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要塞区的建设与连发武器
“现在我们海军自南向北共有四个大的军港区,南方有广南港,拱卫着我们的南大门,也是南海舰队驻地;东南有南平港,实力相对薄弱,但是是东海舰队驻地,同样不容忽视;东部的战略位置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的首都就在这里,从地图上来看,两座半岛——东部的芦东半岛和东北地区军事重镇盛天半岛像一双铁臂一般包围着柏海。”富士奇迹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上,用库兰塔地图对各位将军说道。
“所以最终目的,就是我们要设立一个军事要塞,拱卫这里,至少要设置永备工事和固定炮台。” 富士奇迹得意的说。
“那么,请问将军,军事要塞应该如何建设,建设在哪里?”鲁道夫象征问道。
“就在这里,盛天半岛,我们北海舰队的驻地,因为北海舰队是我们库兰塔最精锐的海军部队,一旦失守,我们就完蛋了。”富士奇迹拿起笔在地图上盛天半岛的位置上,柏海北部画了一个圈。
于是,军事要塞的建设,在这一天正式破土动工。
在盛天半岛,修筑有古代的烽火台与军事防御设施,这都是古代帝国为了防御北部民族南下而修建的古城墙的一部分,还有鞑子以前留下的,毕竟这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
富士奇迹举起望远镜看着远处的飘动的小船。射角提高到10度的时候,炮弹的溅落点离最远处的五公里测距船已近不远了。这还是用的黑火药。
“可惜火控水平太差了。”在旁边的气槽惋惜的叹了口气。靠目视瞄准和炮表测算,打移动中的海上点状目标,这个距离上能有5%的命中率就算rp很好了。武器研究所在火炮方面遇到的最大矛盾就是能造的火炮射程大大超越了火控水平。
“给大炮加个瞄准镜。”丸善斯基开玩笑的说
“不可能,大炮那么大,而且我们的步枪都还没有光学瞄具呢,你在想什么?咱们这些人还是靠计算,把射击数表做好和解算方程搞定,让炮手背下来总会有用。”王白仁提醒她说。
“不过这门大炮可真带劲!”王白仁充满感情的爱抚着打磨的青光锃亮的铸钢大炮,“够粗!”
“要保卫整个盛天,2门实在不够用。只好多铸些炮了。”后勤保障部长迷人景致一脸失望。
“我看少铸几门也好,杂七杂八的大炮铸得太多了浪费。不能就满足这点初级水平。”爱丽速子说。她是正规学过兵器制造的,对这些杂七杂八的火炮缺乏热情,她希望统一火炮规格。
“话没错,可惜炮还是太少了。盛天军港要要塞化,靠这几门炮不够。”目白麦昆摇摇头,她作为炮兵指挥官,属于跨兵种的,海陆两军的炮手都在她的炮兵团里进行训练,盛天半岛要塞化工程他负责炮台火力安排,“加上这二门,能用在要塞区安装的大炮只有六门,这够什么用的?”
“铸造新炮倒是不难,不过我们应该把火炮标准化起来,现在太随意,标准也有点乱:又有标口径的又有标弹重的。弹药储备起来太难了。”杨天南提议道。
“当然是要全员配备线膛炮了。”目白麦昆对老式的滑膛炮看不上眼,“陆军可以使用仿制的克虏伯行营炮或者阿姆斯特朗炮。海军使用70mm或者100mm的后装线膛炮。
迷人景致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了下来:“按我们现在的工业能力,还是一步步来吧。新军用的火炮,陆军暂时还是滑膛炮――陆军需要的火炮数量多,使用频率高,我们现有的材料差了点,弹药制造能力弱。滑膛炮对这些东西要求都不高,制造简单。万一丢了也不心痛。划分按照传统的弹重来划分。我看6磅、12磅加农炮和12磅山地榴弹炮、24磅榴弹炮这四种就够了。”
“臼炮不需要?”
“24磅榴弹炮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林深河说,“至于攻城的时候要用的大炮属于特殊品种,不列入常规装备。”迷人景致说道。
迷人景致继续说,“至于海军上面,后装线膛炮,至少线膛炮是个趋势――工业部门能提供的战舰数量少,合格的水手培训起来也不容易,船和人都金贵,所以尽量用远射程、大杀伤的线膛炮,最起码遭遇到强敌能够自保。”
“这点我赞同,装备还是要看我们的工业能力和敌人的水平,没必要超前太多,超得太多,占用资源就多了,对工业升级有影响。”富士奇迹说。
“我们回指挥部吧。”
众人从炮位上下来,回到要塞指挥部里,新落成不久的要塞指挥部座落在铺角烽火台的顶端,和重炮炮位同在一处。这座高达25米以上,有45度的坡度的人工小山被改造为整个盛天半岛要塞区的主要支撑点,上面除了原有的瞭望哨位和探照灯之外还增设了要塞指挥部、士兵宿舍、弹药库等诸多建筑。
为了将众多的建筑材料和沉重的大炮运送上烽火台,建筑公司在山坡上挖掘了一条绞车滑行道,用人力卷扬机将载货斗牵引到烽火台顶端,算是彻底解决了运输的问题。最后这条绞车道被扩建为一条有顶盖的隐蔽式坑道,除了可以运输人员和物资之外,原先在露天易被损坏的电报线也被移置到坑道内部。
沿着顶部平台四周竖起了铁丝网,挖了战壕。海军在这里驻扎一个海军陆战队营。包括一个岸炮连和二个海军步兵连。
烽火台脚下的地皮做了相应的加固,包括将原先简陋的木结构瞭望台全部升级为砖石结构的炮楼。机械部门为这些炮楼批量铸造了一批12磅的榴弹炮,它们被安装在老式的舰炮炮架上,用滑轮组缓冲后座力。发射的炮弹以霰弹为主,主要是当机枪用。
通往丰城轮的栈桥旁,增修了了一座砖石水泥结构的四层炮台,炮台上安装一门32磅加农炮和一门12磅山地榴弹炮。炮台上平时驻扎一个炮兵连。
“我听说,爱丽速子你最近正在研究连发武器?”杨天南问道。
“没错,连发武器,我们现在用的都是单发步枪,火力不强,不足以对敌方造成强大的火力压制。”爱丽速子说道。
“那火力压制用火炮不行吗?”鲁道夫象征问道。“锤子打苍蝇——大材小用。”爱丽速子说道。“如果大量运用火炮,炮弹消耗量会很大,而且火炮射速太慢,所以我要发明一种武器,介于枪和炮之间,而且可以实现自动连发速射。”爱丽速子说道。
“那我可不可以看看你的设计样品?”杨天南问道。话音刚落,爱丽速子就把他们带到了自己的实验室。
“这都是什么?”气槽看到这些怪模怪样的武器装备设计样品大吃一惊。这些东西有长得像一个放大版的左轮手枪的,有长得像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咖啡磨”枪的,有长得像“诺登菲尔德”机枪的五管连发枪,更有长得像法国“蒙蒂尼”三十二管排放机枪的。
“速子,倒是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搞成类似于“加特林”的转管式机枪。”杨天南对爱丽速子建议道。“什么是加特林机枪?”爱丽速子睁着迷茫的眼睛问道。“加特林是一种有多个枪管的旋转式连发武器,也就是转管机枪。”杨天南说道。“那他长什么样子?”爱丽速子又问道。“来,我这有一张设计图。”杨天南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张加特林机枪的线稿结构图。
所谓加特林自动原理,即转管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多根发射管和弹膛相对各自的枪机之间不动而整体连续不断地旋转,这种原理的工作特点是每个根发射管都有自己的枪机和闭锁机构,分别依次完成进弹、闭锁、击发及抛壳等动作。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交替工作的方式使它能保持较好的持续火力。
“那有了机枪,子弹怎么办?”爱丽速子大惑不解。因为,如果单独再开发一种专门用于加特林机枪的加特林机枪弹,那么成本就太高了,而让机枪通用步枪弹又有点不太现实。
“让我想想吧。”爱丽速子沉思半晌。“有了!”爱丽速子恍然大悟。立即开始研究加特林机枪弹。
过了几个星期,爱丽速子终于研究出了机枪弹,她以库兰塔军的制式装备——速子式步枪的枪弹为原型加以改造制成了用于机枪的枪弹。
“这又是什么?”几天后,爱丽速子又捣鼓出来了一个新武器,是一支外形古怪的短步枪,枪扳机护圈是一个杠杆式结构,可以掰开放下来,步枪的枪机是金属结构,与步兵的步枪不一样。
“这是杠杆枪机式连珠卡宾枪。”爱丽速子得意的说道。“你怎么知道有这种武器的?”其他人都问她。“我其实也是看了人类的书知道的。”爱丽速子一脸谦虚的说。
“这种武器使用左轮手枪子弹,有利于节约成本,减轻枪身质量,而且他使用弹管式供弹结构,手枪子弹头是圆形弹头,不容易引燃底火,而且枪身较短,质量较轻,射速较快,非常适合骑兵使用。”爱丽速子对大家说道。
很快,这种杠杆枪机式连珠卡宾枪很快投入生产并且装备了骑兵部队,但是也局限于卡宾枪骑兵和胸甲骑兵,成为了她们的“御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