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思考
最近在知乎疯狂微观各种键政,评论区与人激烈交锋,最后形成一点小思考放在这里,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有失偏颇,供人一笑。
我其实听了很久的一个观点是大城市更自由,从上大学那会就开始听,一直到现在。自己肤浅地想了下为什么,但我最终的结论是大城市并不是更自由,而是更冷漠。
在人际关系的自由上,大城市代表的并不只是人多而已,它更意味着人际关系的完全破环。对于从外地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人来说,家乡的人际关系几乎完全无法带到大城市来,在这个城市里基本做到了“举目无亲”状态。这种多地域多文化多背景的大熔炉式的环境下,家乡那种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运行逻辑完全无法实施,替代的自然是以契约为基础的社会关系。
我家三代就还挺有代表性的,爷爷那辈生活在小村庄里,几乎是完全的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运行逻辑,整个村的那一辈都互相认识,再往上数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忙,互通有无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到我爸妈这辈,饭点去别人家说句“我是XXX家的”都能混碗饭吃。
到我爸妈这辈去了小城市生活,人际关系的基础没有那么牢实了,但一个城市里还有自己从小一块长大的朋友。还能把自己家的钥匙托付给别人,自己忙了还能把孩子(我)扔给别人照看一段时间。
到我这辈生活在大城市,所有社会关系都以契约为基础。爸妈的“多跟人搞好关系”的建议在我面对的多数情况下显得有些天真,因为住的地方在换,工作单位在换,可能刚跟人熟络一点对方就搬走或者跳槽了。大部分人都以社会角色而非个人的意义在我这里存在,在这种完全动态的环境下人际关系没有生长的土壤,自然也没有维护的必要。
大城市的人际关系就像计算机里的层次模型:不同层(人)之间按照接口规定(契约)向其他层(人)提供服务(工作/社会角色),至于每个层具体是怎样实现的其他层不需要考虑。就用一次最常见的外卖派送场景举例,我做为消费者付费使用外卖员的派送服务,外卖员按照时限要求将我的外卖送到我手中获取报酬,然后服务结束。我不需要也没必要和外卖员处成朋友,关心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甚至就算他爱睡朋友老婆(曹操:啊?),只要他能把外卖按时送到我手上,那我也无所谓。
因为每个层(人)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其他层不需要考虑,所以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会认为自己更自由。毕竟在层次模型的视角下,重要的是服务不能断,接口不能改,没人关心层里面是什么样的。只要你能扮演好你的社会角色,你不是人都行。
因此在大城市你丁克,不婚,做很多在家乡会被人背后把舌头嚼烂的事都可以,没人在乎。但请假就是不好请,到点下班关手机就是不行,甚至有些公司吃饭上厕所都会计时。原因很简单:前面那些事不干扰你提供服务,所以OK;但做后面这些事你的服务会断,接口会改,因此不行。
简而言之,不是因为大城市包容了你的个性,只是简单地没人在乎了而已。自由当然是自由,但是不是想要的那种自由就是冷暖自知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