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我们开始怀旧

2023-07-31 16:15 作者:南风gyq  | 我要投稿

当人们对《长安三万里》念兹在兹的时候,被怀念的除了电影中所塑造出的昙花一现般的盛唐以及随之走入人生晦暗期的天之骄子们,还有那些充斥着我们中学高中语文课本里、整天被逼着背诵的诗歌。正所谓“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用唐诗三百首勾连起的盛宴散尽所能造成的情感震颤与共鸣,让观众对电影本身的拖沓、注水和矫情表现出很大的宽容。但说到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怀旧”在当下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而在这一力量背后,也恰恰折射着当下人们的焦虑与不安。

怀旧中充满了对于失去之物的怀念与追忆,然而吊诡的是,我们却又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于是只能利用一个个可能的象征来暂时地占据被怀念的位置,从而填补空虚:盛唐的辉煌、上世纪末的港乐、21世纪早期流行文化中的生猛与精打细磨以及像《漫长的季节》中那个似乎永远阳光普照的时代……它们都成为怀旧的对象,都是曾经失去的美好之物。但它们却也仅仅只是怀旧的表象,因为在其中被注入了更“原始”的欲望,但我们却又不知道它到底为何,因此总是在不断失去、不断地对其的追溯之中来回往返。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深陷幻觉之中,从而失去了行动的能力;或说恰恰是因为疏于行动,而导致身体处于幻觉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就是我们当下的典型症状。

被怀旧重塑的过往大都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想象空间,为倦怠的个体提供暂时的安息之地,并且在其中他能重新找回与自己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其他个体的联结,从而形成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中,这一点表现的十分鲜明,然而它最终不仅未能真正地解决个体的孤立问题,反而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于“网”中的隔绝:如今人与人之间只不过是诸个点的位置关系。

怀旧的沉溺让人失去行动的欲望,而行动是联结的动作,一旦失去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将彻底在这个世界失去自我,因为只有在人群中,在众人之中,作为复数性的人才能展开自我、展开真实的行动,而行动总是意味着创造新的可能、新的未来。


当我们开始怀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