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记录(第二篇)
这一次,试试“尽量”吧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每次都全力以赴做一件事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一个对你有特殊意义的人,告诉你,就“尽量”做吧。
这种感觉很奇妙。
像是冬日里的暖风。吹来的时候,暖暖的。吹走的时候,又是轻轻的。等到他远去之后,寒冷就要一拥而上,将我吞没。然后呢?原来,这股暖风,住进了我的心里,当寒冷涌上的时候,每每想起,就会不自觉地感到温暖。哪怕在满是严寒的冬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读者们,你可曾看见?当我四处攀援,找一条通往悬崖顶端的路。可是啊,现实总是告诉我,没有这样一条路。而我的回应也很简单,直接往上爬,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爬出一条路来。庆幸的是悬崖之上,像是人为的搭建好了平台,为像我这样自己找路的人准备好了客观条件(水,食物,休息处,悬崖上的观景台之类的),而我只需要从崖底攀岩,直到下一处观景台,在观景台上再作休憩。然后,再往上。这样的攀岩,也不算难?我只能说,你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在我的视野之内,偶有一两人存在,偶有这一两人与我相隔在崖的这一端、另一端,看得见都在攀登,也知道都没有多余的力气说话交谈。所以说,这样的路上,真的没什么人。
况且,世人会说,没什么人会走上这样的歧路。明明可以搭载直升机等飞行道具上去,为什么非要爬上去。我只能说,我再走我自己的路。在他们眼中的路,都不是我的路。
似乎,扯远了。
那就,说回来。
因为我一直都是这样攀援的,所以,我是会认认真真做好我所认定的每一件事。
我是这样做的,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以后可能也是一直会这样做。
但是,这样一个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人,在说,那就尽量做吧。
霎时间,我呆滞住了。
这算是对我的否定,还是——对了,怎么会是否定。那是肯定。
因为,他眼里透出的温柔。我自认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看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会觉得,他轻柔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是对我的肯定。但是,他觉得我不必这样,以一种奇怪的专注去做一件事,甚至有些······怎么形容呢?有些拼命的方式去做一件事。
再次看着他的眼睛,我得到了答案。
那是他觉得我一直以来,这样去做一件事。都太累太累了。我没必要在只为了完成一件事的目的下,去那样拼命的做,导致完成之后,都快丢了自己,都快耗光了自己的心力。
我能说什么呢?我像苦笑似的,左右摆了摆头,说着,真难选择啊。
再次看向他的眼睛,还记得这句话,和他眼里的认真。
也许······
我真的不用太拼命?!
我还记得,有个小傻子,憨憨傻傻地,对我说,要以平等的原则对待双方。
为什么说他是个小傻子呢?因为平等,一直是个可以被趋近,但从未被达到的概念。我也想待人平等,可精力有限。但是,我从始至终都觉得他说的很对。
况且,他话里的双方,一个是我,一个是他。
那我,会欣慰的笑着,接受这样的说法,或者说承诺,或者说原则。
因为啊,我也想试着这样去对待他,这样一个对我有特殊意义的人。
还因为啊,他是提出这样一句话的人,我愿意因为这有一句话的承诺,去做到平等对待。但有时我却做不到,并不是说,我会对他强势,反而,我会让自己变得弱势。我一直以来都会下意识觉得自己很自卑,不自信。对他而言,我没做到平等待他,反而更像是迎合,迎合他的喜好,迎合他所认为的一切,甚至迎合他所说的要平等对待双方。
我从来都不拒绝,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只是,有些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做。
这一次,我退却了。
我放下了内心的固执,我告诉自己,我应该去尽量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或者至少说,成为一个不会不自信的人。
他说,我这又是在迎合他了,我这次有些生气的告诉他,我没有!
因为,我想改变,从来都不是因为外界的什么。
我的改变,从来都是我自己去做的,我想变成什么样,也绝对会是我自己想要变成那个样子。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样子,那是因为,确实是有外界的因素,在诱导我的行为,在诱离我的初衷。那就不是我能全盘抵消的了。
这时候,我还是做个结语。
他说,我可以尽量做。
但我还是要固执一会,我还是要全力以赴的做,那就是,我要成为他口中的能够“尽量做”的人,为了这一个目标,我会一直全力去做。
然后,其实也能想到。当我做成之后。
不就是一个能够“尽量做”的人了吗?
可能我理解有误,但我想试试。
况且,我也没说,就一定都能成为这样一个“尽量做”的人。不是还有外界因素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