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玉补石||汉末与晋亡的人才差距

2023-08-16 12:29 作者:龙条的理解者  | 我要投稿

时间来到两晋,最著名的大泥鳅是这个王衍。

王衍生逢其时,手握着那个时代最关键的三样东西:

1、家世,人家是琅琊王氏

2、相貌棒,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

3、能哔哔,善清谈,能策论。

我想找个今天能跟他相提并论的例子,发现没戏。

家世够的人没他长得帅能嘚嘚,长得帅的没有他那种大院背景和口条,能忽悠的通常长得都挺哏的,所以这人真挺“极品”的。

他幼年时,曾去拜访竹林七贤的山涛,山涛见到他后感叹了许久。

等到王衍离开的时候,山涛目送他走出很远,随后给出了这样的评语:不知道是哪位女同志,竟然能生出这样好的儿子!然而误尽天下百姓的,就特么是这小子啊(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这位山涛,很有发言权。

因为这位爷一辈子选择没错过,而且眼光毒辣到什么地步呢?

举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他看出来了当年司马懿装死要搞事情!(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今为何等时而眠邪!知太傅卧何意?)

不知道小小的王衍当年在山涛那里是怎样的表现,但可以推测出来的是,山涛看到了这孩子极度适合这个时代崭露头角的金玉其外,同时又品出了这孩子夸夸其谈背后的败絮其中。

家境原因,王衍十四岁的时候就常到时任尚书仆射的羊祜那里去做公文汇报。

看到大领导羊祜,小王衍不卑不亢,言辞清晰明白,被所有人都惊为大才。

那位大外戚杨骏后来看到王衍,激动的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却看不上杨家的门第,认为配不上她王家,开始装傻发狂。

后来司马炎听到王衍的名声,就问他的堂兄王戎:“当世哪个人可以和王衍相比?"

王戎说:“没有见到当世谁能跟王衍相比,应该从古人中去找啦!

司马炎的时代,是个整体宽容的时代,是个高级士族已经可以公然吹牛的时代,很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神仙级扯淡在这段时间都能找到。

273年,尚书卢钦举荐他为辽东太守,王衍不去,认为没劲,在家整日吟咏谈玄。

这个眼光很高的败家子在他父亲死后败光了家财,随后终于决定入仕了。

没办法,人生就是这么不公平,人家最后的退路是去当官。

有的人生下来求一口饱饭都不得。

有的人生下来给个金屋子都不住。

王衍步入仕途后一帆风顺,人家有家世,有相貌,有名望,擅长谈玄是当时的文坛大咖,先担任太子舍人,后来入朝任尚书郎,直到历任北军中侯、中领军、尚书令等关键职务。

登入高级殿堂后,他开始展现出自己政治不倒翁的天赋。

他的三个女儿,一个嫁给了贾谧,一个嫁给了司马遹,最小的嫁给了顶级士族裴家。

人家这叫在皇族、外戚、门阀三个阵营中分别押注。

二女婿司马遹被贾南风搬倒后,王衍做主替闺女离了婚划清了界限。

很快贾南风也倒台了,王衍这个贾家老丈人兼皇孙落井下石者却并没有像张华那帮后党那样被司马伦灭门清算。

因为当年他曾经给司马伦的心腹孙秀做过品评认证,出过鉴定书,因为这层关系,王衍及家族幸免于难。

后来司马伦和司马囧这两届政府时,王衍都不看好并未合作,自司马颖上台后,他看好了自己的下一个投机方向。

司马越。

王衍的三闺女,是和他琅琊王家齐名的河东裴家的裴遐之妻,裴遐又是司马越妻子的从兄。

人家这嫁闺女的三个方向最终并没有走错。

还是押中了一个!

不得不说,这老小子眼光真的很毒辣,他选的这个司马越,最终终结了八王之乱。

王衍和司马越的互相对眼除了这层亲戚关系外,还有互相依存的政治意义。

司马越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他并不具备皇室正根的号召力,别看他最终出手清盘了,但他在世家大族层面上并不具有号召力。

这是个极其看出身的年代!

士族门阀间尚有评级,何况你这个大赝品呢!

他的远房出身,是巨大的政治劣势。

王衍门阀导师的咖位,是他极其需要的政治名片。

继何晏、王弼等开创清谈的正始玄学后,王衍算是第二任继承者,这哥们并没有提出过什么更深一层次的理论与创新,但在发扬玄学的时尚造型上颇有成就。

史载,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最喜欢聊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麈尾拂尘,侃侃而谈,

但是吧,这大哥脑子不好,就是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总把前面吹的牛自己给推翻了。

不过面对人的质疑,人家又能把胡说八道的东西给你圆过来。

“信口雌黄”就是说的他。(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王衍的门阀等级、神仙造型以及忽悠技能点使得朝、野全都服他的文坛地位,当时号称“一世龙门”!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顾名思义,我们听到过“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后就化龙了。

当年东汉晚期党锢之祸时代,士族们自己搞评比,玩选美,当时大咖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叫做“登龙门”。(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一百多年后,王衍也成为了著名导师,成为了给文人们盖章的关键龙门。

他的举止、动作、喜好等等全都被当世的文人所效仿追逐,尤其是那些寻求政治进步的新晋后生,他王衍在当时就是顶流!(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

这个时代最终选出来这样的时代领袖,某种意义上是数百年积弊和司马懿放屁后强强联合的必然。

咱们的大大,说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个国家的风气会是什么样?

我们的伟大中国交出了这个时代最让人满意的成绩单!

王衍作为时代顶流满嘴颠三倒四的打嘴炮,对世风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引导?

八王之乱中,我们详细的讲了兵是怎么打没的。

但另一个深入问题来了,为啥西晋的兵打没了就真的没了?

在西晋的末世,你再也看不到搞出屯田制的枣祗,再也看不到十项全能实事求是的丞相,再也看不到走到哪建设到哪的司马懿和邓艾,总之,那种务实的实干家找不到了。

在王衍为首的空谈者的引导下,这个时代生产不出造血机器了。(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王衍这样出众的江湖地位和琅琊王家的士族第一等家世,成为了司马越吸收各方面认可的一张极其重要的政治牌。

司马越最终得以收尾八王之乱也成为了王衍谋取更大政治利益的重要依托大树。

司马越和王衍,颇有点各玩各的贵族夫妻感觉

司马越以其宗王名分和执政地位,为王衍和他的家族与他的小弟士族势力提供官位认证。

王衍则为司马越提供统治国家的士族集团弹药。

他们两个,其实影子上有点像当年曹操和荀彧的组合。

但是水平天差地别。

司马越除了算计人之外全方位比曹操差了十条街,王衍则更是除了外表之外跟荀彧没有一丁点能贴上的样子。

在这两对班子的背后,是两个时代的人才水平的巨大差距。

晋末的时代名士质量,跟当年汉末的颍川集团素质差的实在太远了。

当年荀彧带出来的钟繇、荀攸、郭嘉等随便拎一个出来,在这个时代都能翻江倒海!

而王衍为首聚拢的政治人才库,却罕见什么经世治国谋断之才。

王家、谢家、庾家、阮家、郭家、卫家等等大族均被司马越所招揽,史称“司马太傅府多名士,一时俊异”。

但最终,这个“一时俊异”的越府幕僚却并没有扭转天下糜烂,异族蹂躏中原的大局势。

甚至一丁点的阻滞的效果都没达到。

后来这一大波“越府幕僚”在中原失败后又由中原逃到了另一个“马王组合”司马睿和王导这。

除了继续垄断官僚体系外,也未见到什么高明之处。

并不否认,这是一个质量整体滑坡的年代。

但更要正视的是,领头人的能力天花板决定了整个集团的最终能量。

司马越和王衍充分的露出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大红屁股,在后来的天下大乱中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没有一刻是主动的,更从来没有捋出一个头绪。

这二位一个是除了阴谋诡计外,军事政治全部乏善可陈的乱世执政,另一个是除了吹牛扯淡巩固权势外丝毫不考虑国家的伪君子真小人。

这个乱世还能有什么希望?

王衍在这乱世中留下的最著名的一段话是这样的:他对司马越说,中原乱了,派我俩弟弟去荆州和青州去寻帮手拉队伍吧。随后给兄弟王澄安排到了荆州,给王敦安排到了青州。(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

转头他跟他弟弟说,荆州和青州都是能割据的好地方,你们俩在外,我在中央,现在中央快完蛋了,将来咱家靠这两块地方既可以成霸业,又可以匡帝室,你们俩任务很重哦。(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今王室将卑,故使弟等居齐楚之地,外可以建霸业,内足以匡帝室,所望于二弟也)

瞅瞅这王八蛋说的话!

王衍早就在想退路了!

他的打算,是趁着这乱世,偷下自家的一块基业。

谁说只有你司马家才“一切皆有可能”呢?

这个时代的口号是“Just Do It”嘛!



摘玉补石||汉末与晋亡的人才差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