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他总想用自己狭隘的观点给我洗脑,好烦,怎么办?
还有一个问题,也一并回答了。
问:坏人如此恶,为什么要原谅他们
答:我们先从消极能量大的第二个问题入手,进而慢慢的就解答了第一个问题。
人无绝对的坏人,即使坏人,他行为的出发点也至少是为自己好的。
但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会有局限和广阔的差别,在古代,把具有局限思维的人叫小人,把拥有广阔思维的人叫君子。
没有好和坏,只有小和大,所以小的那部分并不是错,它也是必要的,比如我们的基本的生存欲望、我们的自私、自我保护,它不是错,只是有局限。
非常局限的思维能量,会创造狭隘的行为,这些行为把“自我”定义的范围过于狭小,这就是恶的本质。
狭隘超出了范围,我们要诉诸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进行反击。
我们也要小心警惕这些狭隘,因为局限和狭隘非常容易传染,
别人先打你一拳,你愤怒了,你自卫反击了两拳,此时谁又是善,谁又是恶呢。
我们一旦怨恨、对抗,我们就知道自己被传染了。
因为局限和狭小的思维能量,有一个绝招,就是会勾引我们与它对抗,并在对抗中同化我们。
让我们更加认同自身的局限,虽然这个局限和对方的局限不同,甚至可能相反。
而足够温柔、坚定和宽广的人,他们并不排斥局限,也无需和局限对抗,甚至都不试图改变局限。
他只是选择不去局限,它知道那是无效的。而如果我们主观迫切的想要改变他人的局限的时候,这种迫切感,就说明我们很可能陷入局限之中了。
此时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局限的标准,就是你有没有愤怒、痛苦情绪。
这就是痛苦情绪作为思维能量反馈的重要意义。
如果你有愤怒,你就很可能存在局限,你的局限也许正打着宽广的名义,但也是局限。
就像没有战争不是以正义为名义的。
碎片当然和碎片不同,他们会撞击,但如果你超越了局限,你就不会和他撞击。
比如,我们的家人,每天唠叨我们为什么选择不赚钱的事业,而放弃高薪工作。
此时你若觉得他世俗,令你厌烦、愤怒,那很可能我们并没有超越世俗,而是走向了世俗的反面----脱俗,而脱俗也是一种局限。
如果我们真的超越了世俗,我们听到她说的话并不会厌烦,我们会觉得可爱,就会像大人听到孩子要摘天上的月亮,我们不需要理性的告诉他们月亮摘不下来,这样他会和你哭闹,你可以借这个机会给他讲一个童话故事。
当然如果来自他人的消极能量,此时我们吃不消,那带着尊重的离开,要比对抗好。
而我们对他人局限的改造,应当是由他人发起的,他来问你:“你为什么没有烦恼,为什么如此快乐?”
这个时候才是引导的因缘来临的时刻。
所以,如果我们急切甚至暴躁的给一个人讲道理,希望能改造他们,那说明一件事,这个道理在我们身上已经印证了:
它并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