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历帝——明朝的男版慈禧太后

2023-04-08 17:09 作者:神女紫  | 我要投稿

根据《万历三大征考》、《万历武功录》以及《明史》的记载考证,可大致统计仅银两上的花费就高达1160余万两,其中宁夏之役180余万,壬辰倭乱780余万,播州之役200余万。

但是你以为这些钱很多吗?如果你知道万历个人身上的花销,你就必须佩服他的用钱能力了。

仅仅在1601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在册封皇太子以及诸王的一系列仪式当中,一次性就花费了约1200万两白银,相当于万历三大征的总费用!

在此之前,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为了修宫殿,朝廷光采购木材就花了930多万,万历自己的定陵耗费也在800多万两。万历二十六年,他采办珠宝一次就用去白银2400万两。

“皇长子及诸王子册封、冠婚至九百三十四万”。

单是为皇长子举行册立冠婚礼,就用银934万两,袍服花费就有270万两之多。

“七公主下嫁,宣索数十万”。

那么万历是从哪里搞来这么多钱的呢?其中一大原因是张居正改革,通过对外贸易使得西方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进入明朝商人手中,而张居正改革后使得出海税翻倍,你的船越大,我收的税就越多。

这样万历看到国家税收上来了,他大把花钱的心也就上来了,就开始非常阔绰了。以至于和日本进行战争的时候(1592年至1598年,将近打了7年之久)万历还是大手大脚地花钱。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花的过头了。从外贸商人手中获得的税收根本不够。那么国库的另外税收来自哪里?矿税、词税、茶税,农业税,只要和钱沾边的,万历立马闻着味儿就来。

万历向各地派遣大量“生财有道”的宦官担任“矿监”、“税使”来搜刮财富供其挥霍。这些宦官到任之后,变换各种手法横征暴敛、四处搜刮财富。

时任右佥都御史李三才曾上疏万历帝说:“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奈何陛下欲崇聚财贿,而不使小民享升斗之需...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但是没有用,万历不听。

比如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当时明朝还和日本在朝鲜打仗呢),万历命太监高淮去辽宁开矿、征税。(辽东都司,包括辽西和辽东半岛,和现在的辽宁省差不多)

他到任后就对辽东人民进行了疯狂搜刮。根据《神宗实录》所说,高淮一共向宫中进献过三次,共计白银45500两。在辽十年,才搜刮这么点钱,可能吗?《高淮传》说他搜刮至少数十万,可见大头全进了自己的腰包。而这么残酷的搜刮自然是建立在人民的破产之上的。

《明史》称诸多矿监税使中,“最横者增及陈奉、高淮”,把高淮列为蛮横太监的代表,其权势和危害之大可想而知。当时的辽东巡抚李化龙曾说,辽阳大户原本有47家,皆有数千资产,但“为淮搜索已尽”,全都破败。大户尚且顶不住,普通百姓可想而知。所以当时的辽东百姓唱到“辽人无脑,皆淮剜之 ,辽人无髓,皆淮汲之”。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辽东的金得时掀起了辽左之乱,3000余名(朝鲜实录说是5万)被高淮逼得活不下去的贫农掀起暴乱,割据孤山堡。这些人斗争持续半年,最后明朝调集辽东精锐才平定下去。这说明这一阶段,明朝失去了辽东民心。

1602年,何尔健《按辽御珰疏稿》中说,有辽东百姓称:“我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再看几时不罢,也都钻入夷地自在过活去罢!”

大家请看,辽东百姓居然为了躲避明朝官员的搜刮,自愿逃入建州。当时的建州,努尔哈赤正在加大统一女真的步伐。

而这一时期的努尔哈赤对这些逃入建州的汉人百姓分给土地,编为民户,像正常的官府那样向他们收税,而且税还比明朝轻!

“我今计田,一男种粮的田五垧,种棉的田一垧,公平地分给……乞丐、和尚都给田。”——《满文老档》

建州在这阶段的确地广人稀,需要劳动力去开垦荒地,耕种良田。这些投奔建州的汉人获得了土地,为建州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1605年明朝放弃宽甸六堡,《酌中志》中记载:“少壮强勇之人,亡入建州者什四五。”名列“岭南三忠”的陈子壮认为,如果再不弃,恐怕这六堡就要整个被努尔哈赤拉过去了。

1605年,明朝撤出宽甸六堡之后,努尔哈赤命人在这块绵延八百里的广阔地区,种植庄稼。这些人就是投奔建州的汉人。经过汉人的垦草拓荒,赫图阿拉附近,耕地达到了“无野不耕,至于山上亦多开垦”的局面。

《明神宗实录》中提到,1608年,有“男妇数千人”想要“北走投虏”,结果被拦截。

田土收成为“田地品膏,则粟一斗落种可获八九石,瘠则仅收一石云”。根据《满文老档》中记载,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粮贮转为丰足,兴建粮库”,说明建州女真那时候还能拿出余粮保存起来,用来应对灾年。

另外,除了农作物外,经济作物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努尔哈赤还专门颁布布告,开始养蚕,播种棉花等。

这些措施促成了建州农业经济体量的增加,使努尔哈赤有信心与明朝作战。

至于1621年后,努尔哈赤为什么对汉人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我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了。此处不再叙述。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1619年,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

前一年,也就是161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西班牙对中国的白银输入量锐减导致了银贵粮贱。欧洲激烈的战争吸引了各国的注意力,也让他们大幅度减少了资金向东亚的流动。除了在东亚各国内部流通的商品外,大量销往欧洲的产品被取消订单,这让习惯了巨额白银输入的大明,突然有了白银紧缺的现象。

而1618年,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停止对中国的贸易,从日本石见银山流入中国的白银骤然减少。

明朝的外来银路几乎断绝!


万历帝——明朝的男版慈禧太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