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能够忘却因果、从内心深处做出决定的人……就是自由人

2023-07-26 09:40 作者:Miss雪柔  | 我要投稿



残余的高温滞留城市,恍惚间让人怀疑是否依然如同过往的每一个夏天一样;

然而,当意识到旧有的躯壳已无法承载大多数现在存有的时候,人不能不意识到每一个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那些无法挣脱的关联与面目全非的差别之间的神秘而隐晦的线索。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一个逻辑的断层有所觉知,那么,我们会对每一层沉睡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


反过来,没有这种觉知的时候,当我们要从一层又一层叠加的梦境中清醒过来之时,一切唤醒的尝试,都将变得极为艰难。


如同你在睡梦中无法意识到自己置身虚无一样,人只有在清醒的时候能够对梦境提出质疑。
在每一层被击碎的梦境之上,都是自以为是的清醒,直到它探索到源头,直到它下一次被击碎。


如果,梦境与梦境之间,隔着的仍旧是梦境,那么,清醒与否又有什么差别?——它会让你离自由更近一些,尽管,没人能搞得清全然的自由是什么样子。至少,在眼下我们的时空中,这些不自由的人们无法真正领悟自由的真谛。但就像人在前行的路途中所背负着的重负一样,多自由一点,少负重一分;大概,只有真到一个人两手空空,才能真的体会空的美妙。

凡夫俗子,先做完自我命运与业力的课题,才能腾出手来思索如何离“空”更近一步。


因此,修行是极为个人的事。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法门与皈依,人应当自己去探寻自己与天地对话的路途,不借助任何人“塑造”的神。


——这便是信仰与宗教之间,本质的差别。


在完成自我业力清算之后,一个人才能思考更宽广的问题——思考小我之上的部分,不被生死所局限,甚至回忆起自己的使命。


我们永远会停留在我们所意识到的自我层面之上,直到我们超越它;如果此世没有超越,问题将留给来世;在洛杉矶没能解决的问题,仍旧会在苏黎世浮现;在地球未能领悟的更上一层,将在灵魂被安置在另一个星球之后继续去领悟……直到领悟。所以,此刻就是永远。原本应该今天完成的事情,的确可以被留到明天;但如果在今天被完成,明天我们进入下一个课题;否则,明天只是下一个同样的今天。


我们有很多来日,有很多来日方长;但也与此同时,我们没有来日,没有来日方长。我们在每一个节点上其实都写下了结果,而又在每一个结果里写下了开端。你要用心去体会它,而非脑;用你的心去看,而不是眼睛。你会发现没有哪个片刻值得驻足,没有狂喜与悲伤,可又能在每一个瞬间,喜悦与悲伤——于是你可以穿越无数个瞬间,无论这瞬间,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所以,修行是纯粹个人的事情,是一个人与天地抑或被称为造物主之间的事情。终究的终究,我们只是一直走在照见自我的旅途之中。



只是一味地想改善眼前的问题,或是只从表面去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都不可能让问题消失,尤其是这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是内在灵魂企图让自己变得更平衡,发展出更完整的观点。人类的无意识一直想变得完整与统合,而这会通过任何一种管道来达成。只有当人的显意识认定的对与错,和潜意识依循的道路相左时,痛苦才会出现。

——《灵魂的功课》




《人类的宗教》作者休斯顿·史密斯——世界有三大文明:西方文明、东亚文明(中国)以及南亚文明(印度)。它们在自己的历史最重要的阶段,分别发展出了解决不同问题的长才:西方文明的长才是对大自然的研究,中国人对社会关系特别有认识,印度文明着重的则是心理上的关系。如果以上的假设属实,那么每一种文明都可以从其他文明学到自己忽略的事物。

 

怀特在他的著作《人类下一步的发展》一书中指出,西方的学术传统已经显现所谓的“解离”倾向。这个词的意思是:从柏拉图、圣保罗的时代演进至20世纪,西方人一直在用头脑智慧行为,并借由对大自然的研究来运作。当他面对眼前的惊艳产生自发行为反应时,不可避免地会显现身与心、自我与自然、心智与直觉之间的解离,而且呈现在知识、宗教、政治和经济等各个层面。这种解离倾向导致了西方文化的瓦解,你可以从世界大战、目前的生态危机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精神和心理问题看出这个现象。怀特继续说:如果整个自然界本是一个不断在转化和发展的巨大系统,那么试图把任何一个部分孤立出来,都势必导致失败。尤其是把人视为一个与客观的自然领域分隔开来的主体,特别会令他对自己独有的生命形式视而不见。人只有透过从个人经验获得的主观知识来观察整个有机自然界,才能彻底了解自己,而这会带来一种崭新的自我接纳态度,一种奠基于智慧的天真。

——《生命的四元素》


罗杰斯:我的观察一向侧重于内在的、主观的、存在性的自由,这份自由意味着为自己选择的存在方式负责,并且认清自己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产物,而是不断在显化的过程。再来要诠释的就是这份自由与内心的因果关系并不冲突,甚至是互补的。自由应该被看成是个人生命秩序的达成。他在世间自由地、自发地、负责任地扮演自己的角色,让命定的事件穿越自己,也穿越自己的意志和选择。“一个能够忘却因果、从内心深处做出决定的人……就是自由人,这样他所遭遇的命运就会变成他自由的对应物。命运不再是他的界限,而是他自我实现的契机。”我们所提到的这份自由是存在于人这个主体身上的。个人透过这份自由去选择圆满自己,方式是在命定的事件里扮演自发及负责任的角色。这种对自由的体认才是我的个案最具有意义的发展方向,因为它能帮助他们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变成一个完整的人。


重点是要认清任何一个时刻发生的真相,而且要将其调和到你存在结构的整个模式里。

——《生命的四元素》



业力的概念本是奠基于两极现象之上的,宇宙借着这个律法才能维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并不是一种惯性,而是不断地在动、在变化中的平衡性。这个概念之中有一种假设,那就是个人的“灵魂”(某些学派所说的“存有”)里面有一种因力,会逐渐形成一种“果”,而引发这个过程的本能就是“意志”。这整个因力现象的结构便是所谓的“欲望”,欲望可以看成是用意志力来引导个人的能量,然后将某种冲动或想法实现出来。

 

命运、业力与定数——不论你怎么称呼它——指的就是一种正义法则,它决定了我们的种族、我们的肉体结构以及心智与情绪的特质。我们必须认清的是我们很难逃脱这些基本模式,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学习如何去顺应它,而此处就必须用到意志力了。我们在有限的理解之下仍然有选择和辨认的自由,因此若是能正确地行使我们的选择权,悟性自然会增长。一旦做了选择,人就必须接纳他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然后继续运作下去。

 

过往业力的种子如果被神圣的智慧之火烤过,就不可能再发芽了……一个人的自我了悟越深,越能运用精微的心灵能量来影响整个宇宙,而其本身也不再被无常的现象(业力)所染着。

 

一个孩子诞生那一天的时辰,便是天体射线与他个人的业力交织出数学上的一致性的时刻。他的个人星盘是一个深富挑战性的图像,里面呈现了他无法更改的历史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只有那些具有直观智慧的人才能正确地诠释个人本命盘,但很少人具备这种智慧。偶尔我会要求某些占星家根据星盘择出我最艰困的时段,不过最终我还是能达成自己所设定的任务,但在那些时段里,许多艰难的挑战仍然会伴随着我的成就一同出现。对神圣护持力的信心以及正确地运用上天赋予人的意志力,往往能帮助我克服所有的障碍,因此我的罪业终究获得了宽释。

——《生命的轨迹》



对治业力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超越它。

 

定业,是一个人在此生一定会面临的定数、命运或业力。这种基本的业力模式是无法更改的,因此人只能在此生面对这些经验模式。


今生所造之业,是我们此生造作出来的业,但是在未来世才会受到果报。


藏业,是我们多生多世贮藏下来的业,在这一世里并不显得特别活跃。


我们对经验所抱持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的态度本身就能决定在面对困境时将会受苦,或者将学会生命要教给我们的功课。

——《生命的轨迹》




心理占星学的哲学前提是,一个人的现实遭遇源自于他内心的思想、感受、期望和信念。


意识会带来改变,通过观察星图中宫位组合,我们不仅可以知道面对这一生命领域的最佳方式,同时也能洞悉内心最原始的期待。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天生的偏见,发现自己会以特定的因果脉络去看待事情,就可以在这个既有的架构内采取具有建设性的做法,一步步地扩张这个架构的边界,允许其他的可能性出现。我们的意识层次决定性地影响了星图中的元素组合的“结果”和意义,所以不应该死板地区解释星图中任何一个元素。我们每个人都远超过星图中所有元素的总和,也都有潜力展现更多的觉知、自由和成就。

——《人生的十二个面向》



一个能够忘却因果、从内心深处做出决定的人……就是自由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