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一谈女权、婚姻和生育

2020-10-18 20:51 作者:没有伏特加的Gopnik  | 我要投稿

冒昧地讲讲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最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了,在与朋友聊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对方提到,这是一种“男权主义社会下的女权表达”,个人觉得很有意思,也有启发。我的立场是很坚定的支持女权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彻底实现男女平等无歧视压迫如此如此。要理解这个问题,简单而根本性来说,就是首先要明确两点:


1.男权还是女权完全不是一个观念问题,或者说认知问题,它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本质上来说,是社会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模式导致的。人类有组织的社会从一开始就是母系社会,而后是如何转变为父系夫权社会的?从公有制转变为私有制的那一刻起,从私有财产,交易出现的那一刻起,持续到今天。能说3万年前的人思想觉悟比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人高吗?显然不可能的。因此明确一点,要彻底改变,实现女权男女平等,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改变生产关系入手。

Source:Wikipedia

2.只有私有制和消费主义彻底死亡的那一天,才是能真正实现平权的一天;对普通大众尤其是底层男性女性来说,这点更为重要。正如在先前一篇文章曾提到,在发达工业社会下的消费主义,资本最终就是通过不断地制造分化、矛盾和争端,去瓦解阶级之间的联合,去消解作为核心的阶级矛盾。所谓男权女权、种族问题、LGBT问题等等,其根本而言还是阶级矛盾的从属,是进一步分化后的产物。(有关消费主义的存在和规律,法兰克福学派对此已经深有批判)。

Source:Wikipedia

不仅是女权,平权,亦或公平和正义,要想真正实现,只有一条路: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不要忘记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8小时工作制,假期,补贴福利,初步的女性地位提升等等都是来源于共产主义的斗争,未来也是如此,虽然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正是因此,事实上,与一般人一印象不同的是,女性最平等,最平权的地方,90年代以前就是曾经的苏联,而不是所谓西方国家,而今天中国总体而言在此领域真的做的算是不错了。


婚姻制度与生育

婚姻制度的本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他的相关著作《生育制度》中解释的非常透彻,“与其说养育后代是婚姻的结果,不如说婚姻是为了养育后代而存在的。” 婚姻制度自私有制开始,长期发展而来,其过程和结果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两人结合的形式养育后代(一般发生在两性之间),这同时也是一个类似公司合并,资产重组的过程,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最简单便捷的途径;也是为了抚育后代做好充分的准备,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将责任固定绑定下来。

Source: 苏宁易购

为什么LGBT群体在当下很多时候备受争议,也不仅仅是所谓观念道德问题。因为从现实和社会学角度出发,一般而言,在婚姻是为了生育而存在的前提下,LGBT群体是无法天然性生育的,如果纯粹是为了两人无后代的结合,婚姻不是必须。如要生育,则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如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甚至代孕等等。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甚至代孕,几乎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相当一部分人群,尤其是对女性的剥夺。以代孕为例,代孕的结果就是必然会造成强迫性的过程(可能是通过人身威胁、监禁、金钱威逼利诱等各类手段,乌克兰就是活生生的典型悲剧例子),同所谓卖淫合法化必然会造成逼良为娼一个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代孕在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是绝对非法的,以及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造成的很直接的伦理问题和其他后续现实性处理问题,其实本质上都属于人口买卖的范畴,所以从伦理和逻辑等角度来说,也只有领养是合理的。


彩礼问题

同样,彩礼嫁妆等问题也是同社会生产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彩礼这问题其实归根溯源就是具有明显农耕宗族生产文化体系影响的,因为传统上,女儿嫁出去了和原有家庭父母就没直接联系了,女儿无法也无法起到赡养自己父母的作用。并且传统环境下新人成家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土地和房产,“分家“是很重要的,彩礼作为启动资金,也是帮助新人家庭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网上流传的彩礼地图,但不能当真   Source: 安徽论坛

为什么说彩礼和传统农耕宗亲文化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农耕宗亲文化就是讲究“扎根”的重要性,“分家”的重要性(脱离大家庭成立小家庭),在人多地少的社会环境里,有这保障金和启动资金非常必要,而传统上女性随夫家也是为了抚育后代和在农耕条件下生活的必须——即围绕夫妇而展开的小农经济,耕和织,农业和手工业。所以,彩礼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观念或者一些人所谓“卖女儿”那么简单。

因此,一般而言,越传统农耕文化传统色彩越浓的地方,对一切礼金相关问题都越看重,农耕传统文化越弱的地方反之。


婚姻与生育的未来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婚姻的重要性逐渐会减弱,因为养育后代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而在过去,拥有后代,尤其是多个后代,对于养老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也是实现阶层跨越的重要途径,因为哪怕众多子女中只要有一位出人头地,整个家庭都会为之极大受益。这也是为什么越是普通家庭,越是穷苦偏远地区越愿意生,这绝不是愚昧,而是最现实的一种考量。至于养育孩子能不能养的起的问题,“穷人有穷人的活法”。


除此之外,消费主义和私有化也正是不断给予婚姻压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消费主义和私有化的不断强化,资源被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拥有更多资源者就拥有更多配偶选择权,从而造成一种“均势”的被破坏。而婚姻制度的存在,正是相对公平的保护了拥有资源较少群体,或者绝大多数普通人和底层群体择偶权、生育权的利益。

所以婚姻制度的存在也正是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去尽可能保护普通和底层人群养育后代权利的方式,是一种尽可能的妥协   Source: Wikipedia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越是发达地区,人们的生育愿望越低的原因。以上海市为例,生育率自2013年以来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2019年全年沪籍新生儿只有9.2万,而要知道这是一个有145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同样,上海市的女性平均结婚年龄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超过了30岁,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平均结婚年龄男性为34.34、女性为32

Source: 数据控

很多社会学家和理论也是一样预言婚姻制度在未来的消亡,在那一天,取而代之的则会是全面的社会化抚育。而著名的作家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其祖父是更有名的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在小说《美丽新世界》一书中设想了未来的世界,就是完全没有家庭和父母、亲情概念的世界......

最近出了一部同名美剧,由小说改编而来,也值得一看  Source: Storytel

但那个世界是一个先天就被人为设定好出生背景和未来的世界(胚胎时期就人为预设好了以后的智力、工作、层次等),每个人只是遵照固定的位置和秩序而存在,脱离了家庭和亲情的个人都只能处于一种糜烂生活的状态,人人声色犬马甚至靠药物麻痹自己.......赫胥黎对此也是持批判态度。确实,真到了家庭和婚姻消亡的那一天,完全的社会化如何保持社会活力和伦理, 如何创造一个真正的“美丽新世界”?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公众号:Gopnik哲学文化小论,一般会先行发在那个平台上


谈一谈女权、婚姻和生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