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何导致共产主义革命—第三十一节 资本主义的崩溃和工人阶级
第三十一节 资本主义的崩溃和工人阶级
由此可见,战争在初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集中和组织。辛迪加、银行、托拉斯、联合企业没有做到的事,国家资本主义在开始加紧地去做。它建立了一套调节生产和分配的机关。这样它也就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无产阶级掌握集中化的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可是战争给工人阶级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必定要引起无产阶级群众的愤怒。首先,这场战争是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一架绞肉机。死尸的生产快得令人难以置信。无产阶级在战场上不断被消灭。根据一些统计,仅仅到一九一七年三月一日以前,打死、打伤和失踪的人数已达二千五百万人;到一九一八年一月一日为止,被打死的约有八百万。假设一个人平均重量是三普特,这就是说,资本家从一九一四年八月至一九一八年一月生产了二千四百万普特腐烂的人肉。为了精确地计算出人的损失,需要加上几百万病员。单单一项梅毒在战争期间就发展到了闻所未闻的程度,几乎传染了整个人类。人们经过战争以后都变得极度瘦弱;最健康的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全民族的精华都被消灭了。显然,首先遭殃的是工人阶级和农民。
在各交战国的大中心城市里甚至出现了许许多多严重畸形的、四肢不全的残废人的市区:这些已完全毁容,只剩下脑袋壳,戴着假面具的不幸的残废人是资产阶级文明的活生生的证据。
然而无产阶级不仅是在野蛮的战争中被宰割。活着的人还肩负着异常沉重的负担。战争需要巨额的费用。工厂主得到了惊人的好处,即所谓的“战争利润”,而工人却被课以重税,以偿付战争的损耗。战争的费用确实高得可怕。一九一九年秋,法国财政部长在和会上宣布,战争使各交战国耗费了一万零五十亿法郎。甚至不是任何人都理解这种说法的意义。过去人们把这种数字当作计算星际之间距离的天文数字。而现在竟用来计算罪恶的屠杀费用。一万亿——这是一百万个百万。这就是资本家们发动的战争所耗费的钱财。根据其他方面的计算,战争的费用如下:(单位:亿卢布)

当然,从那时以后战争的费用更是不断增加,而且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要偿付这些费用。需要很大一笔款额。于是十分自然,资本主义国家对工人阶级课以相应的重税:或者以直接税形式,或者以商品税的形式,或者——有时也从资产阶级那里收取一点——以爱国名义来提高商品价格的形式。物价飞涨。而工厂主、特别是为战争而服务的工厂主却捞取了前所未有的利润。
俄国的工厂主把自己的红利增加了一倍多,个别企业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利息。请看数字:米尔佐也夫兄弟石油工业公司——百分之四十的红利;达尼舍夫斯基兄弟股份公司——百分之三十;卡尔法烟厂——百分之三十等等。在德国,一九一三——一九一四年间,四个部门(化学,炸药、钢铁、汽车)的企业中的纯利是一亿三千三百万,一九一五——一九一六年,已经达到二亿五千九百万,就是说,一年间增加了一倍,美国钢铁托拉斯一九一六年上半年的利润超过了一九一五年上半年利润的两倍。一九一七年同一九一五年相比,利润从九千八百万美元增加到四亿七千八百万!利润率经常达到百分之二百。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银行的利率也同样大大地增加了。在战争中,小企业主破产了,贪婪残暴的大剥削者却大发横财,而无产阶级则处于赋税和物价飞涨的压榨之下。
战争时期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榴霰弹、手榴弹、炸药、大炮、装甲车、飞机、毒气弹、火药等等。这些东西的生产是大量的。在美国,甚至在火药厂的附近发展起许多新的城市。这些城市是匆忙建立的,工厂也是仓促建成的,它们常常会被炸得飞上了天:这都是赶制火药和大把捞钱的缘故。制造军火的工厂主们自然也就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他们的事业进行得十分顺利。然而对于人民来说情况却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坏。因为,那些可供吃、穿的物品的生产日益减少。火药和子弹可以用于爆炸和射击,但是绝不可能用于吃、穿。而交战国的全部力量都用于生产火药和其他杀人武器。正当的、有益的生产却不断消失。劳动力去当兵,整个工业都为战争服务。实用的商品越来越少。其后果则是饥饿和物价昂贵。粮食缺乏,煤炭缺乏。一切实用的物品都缺乏,并且是世界性的饥荒和世界性的衰竭,这就是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的主要后果。
请看几个不同国家的例子。


换句话说,铁矿储量到一九一七年年底已经耗尽了。
德国一九一三年的熔铁量是一千九百三十万吨;一九一六年已经只有一千三百三十万吨了;一九一七年——一千三百一十万吨;一九一八年——一千二百万吨,而一九一九年则更少了。
全世界工业极不景气的状况是由于缺煤矿所造成的。在欧洲,英国是煤炭的供应者。而英国到一九一八年中采煤量已经减少了百分之十三;一九一七年实用工业几乎没有煤:电机厂得到的煤比所需要的少六分之五,纺织企业——比战前少十一分之十。到凡尔赛“和平”会议时,几乎所有国家都处于可怕的煤炭危机之中:工厂因燃料不足而关闭,铁路运输也减少了。这样就出现了整个工业和运输业的大破坏。俄国也是同样的情形。一九一七年,战争已经使煤炭的情况糟透了。莫斯科地区每月需要一千二百万普特煤。克伦斯基政府只答应提供六百万(标准的一半)普特。而实际得到多少呢?一月——一百八十万普特,二月——一百三十万普特,三月——八十万普特。毫不奇怪,俄国的工业不“炸”自毁了,因为像全世界一样,资本主义的解体开始了。一九一七年(在克伦斯基的统治下),俄国关闭的工厂数目如下:

破产是非常快的。
要了解由于商品的奇缺和大量发行纸币而引起的物价上涨,只要看一看受战争破坏较少的国家——英国就足够了。

战争期间,英国的物价甚至上涨了一倍多,而同一时期工资总共增长了百分之十八。就是说,物价上涨的速度比工人工资增长的速度快五倍。这就是英国的情况,而其他国家还要糟糕。特别是俄国的情况更坏,战争使国家破产,变成了一个衣不遮体、皮包骨头、向资本家老爷乞讨的老太婆。
甚至在受战争破坏最小的美国,从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十五种主要产品的价格也上涨百分之一百六十,而工资在这期间仅仅增加百分之八十。
结果,由于没有煤,没有钢和其他一切必需品,军事生产也开始破产,世界各国除美国以外,都陷于极端贫困的境地:饥饿、破产、寒冷几乎遍及全球。十分清楚,所有这些灾难都极其严重地影响到工人阶级的状况,工人阶级曾试图反抗。但是战争把资产阶级强盗国家的全部力量都用来压迫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在世界各国——君主制国家和共和制国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工人不但被剥夺了罢工的权利,而且一有反抗就惨遭镇压。这样一来,资本主义的统治就引起了阶级之间的国内战争。
工人在战争期间遭受的迫害,在第三国际关于白色恐怖的决议中有很详细的描述,其中说:“战争一开始,统治阶级就使一千多万人死于沙场,使更多的人成为残废,并在国内建立了血腥的(资产阶级的)独裁制度。俄国沙皇政府枪杀和绞死工人,煽起排犹暴行,在国内进行窒息一切生灵的活动;奥地利帝国使乌克兰和捷克工人和农民的起义淹没在血泊中;英国资产阶级杀害了爱尔兰人民的优秀代表【1】;德帝国主义在国内兽性大作,革命海员是这帮野兽的第一批牺牲者【2】 ;在法国,不愿保卫法国银行家利益的法国士兵惨遭枪杀【3】;在美国,资产阶级对国际主义者用私刑加以杀害,判处优秀的无产阶级代表人物以二十年苦役,枪杀罢工的工人。”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四分五裂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了战争,战争又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于是战争引起革命。资本主义开始从两个基本方面(参看第十三节)倒塌、垮台。资本主义崩溃的时代到来了。
让我们更详细地看一看这种崩溃。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部分都是按照同一个模式构成的:工厂组织得就像一个机关或者帝国主义军队的一个团:上层是发号施令的富人,下层是俯仰由人的穷人、工人和小职员;在这两层人之间是工程师、军士、中级职员。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只能是在工人士兵听命于地主将军或者军官,即贵族或资产阶级长孙的时候;只能是在机关里的听差服从于有钱的长官的时候;只能是在工厂的工人执行高薪的经理先生或者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厂主本人的命令的时候。但是,只要劳动群众意识到他们只是自己敌人手中随意支使的小卒,那系在士兵和将军,工人和工厂主之间的绳索就要开始挣断了。工人不再听从工厂主,士兵不再服从军官,小职员也不再听从自己有钱的长官了。富人统治穷人、资产阶级任意摆布无产阶级的旧纪律解体的时期来到了。这个时期必然一直延续到新的阶级——无产阶级使资产阶级服从于自己,迫使资产阶级为劳动人民服务,整顿好新的纪律的时候为止。
旧制度被破坏,而新制度还没有整顿好的这种混乱,只有随着无产阶级在国内战争中的完全胜利才会结束。
【1】指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的爱尔兰人民反英复活节起义的领导者;在起义被镇压后,十六名起义领袖被处决,他们是:帕特里克·皮尔斯、托马斯·J·克拉克、托马斯·麦克多那、约瑟夫·玛丽·普朗科特、爱德华·尼德·达利、威廉·皮尔斯、迈克尔·欧·汉拉汉、约翰·麦克布莱德、埃蒙·坎特、迈克尔·马林、科尼利厄斯·科尔伯特、肖恩·休斯顿、肖恩·麦克德莫特、詹姆斯·康诺利、汤马斯·肯特、罗杰·凯塞门特。——编译者注
【2】指一九一八年德国十一月革命中于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三日在基尔港首先发生的水兵起义。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国统治集团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十月二十五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基尔港的八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十一月三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四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五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到十一月八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此次起义是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起点,同时也导致德国被迫宣布停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编译者注
【3】指一九一七年协约国发动的尼韦勒攻势失败后引发的法军大规模哗变。哗变发生后,反革命将军菲利普·贝当大肆捕杀兵变领袖,将哗变镇压下去。这次哗变是整个一九一七年世界性兵变的一部分。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军以叛国等罪名大批地枪杀自残士兵。——编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