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十五章:认知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2022-12-08 20:40 作者:清言睡不醒  | 我要投稿

个人建构理论:

人性观:人是科学家:

人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地提出并检验关于他们地世界的假设。

个人建构系统:

概念:

个人建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识结构。

没有任何两个人会使用完全相同的个人建构,也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方式组织建构。

凯利认为,个人建构是两极的。我们把有关的对象在我们的建构中以“不是,就是····”的形式加以区分。

个人建构对人格的解释和作用:

凯利认为,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人们解释世界的不同方式(个人建构不同)

两个人处在相同的情境中,面对相同的对象,但由于我们对情境和人的解释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同。

我们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来自我们相对稳定的解释世界的方式。

个人建构系统:

人们行为反应的不同,一方面是我们所用的建构不同,另一方面是我们组织建构的方式不同。

对心理问题的解释:

凯利反对心理障碍是由过去的创伤经历所导致。他认为,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是由于建构系统的缺陷。

焦虑是大多数问题的核心。

建构系统从来就不是完美的,由于种种原因,当我们试图预测事情时,我们的建构偶尔会失效。健康的人会不断用新的建构取代不恰当、不完美的建构。

图式:

概念:

是假设的认知结构,它帮助人们知觉、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我们组织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

作用:

帮助我们知觉周围环境的特征。我们用不同的图式加工有关他人的信息,所以我们对人的印象不同。

提供组织和加工信息的结构。

更容易利用信息。

自我图式:

概念:

自我图式是关于自我的认知表征,我们用它来组织和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

自我图式由个人最重要的行为和特征组成,行为会受到自我图式差异性的影响。

可能的自我:

概念:

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当前认知表象中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影响,还受到“我今后会成为怎么的人”的认知表象的影响。

可能的自我:对我们将来会成为哪一种人的认知表征。

作用:

激励将来的行为。

帮助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周围事件的意义。

可能的自我指导着我们的很多的选择和反应,因此在预测未来的行为是很有效。

可能的自我与问题行为、犯罪和生涯选择的关系。

自我不一致理论:

第一:实际自我:包括你所掌握的关于自己是(或相信自己是)何种人的全部信息。

第二:理想自我:对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的心理表征,包括梦想、抱负和设立的人生目标。

第三:应该的自我:认为自己应该成为的自我,能够履行各方面(父母、宗教等)赋予你的责任和义务的那种人。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阿尔伯特·艾利斯创建,认为人之所以抑郁、焦虑或烦恼,是因为错误的推理,深信一些非理性的观念。艾利斯将此描述为一个A-B-C过程。

诱发经验或事件,通过当事者对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非理性信念:

绝对化的要求: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事物怀有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过分化概括: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糟糕至极: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

认知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优势:

人格认知流派的很多观点都是在实证研究结果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借鉴了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人格认知流派符合心理学的现代趋势或时代精神。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也很受欢迎。

批评:

人格认知流派的概念过于抽象,没有清楚、一致的操作定义,运用这些概念解释人格的优势不明显。

没有统一的模型来组织和指导理论研究。不同的结构、概念和领域的关系如何没有明确的说明。

第十五章:认知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