,列车抵达站台后,上下客会同时进行,之后直接向反方向开走;而在更多的终点站,列车下客后会先将乘客清空并开走,再返回对面的站台载客。这对应了地铁列车的两种常用折返方式: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

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


站前折返的步骤

        站前折返指列车利用站前渡线进行折返。这里以成都地铁1号线科学城站为例(如图所示),当列车在抵达终点站科学城之前,驶入道岔侧向停靠在对面站台,在下客的同时上客,直接改变运行方向驶离。这就是站前折返的全过程。

站后折返的步骤

        站后折返则是列车利用站后渡线进行折返。同样以科学城站为例,列车抵达科学城后,先在下客站台清客(把车厢内所有人赶下车),清客完毕后继续向前行驶,在站后折返线改变运行方向,驶入上客站台载客。科学城站设置了2条站后折返线,列车可在调度指定的任一折返线上进行站后折返。

两种折返方式的比较

正在折返的上海地铁浦江线列车

       比较以上两种折返方式,很显然站前折返驶过的距离较短,而且只需停车一次,乘客上下车可以同时进行,看似时间得到了节约;但如果采用站前折返,在前一列车驶出车站之前,由于运行路线冲突,后续列车无法驶入车站,甚至无法驶入渡线,两列车的追踪间隔至少为列车驶过渡线进站时间+停车上下客时间+列车驶离时间。

站前折返会造成折返列车与后续列车出现运行路线冲突

       相较而言,站后折返在前一列车驶出折返线一段距离后,后续列车即可进入折返线,两列车的追踪间隔至少为列车驶向折返线时间+列车改变运行方向时间(较短)+列车驶出折返线时间,前行列车上客的同时后续列车可同时下客。部分有条件的车站还可同时启用2条站后折返线,进一步提高折返能力。因此,采用站后折返可以压缩列车的间隔,满足地铁高密度行车的要求。

折返&瓶颈

北京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的头端挂有一个小黑板,在特殊情况下通知司机比照运行图提前发车

       对地铁的运营来说,提高行车密度比缩短运行时间更为重要。因此在地铁设计中,如果建筑条件允许,修建站后折返线并采用站后折返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站后折返能满足更小的行车间隔,而且上下车客流没有交叉,清客后还可对车厢内部进行简单的清扫和检查。而在某些用地紧张的终点站(如北京地铁13号线的西直门站),就没有修建站后折返线而不得不采取站前折返,西直门的站前折返也成为了13号线行车间隔的瓶颈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时具备站前和站后折返条件的车站(如前面提到的科学城站),有时为了满足运营需要,如列车大幅晚点需追赶运行时间时,地铁调度也会将站后折返临时改为站前折返,以达到压缩折返时间、追回晚点的效果。

       看完了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也了解了地铁列车“调头”的方式了。欢迎持续关注“通行线”,我们下回再聊。

相关链接

文章作者

deidei


didi7 | 配图

滴水湖W | 配图

滴水湖W | 制图

didi7 | 编辑


【通行线】地铁列车是如何“调头”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