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小龙代表了卓越和优秀!柔道冠军西岗:李小龙能在那些冠军们反应之前快速地打进打出

2021-03-06 14:17 作者:为道塾截拳道  | 我要投稿


老年的海沃德·西岗。九段柔道大师,气势逼人


译者:为道塾翻译小组  郑杰

原编者按】在洛杉矶时,泛美柔道冠军海伍德·西岗曾和那个年代顶尖的格斗家李小龙一起,在李小龙家的后院进行过多年共同训练。

多年来,西岗教授在谈及他的武术家朋友李小龙时,对李小龙当年所展现出的非凡武技,总是不吝溢美之词,声称自己被其所深深折服和吸引。

就像大部分和李小龙一起训练,或接受其私教指导的武术大师、搏击冠军们那样,作为私人朋友,西岗不仅从李小龙那里了解了不少功夫知识,格斗之道,也知道一些李小龙在香港生活时的事情。

西岗大师现在是美国的大学教师。


为道塾相关参考文章标题提要

龙史传真|柔道天才海沃德:李小龙是那个时代最强最快最好的

为道塾·龙史传真|世界柔道冠军西岗:格斗中我无法靠近李小龙

龙史传真 | 西岗:科学证明李小龙截拳道的出拳力度优于空手道

龙史传真|美国黑带主编水户:李小龙让许多自负的冠军气馁


李小龙正在他的书房阅读中国道家哲学书籍


记者:请问您是如何遇见他的?他给您的印象如何?

西岗:我遇见他,是在1967年,那是我在泛美柔道大赛上赢得了冠军金质奖章之后。我们当时是在《黑带》杂志社的办公室见的面。

水户上原(译者注:《黑带》杂志原主编,也被译作三户上原。)对我说:“我想让你见见一个有趣的人”,我说“好啊,当然可以。”

随后,李小龙就走进了办公室,这就是我第一次遇见他时的情景。

记者:您经常去他家后院参加他的训练课,能和我们谈谈训练课程都包含哪些内容吗?

西岗:我认为应该先告诉你们,我对李小龙的第一印象。

当我们在水户上原的办公室里相遇时,那时的我们都还很年轻,也年轻气盛。事实上,以前我并不想就李小龙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评论太多,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可以谈谈。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见他,我觉得他很自以为是,我想:“哇,其实他所谈论的踢打技术我也知道。”

因为我在练习柔道的同时,还师从松涛馆流空手道师范大岛先生练习空手道。

那时,我甚至还不知道李小龙是谁,因为那时他在武术界并不是很有名,直到后来他的功夫电影上映后才变得非常出名。

当时,他很自以为是(当时就是这个感觉),但不可否认,他同时又很有实力,很有才华

他为我演示了一些武技,并且就此和我进行探讨,

他真是完完全全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武术中去的一个武术家。

他的动作速度非常之快,

我想:“哇,这个家伙真是太棒了。”

这就是我对他的最初印象。


李小龙和海沃德


记者:这些年你曾多次回忆过李小龙向你展示不可思议的“寸劲拳”,能向我们详细说明一下吗?

西岗:这事千真万确的发生在我身上!他很有武术才华,我们认识后不久,他邀请我去他开设在唐人街的振藩国术馆参观。

因为他的振藩国术馆没有悬挂任何商业性招牌或指示牌,所以,我很辛苦才找到他那。事实上,振藩国术馆的窗户是被封住的,你无法直接看到里面。

武馆并不大,但是当时在训练的学员还不少。李小龙坐在靠墙的一张椅子上,偶尔也会站起身来去纠正学员。

就是在他所坐的位置,他向我演示了寸劲拳,他对我说:“我让你看点东西。”

那时,我对于某些武术,比如中国功夫还是有所疑问。他所演示的武技,显然与松涛馆流空手道道场教授的完全不同,那是他后来称之为“截拳道”的格斗技,是他自创的武技。

当时,我问他:“怎样才能打出一记重拳?”当然,对他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很蠢。

他对我说:“好吧,我让你看些东西,站在那里别动。”于是我站在那里,他贴身一拳打在我的胸部位置,而他出拳时,手臂接近于完全伸展(几乎没有有效的发力距离)。

我被李小龙近身寸劲拳直接打得贴到了墙上,然后反弹跌倒在地。

我根本没有意料到他那几近于直伸的手臂,能从如此近的距离,发出如此大的爆发性整劲。

奇怪的是,那记寸劲拳并没有对我造成什么真正的伤害,可能我多年训练,已经习惯于承受这样的打击了吧(笑)……也许,我不敢肯定。

如前所述,我被打得贴到了墙上,然后跌倒在地。

他的速度非常快,而我被寸劲拳打得有瞬间离开了地面

我那时体重150-155磅,而他可能只有135磅左右

我很惊讶于他这样的小个子,能发出如此巨大的打击力度。


李小龙在美国国际空手道大赛上演示前手一寸劲拳


1967年李小龙空手道大赛演示前手六寸劲拳,对方体重208磅


记者:您和李小龙进行了广泛的武技交流,作为一名柔道冠军,您对他当年所广泛研究的武技,以及他在擒摔技术方面的水平怎么看?

西岗:李小龙对各种不同的武术都很感兴趣,有研究。

每当我去他家上培训课的时候——我通常一个月或者更久才去一次,每次去总会见到他一个人专心且安静的在观看拳击冠军争霸赛的比赛录像

他会把这些录像一遍遍的重放观看,他会对赛场上发生的对抗,做出各种专业性解释。他就是那样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学习和研究其他武术的。看看这,再看看那,优选、模仿,或者通过反复实验优化、融合相关实战性技术

他说:“空手道的出拳方式太差劲了,因为当你攻击目标的时候,虽然你会快速出拳,但是出击之后就会整个动作停在那了,摆出一个特定姿势,而不是继续保持弹性流动;相反,拳击的出拳方式非常的有力,灵活多变,攻势会像波浪般一波波涌来,这才是真实的有活力的格斗。”

他总是会对他所说的,从物理学、生物力学或贴近真实条件下的实战导向,做出令人信服的理论分析和技术阐释

每次我回到学校后,我就按他所教的出拳方式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我发现了一种双拳组合重击的方法,连环出拳,效果很棒。


李小龙正在他的书房阅读中国道家哲学书籍


李小龙家中有一面墙放满了武术、哲学和体育类书籍,训练之余,他会谈论各种与他那独特的截拳道有关的不同风格的武术或体育运动项目。

在棒球场上打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说在你挥棒击球时,不应击完球后立刻收回球棒,而应随势有一个弧形回转的跟随动作,而出拳的随势跟随动作同样重要。他说球并不会只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对手也是如此,而如果你做出跟随动作的话……这会很有趣。


李小龙带弧线前手直拳。《唐山大兄》剧照


至于擒摔技术部分,李小龙在西雅图和一位叫做加藤修造(泛美80公斤级柔道冠军)的师范进行过学习和交流;我的一位名叫比尔·保罗的朋友,也和他在旧金山切磋过,他现在已经去世了,他曾经是我在全美柔道冠军赛中的队友。

李小龙和他们俩分别在西雅图、旧金山一起训练了相当长的时间,

李小龙对此非常的精通,有很强的摔投能力

他当时没有做太多的垫上练习,他对于纯粹的地面格斗技术所知相对并不算多,因为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专项练习,而地面格斗也不是他的无限制科学街头格斗技的重点。



1960年代初,李小龙身穿柔道服在进行摔法训练。柔道是李小龙大学体育课程之一
李小龙在《基本中国拳法》中演示摔法
李小龙在《李小龙技击法》中演示的打摔一体自卫技术
电影中展示站立和地面擒锁


事实上,在一次练习课上,

我问他:“你觉得自己的武技体系还有什么欠缺吗?”

他说:“可能有。”

于是,我问他:“如果我躺在地上,你如何对我进行攻击?”

他转过身瞟了我一眼,嘴角下撇,他说他会直接走开,不予以理睬。

后来,他再次转过身,并伸出一根手指指着我说:

你最好一直躺在地上别起来”。


海沃德·西岗1968年首批入选黑带名人堂
1968年,西岗和罗礼士两位名人堂获奖者与黑带颁奖嘉宾李小龙。这两位都是李小龙家后院训练者,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小龙当年在美国武术界的地位,李小龙时年27岁,前一年刚刚创立截拳道,成为一代宗师


记者:在你的印象里,他是否将擒摔技术加以改进并融入到他自己的武术之中?

西岗:他的武技体系结构中有这方面的技术内容,但是相对来说,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他的武技体系的辅助性内容。

我能够想象在现在的氛围下,会有更多人来练习武术、柔道和柔术,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记者:你是在《青蜂侠》上映时期开始和他一起进行训练的吗?

西岗:那时播出的《青蜂侠》剧集,就像现在的《超人》或《神奇上尉》那样的轰动,这些英雄人物都来源于杂志上的漫画。

在电视剧中,李小龙有相当一部分的戏份是戴着面具的,扮演着类似于现代汤图(译者注:汤图,美国人所虚构的孤胆英雄人物的伙伴)和孤胆英雄所做的事情。我认为这是电视剧所派生出来的副产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小龙所扮演的就是现代汤图的角色,之后他就成为了功夫明星——他在剧中的表现实在是太精彩了!

他所能做到的是大多数体操运动员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他会突然高高跃起踢碎吊灯,极其快速的从一处移动到另外一处,会当着一些人的面起高腿,然后将踢出的腿收回后离开。

在美国历史上,这是所有美国人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名亚洲人能够如此优秀,他真是不可思议!



李小龙以配角在《青蜂侠》中赢得满堂彩
李小龙与罗礼士和鲍勃·沃尔

李小龙和迈克·斯通、罗礼士、詹姆斯·科本的合影:李小龙和他的好莱坞名人及冠军弟子们


记者:李小龙将自己所提倡的武术定义为“街头格斗技”(Street Combat),并进行相关的训练。他为什么不参加当年流行的“寸止”得点制的搏击比赛呢?

西岗:他说他为什么要参加?我觉得他认为自己有实力参加这类比赛,只是他不感兴趣。

他曾和查克·罗礼士、乔·刘易斯以及鲍勃·沃尔这些一流的搏击家,进行了大量高强度的艰苦训练

事实上,对于他们来说,李小龙的速度太快了。他非常快,甚至能在你做出动作之前进退自如。

这是武术界对他做出如此高评价的原因之一。

即使那些过去一直未曾夸奖过他的人也会如此。

李小龙实在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武术家,他们可能不太情愿做出这样的评价,

但是我敢肯定,他们心里是很清楚并肯定这一点的。


在洛杉矶,李小龙每天清晨带着他的丹麦大狗鲍勃外出路跑
李小龙完全服务于格斗功能整体塑造的现代格斗家体格。肌肉+筋骨的全面功能锻造
李小龙是现代格斗家进行系统化、功能化体格和体能训练的第一人
李小龙1970年代初在洛杉矶郊外全接触对抗训练


记者:他有没有和您谈起过截拳道及体适能健身的重要性?

西岗:李小龙一直都很喜欢跑步,所以他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过去,武术界的人都忘了跑步也是一种体能训练。

如果你练习武术,就只是练习技术,那你就不会拥有像李小龙那样成功的基础

如果你的杯子里装有健身、力量、格斗策略等内容,练习他的截拳道,那你的整体格斗的实力之杯就能全部装满。

但是,如果你的杯子里只是装满了技术,那你也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高强度的格斗。


松与紧,攻与防,进与退,是截拳道整体格斗哲学的阴阳要素


记者:您认为是什么使得李小龙与那些武术家不同,是因为他打破了传统吗?

西岗:他所学习、锻炼过的武术以及技能远超任何人,这让他的武技显得尤为突出

他试着创造出一种武技……我应该怎么说呢……

他会非常“亢奋”的对之前我所提到过的那些方面的武术进行刻苦的训练。


1971年柔道年度冠军海沃德黑带封面人物


记者:您最值得记忆的李小龙片段是什么?

西岗: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他能做如此之多不同类型的技能和训练,了解到一个人究竟有多少潜力,能够变得多好。

我从大岛先生那里学到的松涛流空手道的移动非常平稳,他看了看,对我说:“看看这个,你能做到吗?”

他伸直了一侧的手臂,拿着一块大约1英寸厚的木板,然后松开木板,以一记侧踢将木板凌空踢成两半。每个人都能在助手稳稳地撑住木板的情况下踢碎木板,因为木板后有支撑力,但是很难有人能做到让木板在半空中被踢成两半

他踢碎木板后对我说:“好了,到这来,你来试一下。”然后给了我一块木板。那时,我最喜欢的技术是侧踢,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踢碎木板,但是我知道我的出腿必须又快又有力,于是我做到了。

我很少看到他如此惊讶的看着我,那是其中一次。(大笑起来)


李小龙凌空碎木板
1970年代初,李小龙在香港电视台侧踢破碎悬持五块叠板。为吸引观众,李小龙也会表演破板,但他的演示总是与众不同,他人难以重复且体现高度技巧功力的


记者:您和他交往了很长时间,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有趣的故事吗?

西岗:他请我去他家参加他的生日聚会,我们做了很多事情。

我曾想参演他的其中一部电影,可惜他活得不够长。这部电影叫做《无音笛》(又译《无音箫》),最终是由大卫·卡拉丁所主演,但是与李小龙的原编剧的意境比起来,这部戏简直是糟透了。

当年李小龙的身边总是有一批优秀的武术家们跟随着他,像查克·罗礼士,鲍勃·沃尔,这些空手道人真的实在是非常的优秀,他希望也能有一位练柔道的高手加入其中

他说:“有机会的话,我会请你在我的下一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但是他在能完成他的诺言之前就去世了。


李小龙在后院私教罗礼士全接触搏击,在片场指导罗礼士演戏,是罗礼士从武术到影视的重要贵人
偶像的偶像:李小龙为全世界的武术家们进入电影圈,为中国武术电影人走向世界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记者:告诉我,您对李小龙打破电影票房纪录的看法。

西岗:他在亚洲更受欢迎,美国进口了他的影片,这对打破票房纪录是有关系的。这些是大事,我一直都记着。

我心想,我要到洛杉矶去看这部电影了:“这可真是奇怪,我必须走进戏院去看我的朋友,而我明明知道他很棒。”

于是,我买票入场,我想那部电影是《唐山大兄》,他的表演非常棒,我看着电影里的他,几乎想要大叫出来:“哇,这实在是太棒了!”

动作场面也实在是非常的漂亮,除了有一个镜头,李小龙倒着跳到一棵树上,看到这一幕我忍不住偷笑起来。(大笑)

我笑是因为他从来没在我们面前做过这样不切实际的动作,而这其实不过是电影镜头中利用胶片倒放的一种特效手段而已,利用这样的手段,才使得看上去他跳上了一颗树而已。这很有趣。


《唐山大兄》李小龙。此时李小龙还没有导演话事权,在武打动作编导中,还无法展现截拳道武学理念和技战术打法。在片场,几次小小切磋后,李小龙以高超武技收复“超难搞”的林正英和泰拳群演


西岗:他那时依然住在香港,那时他已经很忙了,就这点来说,除了他联系我,我认为我很难找到他。

记者:有人说李小龙不过只是一个电影明星,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武术家,您怎么看?

西岗: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但是事实很明显。

你光看着他做动作,就会知道他非常优秀。

我有时会想,要想超越李小龙其实是一个很疯狂的想法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对于武术是极度的热爱和痴迷。

年轻的时候,你的身体拥有很高的可塑性,通过科学训练能做到真正完美的移动,真正完美的攻击。

你必须要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到多好,

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进行训练,

不断推高自己的极限——李小龙就是这么做的。

与此同时,你还必须学会思考,拥有真正的武道智慧。

如果你只专注于肢体的锻炼,那你注定走不了太远。

你必须为自己做好规划,你必须要先有梦想,

然后按照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去做,

去试着实现你的目标。


柔道家海沃德·西岗


记者:李小龙对于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为什么到现在还能如此受欢迎?

西岗:我在洛杉矶社区大学开了一个柔道班,我的学生们经常会问及李小龙的事。

就我而言,一些在李小龙去世后才出生的年轻人问我这些问题,会让我觉得很吃惊,他们与李小龙完全不是一个时代,但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小龙的影响。

最让我反感的,莫过于当我在街上散步时,有些年轻人会穿着印着他头像的T恤衫从我面前走过(大笑)

因此,可以说,他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世界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认为他代表着“卓越、优秀”,

他真的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就是那么的棒



我曾和《黑带》杂志记者谈到过:在李小龙的时代,即使是亚洲人也只是认为像李小龙这样的武术家和他的武术,都属于边缘化人物或边缘化文化。从来没人敢幻想李小龙能够成为一个有别于白种人,代表中国人和亚洲人形象的世界级巨星。

所有的人突然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亚洲英雄横空出世,

他没有拖着长长辫子,没有对洋人俯首帖耳,

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国人和亚洲人英雄,

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他为现在的许多中国武术电影人,例如李连杰,成龙等动作巨星铺平了道路。如果没有他,其他武术家、动作巨星就不会被美国人所接受。

我认为就这方面来说他就已经值得被高度尊敬了。

他甚至让中国人和亚洲人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你们懂什么?我们并不低人一等,

我们不再会跟在白人屁股后面唯唯诺诺!”

记者:李小龙给过您什么训练建议吗?

西岗:就某些方面来说,那时我们并不是单纯的师徒关系,更多是合作关系。

我会告诉他许多他想深入了解的,比如柔道这样的武技。

作为武术家来说,

他的武技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他真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



海沃德·西岗柔道专著封面


海沃德·西岗(Hayward Nishioka)

绰号“柔道天才”,柔道黑带九段,三届AAU国家柔道大赛冠军,前泛美柔道大赛冠军,职业生涯曾名列“世界最佳柔道家”前五位,松涛馆空手道黑带三段(注:系1970年代时的黑带段位)、前加州大学教授。

本文节译自《李小龙:对话:一位传奇的生活和遗产(修订版)》。该书作者采访了李俊九、池汉载、乔·刘易斯、海沃德·西岗、丹·伊鲁山度、杰西·格洛弗、乔·海默斯等50位李小龙的生前好友、弟子、国外著名李小龙研究者,这本访谈实录将为您还原一位集武术家、电影人和生活艺术家为一体的立体真实的人——李小龙


李小龙代表了卓越和优秀!柔道冠军西岗:李小龙能在那些冠军们反应之前快速地打进打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