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0004】假命伐宋——中原混战开始
在之前说道郑国卫国政变之后
卫国纠合了陈鲁宋等国伐郑
郑庄公不予理睬
几国讨个无趣后
就相互撤兵了事。
郑庄公这边看到诸国退兵
又过了几天
立刻派人去打探消息
卫国州吁被杀的消息传来
这让本来与郑国有怨的宋卫两大国变成了宋国一个大国了
当然要报仇才行!
你要说报仇为什么只挑宋国呢?
一是宋国地位超然又特殊
宋国祖辈是殷商后裔
天子和诸侯国之间是君臣之礼
宋国和天子行的是宾主之礼
地位超然
另一个有这样地位的杞国
杞国是夏禹的后代
所以并成杞宋之礼
这种殷商后裔和姬周的诸侯们多少带点隔阂
伐宋的话
诸侯们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二是宋国离得近
对郑国来说
宋国就是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打服宋国
自己在中原如何说话算话?而陈国太小
卫国在河北
鲁国在山东
都不如宋国近。
三是郑庄公接纳过宋国的公子冯
公子冯是宋国前任国君之子
所以宋国现任国君宋殇公
天天打郑国
郑庄公就想打服宋国
一劳永逸。。
郑庄公既然打算征讨宋国
自然要全盘筹谋一番
宋国号称春秋提款机
可问题是
虽然战力不咋地
但是人家爵位高啊
公侯伯子男
宋是公爵
郑是伯爵
郑国比人家低两个等级
要是直接对宋国动兵
在其他诸侯国看来
你一个伯爵国敢打公爵国的
你明天还想做什么?就算不担心这个
在战争中
怎么能让宋国盟友不帮宋国呢
所以深思熟虑后
觉得最好还是有天子的任命才好
于是郑庄公命太子忽监国
自己则是和祭足一起朝见天子去了。
身处洛阳的周桓王听说是郑庄公有事来商量
本来就对郑国印象不好
但本着礼仪还是接见了郑庄公
二人大眼瞪小眼
场面一度尴尬。
周桓王清咳了一声
开口问道:「爱卿封地收成怎么样啊?」
这句话问的郑庄公摸不到头脑
这和自己出兵有什么关系?就回了一句:「赖天子洪福
收成不错。」
这时候周桓王酸溜溜的说道:「收成不错的话
成周之地的麦子
寡人就自己享用了。」然后周桓王又叫人准备了10车粟米
说是给郑国备荒用的。
这话一出
郑庄公就明白了
得
这趟白来
周桓王还记割麦的仇呢
起身出了门
门口祭足问他:「主公
事办的怎么样了?」郑庄公摇着头说了下情况
祭足是何人?春秋第一个智囊权臣
看着天子给的10车粟米
心里来了主意
当即对郑庄公耳语道:主公只需如此如此……
听得郑庄公连连叫妙
随后便依计而行。
只见郑国队伍出了洛阳后
沿道宣传宋国久缺朝贡
如今天子特派郑国讨伐
凡是征调国家不配合的都是抗命!
原来祭足对郑庄公说:诸侯国看重我们郑国
是因为我们世代都在朝廷当卿士
是天子左右近臣
所以无论天子给的是啥
这都叫「天宠」
我们不是要讨伐宋国吗
这十车粮食就是天子恼怒宋国久不来朝贡
特意给我们的战备物资讨伐宋国!
不得不说
高
都让祭足高完了
这套玩法几千年后还有人在用
祭足可谓祖师爷了
那年头还没人假托天子名头办事
再加上之前周郑关系很好
果然
沿途国家真的以为郑国是被周王室任命来敲打宋国
后来这个在中国古代也叫矫诏
汉末十八路诸侯就是矫诏讨伐董卓。
宋国的地位说好听叫周室的客人
说难听就是重点监视对象
甭管之前宋国的盟友有多少
他们都是周室的人
得知郑国伐宋是奉周室王命
那个诸侯谁会在这个时候帮助前朝余孽?
再加上一想起自己也是久不进贡
也有点心虚
还真没人帮宋国
宋国求爷爷告奶奶的搞了一波外交
勉强让卫宣公、齐僖公来当中间人
讲和郑宋
结果郑国没来人。
齐国本来就是看卫国面子来的
宋国挨打关他屁事
看郑国没来
打个卡就回去了
结果郑庄公的书信就到了
就四字:伐宋分地!
本来兴趣缺缺的齐国
立刻有了插手郑宋战争的想法
同样
鲁国也收到了郑国的邀请
就这样郑齐鲁假托天子名义
联合出兵伐宋。
听闻三国联军伐宋
宋殇公连忙问计群臣。
孔父嘉回答道:「我主莫慌
属下早已探明
郑国这次是假托天子名号。」
宋殇公心想:你这不废话么!
这年头谁去朝贡过洛阳天子?
但这种想法也好不明说
便问道:「三国已经伐入宋地
如何肯退?」
孔父嘉嘿嘿一笑
献策道:「郑盟齐鲁
但卫蔡陈可没听从号召
我们何不砸下重金
收买卫蔡
倾兵袭郑
郑国回师救援
剩下的齐鲁联军自然哄散。」
此计一出
宋殇公连连称妙
忍痛拿出宝贝去贿赂一波卫蔡
卫蔡本来是拒绝的
毕竟郑庄公这次用的是天子名号
自己身为周室诸侯
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孔父嘉早就想到他们的样子
俩手一拍
手下立刻抬上早久备好的贿赂……不
是礼物
里面还有不少商朝时的宝贝
果然
在满满的诚意下
卫蔡立刻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助宋。
为什么说卫蔡的决定违背祖宗呢
因为他们在三百年前
是周公安排监视宋国的
于是乎
郑齐鲁宋卫蔡
这几位中原诸侯正式抡刀开片儿
还把小国如戴
许牵扯进来……
如何评价这些诸侯的纠葛呢
其实想想看
也是很有意思的
当年郑卫勤王保驾
和秦晋并成东迁四国
可谓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了
但短短两代人
郑国兄杀弟
卫国弟杀兄;郑国假托王命
卫国贪财出兵。以至于两国竟然兵戎相见
可见历史老师教的话真是至理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