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基础背景整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九)
笔记目前分为三个板块:
两种颜色的原文和【】内的批书人注解;
解释用的文献/百科背景资料,简称“释”;
和可供参考的网友的理解,“()”作为间隔。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至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蒙侧批:此等神理,方是此书的正文。
蒙双行夹批:神理可思,忽又写小儿学堂中一篇文字,亦别书中未有。】
释:神理:
(1).犹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
(3).灵魂。
[出处:-《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注:“《周易》曰: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李善 注:“神理,犹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读<甘露遗事>》诗:
“神理人情本不同,绝怜鼠辈幸元功。”]
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蒙双行夹批:开口断不可少之三字。】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蒙侧批:袭人方才的闷闷,此时的正论,请教诸公,设身处地,亦必是如此方是,真是曲尽情理,一字也不可少者。】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
【蒙侧批:长亭之嘱,不过如此。】
释:
长亭:古代官道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之嘱,出自《西厢记》,张生上京赴考,崔莺莺于长亭送别,对张生说了很多话。批书者把宝玉上学跟张生赶考做比较,认为袭人劝宝玉的这段话跟崔莺莺劝张生的话的内涵是差不多的。)
节选原文:
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16497843/}
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呜,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李贵忙答应“是”,见贾政无话,方退出去。
释:《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解:
呦(yōu)呦:鹿的叫声。出自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出自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出自《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钟, 叔 之离磬, 女娲 之笙簧。” 郑玄 注:“笙簧,笙中之簧也…… 女娲 作笙簧。”」
《佛祖历代通载》卷2:「女娲氏(姓风,伏羲之妹。能变化万物也)造笙簧(长四尺。列管匏中施簧。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竿三十七。簧长四尺二寸。用竹为之。形状参差如鸟羽)

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视:同“示”。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d5c9b9aab648.aspx}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五经”之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贾政反对宝玉学《诗经》古文,笃信《四书》,这是科举取士之路。这恰恰是宝玉厌恶的。
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蒙双行夹批:妙极!何顿挫之至!余已忘却,至此心神一畅,一丝不漏。】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蒙侧批:此写黛玉,差强人意。《西厢》双文,能不抱愧!】我不能送你了。”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劳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
释:
此处有糖!aaaa太好磕了,这里小表情拍的太好了这里,87版红楼指路,22:57s处→【《红楼梦》 第4集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哔哩哔哩电视剧】https://b23.tv/ep327846

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自:《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F%BE%E5%AE%AB%E6%8A%98%E6%A1%82/1096938}
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堂,专为训课子弟。
[周按]塾堂,应是当时原语。可参看部院长官尚书侍郎称堂之例。
二人唬的忙回头看时,原来是窗友名金荣【蒙双行夹批:妙名,盖云有金自荣,廉耻何益哉?】者。香怜本有些性急,羞怒相激,问他道:“你咳嗽什么?难道不许我两个说话不成?”金荣笑道:“许你们说话,难道不许我咳嗽不成?我只问你们:有话不明说,许你们这样鬼鬼崇崇的干什么故事?我可也拿住了,还赖什么!先得让我抽个头儿,咱们一声儿不言语,不然大家就奋起来。”秦、香二人急得飞红的脸,便问道:“你拿住什么了?”金荣笑道:“我现拿住了是真的。”说着,又拍着手笑嚷道:“贴的好烧饼!你们都不买一个吃去?”秦钟香怜二人又气又急,忙进来向贾瑞前告金荣,说金荣无故欺负他两个。
释:(金荣,这个宁国公重孙贾璜的妻侄实在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却是个非常有寓意和警示的人,他的存在可不止挑破了贾家学堂无耻荒淫内幕那么简单。
金荣是宁国府贾璜大奶奶金氏的侄儿,金氏兄长去世,嫂子胡氏只有金荣这一个儿子。母子无依无靠,胡氏又不改嫁。金氏就将嫂子接过来依傍在贾家门下讨生活,她也好就近照顾培养侄儿,总比她们孤儿寡母生活好。
贾璜是贾珍堂兄弟,他们爷爷是亲兄弟,都是宁国公的儿子。贾代化袭爵,子孙富贵。他弟弟本就继承不多财产,分家后繁衍分支就衰落下去。由此不得不替贾宝玉侥幸,如果不是贾政得了荣国府继承权,他也要像贾璜一样衰败。
金荣很可惜,姑姑母亲的期望他一点没做到,反倒让他在学里学了一堆“奸淫狗盗”的坏毛病。他最初是薛蟠的娈宠,捞了不少好处。他母亲都给他一笔笔记者。
金荣忍耻出卖自己换得利益后没有反省自己,反倒仰仗薛蟠觊觎起“相怜玉爱”乃至于秦钟、宝玉,人性已有偏颇。
不过,金荣到底不是坏孩子,他也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一个。他拜金,却也在金钱权势面前低头,被贾宝玉逼着给秦钟磕头道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7908307783458118&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7%9B%96%E4%BA%91%E6%9C%89%E9%87%91%E8%87%AA%E8%8D%A3}
可看出曹公对小人物刻画极为立体!金荣、香怜、玉爱等
闹学堂名场面
贾菌亦系荣府近派的重孙,【蒙双行夹批:先写一宁派,又写一荣派,互相错综得妙。】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这贾菌与贾蓝最好,所以二人同桌而坐。谁知贾菌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蒙双行夹批:要知没志气小儿,必不会淘气。】他在座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座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黑水。【蒙双行夹批:这等忙,有此闲处用笔。】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蒙双行夹批:好听煞。靖眉批:声口如闻。】骂着,也抓起砚砖来要打回去。【蒙双行夹批:先瓦砚,次砖砚,转换得妙极。】贾蓝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蒙双行夹批:是贾兰口气。】贾菌如何忍得住,便两手抱起书匣子来,照那边抡了去。【蒙双行夹批:先“飞”后“抡”,用字得神,好看之极!】终是身小力薄,却抡不到那里,刚到宝玉秦钟桌案上就落了下来,只听“哗啷啷”一声,砸在桌上,书本纸片等至于笔砚之物撒了一桌,又把宝玉的一碗茶也砸得碗碎茶流。【蒙双行夹批:好看之极!不打着别个,偏打着二人,亦想不到文章也。此书此等笔法,与后文踢着袭人、误打平儿,是一样章法。】贾菌便跳出来,要揪打那一个飞砚的。金荣此时随手抓了一根毛竹大板在手,地狭人多,那里经得舞动长板。茗烟早吃了一下,乱嚷:“你们还不来动手!”宝玉还有三个小厮:一名锄药,一名扫红,一名墨雨。这三个岂有不淘气的,一齐乱嚷:“小妇养的!动了兵器了!”【蒙双行夹批:好听之极,好看之极!】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贾瑞急拦一回这个,劝一回那个,谁听他的话,肆行大闹。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蒙侧批:燕青打擂台,也不过如此。】
- 释:
- 红楼·真·当代爆粗实录
- 感受到脂批人形弹幕拍手叫好了吗www
- 人物活灵活现,丝丝入扣,大呼精彩之极!

- 囚攮的 [qiú nǎng de]
- 亦作“囚囊的 ”。詈词。 lì,骂,责骂
- 骂人的话。意指囚犯的子女。
燕青打擂台
燕青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征方腊后退隐江湖。
而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燕青参与抵抗金军入侵,后在海外辅佐李俊创立基业,是书中主角之一。
人物出身
燕青是北京大名府人氏,自幼父母双亡,由卢家抚养长大,是卢俊义的心腹家仆。他外形俊俏,姿质风流,遍体花绣,善用弩箭,精通相扑,武艺高强,身手敏捷,赤胆忠心,聪明伶俐,灵活且灵巧,更兼多才多艺,吹弹唱舞、各路乡谈、诸行百艺,无有不精。
《燕青打擂》连环画
卢俊义获救后,杀死李固、贾氏,与燕青同上梁山落草。东昌府之战时,燕青用弩箭射中张清战马,救下郝思文,后又用箭射丁得孙,使得丁得孙被吕方、郭盛生擒。梁山排座次时,燕青排第三十六位,星号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
打擂相扑
宋江等人计划招安时,燕青作为参与者之一发挥了颇为重要的作用,宋江前往东京观灯,燕青与李逵扮做伴当,随同下山。宋江去见李师师,想通过她达到招安的目的,也是由燕青先行探路安排。而之后的“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燕青打擂”几个故事,都是以燕青和李逵为主角,与全书主线关联甚少,很可能直接取材自元杂剧故事。其中“燕青打擂”一节中,燕青听闻擎天柱任原在泰安州摆擂争跤,两年未遇敌手,便扮作山东货郎,与李逵潜入泰安州,在擂台上以“鹁鸽旋”之技扑倒任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7%95%E9%9D%92/1360238?fr=aladdin}
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胡同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的,也来唬我们。璜大奶奶是他姑娘。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蒙侧批:可怜!开口告人,终身是玷。】
释:“打旋磨子”又叫“打旋磨儿”,原本是指驴拉磨子不断围着转动,反复不停。比喻向人有所求献殷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009976757360875&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7%BB%88%E8%BA%AB%E6%98%AF%E7%8E%B7}
其他声明:
写这个文集的目的,是记录分享我在读书过程中查到的背景资料,做到知识的串联。希望我尽量做到周更,喜欢的小伙伴可以这个订阅文集!文中所有文字经过摘抄整理,可以理解为搜集资料,大部分非原创,每一条后面有原文链接,所有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欢迎大家去查看链接原观点作者原文的内容。文中如有出入,欢迎指正,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