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民用客机发展史

2023-02-21 18:14 作者:元帅哲哥  | 我要投稿

1、Ki-57运输机 它的别名也叫做三菱100式运输机,在1939年基于97式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当中的动力装置和框架都完全相同,只不过去除了武器系统。在二战期间100式运输机被日军大量采用。它的最快飞行速度每小时470公里,最大航程3000公里,机身自重5.58吨,最大起飞重量9.12吨,机身总长度16.1米,翼展22.6米,机身高度4.77米。共制造507架。民用编号MC-20,海军型编号L4M。

2、L2D运输机 L2D运输机在1938年到1945年期间生产,在二战结束后,这种运输机大约生产了486架左右。引擎部分搭载了两台三菱金星43型发动机,单台功率1080马力,最快飞行速度每小时540公里,最大航程3220公里,机身总长度19.72米,翼展28.96米,机身高度5.16米,空中7.5吨,最大起飞重量12吨,机舱内部可承载25名作战人员以及数吨的货物。

主要型号∶

(1)D1号运输机(L2D1) 由道格拉斯提供的5架DC-3零件,1938年8月在日本进行组装,1939年9月第一架完成,随后1.3.4号机交付大日本航空专飞日华航线与日满航线,飞机名称分别为樱・榊・梓。2.5号机于1940与1941年各交付1架给日本海军,军用编号为D1号运输机 L2D1。 (2)零式运输机十一型(L2D2) 为应映日制化日本将DC-3设计进行大规格修改,主要改造内容将美国零件规格通通日本化,并将R-1820发动机更换为三菱生产的金星四三型,针对伞兵运输机与引擎强化规格进行飞机结构强化以及舱门扩大,原型机于1941年7月15日试飞,同年12月开始量产,最早称为D2号运输机L2D2,1943年改名为零式运输机。因为昭和飞机工业的产能不足,因此由曾经生产过DC-2的中岛飞机生产了70架零式运输机应急。 除了可搭载乘客的标准型以外,另外还生产专为货物运输的零式货物运输机十一型(L2D2-L),与标准型不同处为拆除部分乘客座位,补强了机身下方与引擎结构,并在机身下方增设增加升力装置。 (3)零式运输机二二型(L2D3) 1942年后由昭和飞机进行改良的机型,最早被称为D2号运输机改,在1943年更换编号 主要改良点是引擎更换为出力1300匹马力的的金星五一.五二.五三型发动机,增设机翼燃料箱、驾驶座左右增设3个观测窗改善驾驶员视野;与十一型相同也推出了专门运输货物的零式货物运输机二二型(L2D3-L)。由于战局的恶化因此昭和又推出了二二型甲(L2D3a),在操作室上方增设大型观景窗。 (4)零式运输机二三型(L2D4) 更换出力1500批马力的金星六二型发动机,而货物运输型(L2D4-L)尚在试制阶段战争即结束,并未量产。 3、YS-11 上世纪50年代,盟军司令部结束日本的航空禁令之后,日本政府迅速抓住机会,在通商产业省体制下成立“输送机设计研究协会”,由三菱重工牵头,富士重工、川崎重工、新明和工业、昭和飞行机、日本飞行机等公司和单位合作,打造日本战后第一款客机。它的设计团队不能不不强大,主要设计师全是二战期间开发过王牌战机的“老法师”,包括设计过大名鼎鼎零式战斗机的“鬼才”堀越二郎,但他们顽固不化,并且融入了太多的军机元素,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YS-11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团队矛盾,比如富士、川崎与新明和的成员甚至一度缔结“同盟”,向三菱团队发难,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在技术上也是互相掣肘。

1962年6月30日,日本首架自行设计生产的客机YS-11首飞。YS-11是一种双发支线客机,长26.3米,翼展32米,最大起飞重量24500公斤。标准载客量64人,巡航速度469公里/小时,最大航程2100公里。 1965年3月YS-11开始交付航空公司使用。至1973年5月停产,YS-11共生产182架(包括两架原型机),其中有76架出口到2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航空公司。日本航空自卫队,海上自卫队,海岸警卫队,希腊空军也采用了该机。这182架中发生机身损毁的,就至少有20架,其中坠毁7架,冲出跑道导致飞机损毁的11起来,因迫降造成损毁的7架,还有4架起火烧毁,最少造成了256人死亡。

主要型号∶ (1)YS-11初始生产型,后来改名为YS-11-100。 (2)YS-11A-200具有更大运营重量和有效载荷。 (3)YS-11A-300客货混装型,前部有侧货舱门。 (4)YS-11A-400全货机,大多用于军方。 (5)YS-11A-500与YS-11A-200机型相似,但增大了起飞重量。 (6)YS-11A-600与YS-11A-300机型相似,但增大了起飞重量。 4、MU-2 在研发YS-11时,1960年大量三菱的工程师被抽调到NAMC工作,其中部分又去到美国进行调研。三菱的一个科长池田研尔在美国看到很多小型商用飞机后感叹:这样的程度,我们也可以吧。回国后他就开始推动三菱研发类似的小型行政飞机(公务机)。1963年9月14日MU-2首飞成功。

MU-2是双发上单翼布局的行政飞机。长12米,翼展11.9米,乘员7~9人。最大速度570公里/小时,航程2780公里。 为打入北美市场,三菱授权美国穆尼飞机公司(Moone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进行组装和销售并取得很好的销售成绩。 后因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打压和70年代的石油危机,MU-2的销售遭遇挫折。至1987年停产MU-2共生产762架,销售到27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日本,阿根廷,美国和新西兰的军事部门中服役。

5、FA-200 1965年8月12日FA-200首飞,这是富士重工生产的一种4座轻型飞机,直线形下单翼,带上反角;单台莱卡明活塞发动机,二桨叶螺旋桨;后掠式垂直尾翼,直线形水平尾翼;固定前三点式起落架。可作为观光,运动,教练等用途。至1986年FA-200共生产299架,出口到英国,澳大利亚,南非,荷兰等国家。按照国外厂商的经验,这样的小飞机销量需达到500架才能实现收支平衡,才算得上成功。富士的FA-200,还差那么一点。

主要型号∶

(1)FA-200-160 基本生产型,发动机功率为160马力。 (2)FA-200-180 采用180马力燃油喷射发动机。 (3)FA-200-180Ao 低成本简化机型。 6、MU-300 MU-2的短暂成功让三菱有了更大信心。1969年三菱开始研发一种喷气式的商用行政机,1978年8月29日MU-300首飞。 MU-300是一架双发喷气式行政机,长14.7米,翼展13.3米,乘员9~11人。最大速度866公里/小时,航程2800公里。

MU-300以钻石(Diamond)的名称在美国销售,但遇到重重困难。80年代不少飞机公司都遇到困境被兼并收购。1988年三菱把MU-300整个卖给了当时的比奇。那时的三菱为支撑MU-2和MU-300销售营运和服务网络已经亏损超过100亿日元,并从此退出了小型飞机市场。 最终三菱的MU-300只生产了101架。卖给比奇后,MU-300改名比奇400竟然又活过来了。后比奇和霍克合并,该机又改名霍克400(Hawk400又称豪客400),至2009年停产又卖出850多架。

7、FA-300 1971年富士和美国罗克韦尔合作开发FA-300。1975年11月13日这种7座双发行政机首飞。FA-300在富士被称为富士700,在罗克韦尔称为指挥官700。

FA-300有着很主流现代的外形,在性能和舒适性上也很不错。但在商用航空领域,造飞机和卖飞机并不是一回事。当时石油危机导致航空市场萎靡而且罗克韦尔本身就经营问题多多。1980年罗克韦尔把通用航空部门卖给了湾流与富士终止合作。富士一家更加卖不动FA-300,只好停产。FA-300共生产49架。FA-200虽然卖了200多架,但也还是亏的。两者的亏损让富士也退出了民用飞机市场。 8、三菱SpaceJet 2003年日本政府投资500亿日元启动一项为期五年的国产支线喷气客机的计划。三菱再次挑头作为主承包商。2015年11月11日,命名为MRJ90的新机首飞。

MRJ90是一种双发90座级支线客机,长35.8米,翼展29.2米,可载客86~96人。2019年6月,三菱把MRJ改名SpaceJet。 在斥资1万亿日元后,三菱重工停止研发大型客机。历经15年时间、斥资1万亿日元,难产的日本大飞机项目,终于三菱重工于2023年2月7日宣布停止研发。公司认为由于多次出现技术故障、交付延误等各种问题,难以保证后续商业存在可能性。 9、HA-420 本田对行政机的研究始于1986年,2006年8月,本田成立本田飞机公司(Honda Aircraft Company),总部设在在北卡罗纳莱纳开始HA-420的生产和销售。

HA-420是一种双发7座喷气行政机,长12.99米,翼展12.12米,巡航速度782公里/小时,航程2265公里。使用两台GE本田HF120涡扇发动机。HF120是本田和通用电气合资的GE本田航空发动机公司生产,该公司两家各出资50%。 2017年本田HA-420交付43架,超过塞斯纳奖状的39架成为销量第一的行政机并在2018和2019年蝉联。至2020年3月HA-420交付已经超过150架。

日本民用客机发展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