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条老师课堂·行星开发研究·V
概述
“行星开发”是eve中的一类生产类玩法,类比于农场种作物并通过及时收获、卖出产物从而获利,因此也被大家戏称为“种菜”。
行星开发相比于其他赚isk的手段而言,优势在于收入稳定,且前期投入时间后无需再大量操作,多角色多号下的单号收益可观,但是劣势在于需要一个周期进行维护(可以是一天,两天,甚至可以是一周,但是周期越长产量就会越低,同时间比收益也会大幅度降低),而且想要较高收入就需要潜入低安乃至00、虫洞区域,收入上限依靠规模化、多帐号角色化来提高,同时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精力计算不同产物的产出,以达到收入最大化!(产量对比:00=虫洞>低安>高安)
由上,不建议纯新玩家直接入手行星开发(而且技能需要充值月卡欧米茄克隆才可以学习),起码对游戏知识有所掌握,寻求转型或寻找稳定收入时再着手考虑!

事前准备
一、舰船准备
要进行行星开发,需要准备一艘盖伦特族工业舰“埃比斯级”。

使用该船的目的如下:
“埃比斯级”在裸船的情况下有45000m³的专用“行星资源物品仓”(还可以随技能等级增加),和“矿石仓”专用于存放矿石一样,埃比斯级提供的大容量行星资源仓,可以用于运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总体积庞大的行星产物,当然,使用另外的货仓足够大的工业舰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对于性价比而言该船可谓物美价廉~(船体价格不贵,且仅需一级盖伦特工业舰技能就可使用,养副角色只需很小投入~)。
同时我们还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行星指挥中心”,可在吉他、皮米等交易中心购买(或在几跳附近的原产地便宜购入),为NPC制造品,玩家不可制造,其价格非常便宜但是体积相对较大。该特殊物品的用途下文会有所介绍,简而言之,每开发一颗星球就需要一个该物品,在学习和规划行星开发的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一些的浪费,所以多准备三四个没啥毛病~
二、船只装配
依各位玩家驻地附近环境而定,由于基础货仓容量其实已经足够了,所以裸船即可完成行星开发的工作;如果想要加大安全系数防止被抓,在低安与00区域可以在低槽装配上惯性稳定器和跃迁核心稳定器,中槽为护盾扩展装置和多谱式护盾增强器,改装件使用超空间插加快跃迁速度等(墙力推荐~),亦可以在使用其他工业舰时在低槽塞满货柜扩充增加容量等;如果在虫洞内生产,高槽可以装配上探针发射器和隐形装置。
船只装配不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所以就不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了,唯一要义,就是当拉着一车上十几二十亿的行星产物到处跑的时候,不要被别人爆了就行!(说实话,在自家驻地就算被抓了,那么大的行星产物送给普通船拉都很难拉走噗)

三、人物技能准备
①上文所提到的工业舰所对应的上船技能“盖伦特工业舰操作”或是其他族对应工业舰操作;(货舰收菜还是别了,太慢撩~)

②行星开发技能(需要月卡欧米茄克隆!);

对行星开发所需技能进行简单介绍:
指挥中心升级理论(重要):初体验(摸索行星开发操作)需要两级,寻求稳定产出需要四级或五级。该技能等级越高,在一颗星球上面可以摆放的采集器、工厂数量(类比于农场菜地的数量)将会越多,其直接涉及单颗星球的行星产物产量,具体情况在下文有介绍;
行星统筹管理(重要):初体验(摸索行星开发操作)可以一级都不点或点一级,寻求稳定产出需要四级。该技能等级越高,可以开发的星球数量(类比于农场的数量)将会越多,其涉及到该角色的行星产物产量的总上限;
行星学:一级即可。该技能只影响在星球表面分析产物分布情况时的精准度,理论上精准度越高,采集器就可以放在产物分布更高的位置,从而影响产量,但实际使用中其实并不需要这么高的精度,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只需一级激活扫描即可;
遥测感应技术:三级即可。该技能是作为上一项技能的前置技能,所以需要点三级,该技能影响角色能够扫描行星的星系距离,每提升一级,可以对更远距离的行星进行扫描,不用再往上点更高级别。
高级行星学:不点。是行星学的高级版,更大提高扫描精度,其实际作用并不大,不用再往上点更高级别,理由同上。
在这个部分,大家对技能介绍如果还是一知半解,没关系,在下一节中我们会结合技能的实际功效,帮助大家加深理解!
四、了解行星、行星产物、行星建筑
①行星:
在太空当中,默认总览“所有”里面各位玩家可以看到类型为“行星”的星球。在eve中,总共有9种行星,广泛分布于所有的星系乃至于虫洞星系中,要注意的是,偶尔在某些虫洞星系中,会出现“破碎”种类的行星,只能进行采矿作业,是不能进行行星开发的,所以未列入左下表中。

每种行星均有5种产物,而每种产物则有数种行星可以产出,当然也有某种产物是对应行星的特产,其他行星不会产出该种产物。打开控制边栏的星际代理处,资源采集页面的最后一项“行星生产”中,可以看到你目前所在的星系的所有行星,和他们的对应产出情况!

②行星产物
上文已经提到,每种行星有他们对应的产物,详细查询可以使用“eve多功能信息查询器”,自行百度下载即可,内含有所有行星对应的产物列表。
软件简单展示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水”这种产物的可由多类行星生产,但是“硅”却只可以由“熔岩”行星生产。

在游戏中打开“星域市场”,分类中选择“制造和研究”→“材料”→“行星材料”,可以看到五个分类,分别是按加工进程不同而层级不同的行星产物(这就是种或者加工出来的“菜”)。

在分类当中,按五个层级不同,我们将行星产物称为P0→P4,从行星中直接开采出的称为P0,加工一次称为P1,以此类推,各位舰长可以通过查询市场价格,结合自己所在地点的行星产出情况或者军团所需产物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

上图从右到左展示了从P0(行星原材料)的各种材料一直到P4“有机砂浆喷注器”这种产物的合成图,普遍体现为“二合一”,即“基础金属”和“贵金属”(称为P0)从行星表面开采,同时直接生产出对应的“反应金属”和“稀有金属”(称为P1),再“二合一”成为“机械元件”(称为P2),经由与另外一种P2“消费级电器”合成生成“机器人技术”(称为P3),最终把各种产物合成为“有机砂浆喷注器”(称为P4)。类似的所有行星产物的合成都在信息查询器或者游戏物品右键信息菜单中可以直接找到,在此不再赘述。
③海关办公室
想要从行星表面将生产完成的产物运输出来,必须借助在太空中的一种军团建筑“海关办公室”才可以实现,如果没有海关,我们种的产物就不能拿(称为“发射至太空”)出来了。正常情况下,个人生产玩家单纯为了自己种菜不推荐去建立海关办公室,使用别家军团的海关交点税就好,一是成本过高,二是需要建立军团才可以立太空建筑,有被宣战的风险;而军团生产玩家一般会由团里建立海关办公室,所以也基本不需要考虑这一点。总之,进行行星开发操作以前一定先要点击星球观察有无海关办公室!(必须要在该星系、且在太空中才可以于星际代理处调出右键选单观察有无海关)

④行星建筑
如果类比于“QQ农场”,在eve中的行星开发还真就是种菜:选择一块合适的农场,划分好土地,然后在土地上就会自动产出,舰长们只需挪动产地让产量更高,同时一段时间去收获一次即可,轻松又愉快。当然,其过程是需要不同的行星建筑来完成的!
请舰长们回忆一下上文所提到的“指挥中心”这种物品,事实上每一种行星都有其对应的“指挥中心”,设计在什么行星上种资源就要购买对应种类,其在市场中均可直接查询;
*我们可以开发的行星数量,就由“行星统筹管理”的技能等级所决定*

进行行星开发的第一步,需要我们利用“大容量工业舰”,将指挥中心放入舰船中,再离站进入太空(放行星建筑不需要去目标行星,就在空间站边上即可)。
当确保太空的舰船中有我们所需的指挥中心之后,回到星际代理处→资源采集→行星开发的界面,对目标行星点击右键后,选择菜单中的“查看行星生产”,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专属于行星开发的界面。

界面左上角是“建造”和“扫描”功能,我们首先介绍“扫描”功能。上文已经提到,每颗行星有五种产物,但是这五种产物在行星表面的产量和分布不尽相同。

打开“扫描”界面,会和现实世界的等高线图一样利用颜色从左到右的色块标注出每种产物的产量和分布情况,拖动色块条右边三角箭头可以调整分布(但是注意,并不会影响产量,只是调整视图),一般情况下最佳显示情况为“刚刚好出现一点白”即可(参照上图),越白的地方该产物的产量越高,红色次之。
*扫描的精细度则取决于“行星学”的技能等级,但是同样不会影响产量*
接下来打开“建造”界面。在没有放下“指挥中心”时,只会显示为“建造指挥中心”,点击后即可在行星表面单击放下一个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只承担占领地盘的功能,每一次回到行星表面时屏幕会以指挥中心为中心,所以只需选择一个靠近高产出的位置的旁边放置即可(不需要直接丢到白色色块里面)。

部署成功后,此时将出现几种新建筑:它们的前缀随行星种类变化而变化,不影响功能,其外观形态和介绍在下一节进行。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有特殊要求的“XX行星高科技工厂”,只有在温和行星和贫瘠行星的表面可以建造,用途是“消耗P3合成P4”,所以如果玩家的预期产出是奔着P4去的话,记得预留一颗合适的温和或者贫瘠行星。

开工啦!
各位舰长了解了以上关于行星开发的基本常识之后,就可以按照各位所处星系的行星产出的种类和价格的评估来建造自己的菜地啦!以下将结合上文当中的几种建筑的用途,来简单介绍一下菜地的设计和种法~
一、种法解释
上文中我们提到过,行星开发的产物有从P0到P4的五种。最常见的两种种菜方法,要么是“只种P1”,然后将P1运输到市场出售,要么是有规划性的“种P3”或者“种P4”,这就要求舰长们有一定的行星开发的基础,并且能够统筹规划自己的菜地,以达到原材料和产物、高级产品合成过程消耗的收支平衡;推荐萌新舰长从P1种起,以后技能和操作水平熟练之后再进行更高等级的种法。
(1)纯种P1(新人推荐)
总流程如下:设置采集器采集P0→传输至储藏设备或者发射平台暂存→从储藏设备或者发射平台安排原材料P0分批传输至基础设施工厂→工厂收到P0,产出P1→传输至发射平台储存,等待发射至太空收获。
接下来开始繁琐的讲解:当我们放下一个指挥中心,首先要做的是“升级指挥中心”;由于指挥中心的等级决定了提供给这颗星球上所有建筑的CPU和能栅的多少,和舰船装配的需求类似(*升级的最大值取决于“指挥中心升级理论”的技能等级*),所以升级成越高越好。
注意每一段操作后都要在右上角点击提交保存,否则会回到上一步保存后的建筑排布!

①指挥中心放置完毕之后,我们需要结合上文提到的“扫描”视图,找到产物产量最大的地块(以白色中心为产出量最高),鼠标左键按住可以拖动动行星表面,滚轮可以缩放视图。
②放置“采集控制器”

“采集控制器”的用途为搭建开采器,同时设计开采方案、选择开采产物的种类;采集控制器显示的圆圈范围要尽量覆盖我们想要种的产物的产量最大值范围内(白色色块以及尽量多的红色色块)。搭建完毕后,重新点击采集控制器,控制界面如下右所示。

其中,主要需要舰长们设置的为第一个按钮“安装开采方案”,点击调出开采方案界面,左边为采集器(数量最多为十个),中间为产量预期柱状图,右边为产物选择和开采时间选择;选中产物后行星表面会出现色块,开采时间决定了柱状图的横纵轴,无需设置得太短(开采结束后下一次开采要重新点击开始,太短就得多点),也无需太长(会随着开采时间增长降低效率)。

左边点击一个绿点将安装一枚采集器,每一枚都会消耗一定的指挥中心提供的CPU和能栅,再在右边选择对应的开采产物,窗口中将会显示开采的预期产量,在行星表面可以拖动蓝色圆圈调整采集器位置,最后拖动右边的方案时间,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一般可以设置为24h一收),十个开采器都设置完毕后点击右下角“开始开采”(别忘了在行星界面的左上角点击提交保存!)

注意到如果开采器圆圈范围相互叠加,效率将会相对应的下降,而随着开采时间变长,开采产率也会变低,总而言之采集器的数量、摆放和时间都会直接影响行星生产的产量!

这一步结束,行星表面的“P0”已经被我们采集出来,但是现在还储存在“开采控制器”中!
③放置“储存设施”以及“发射平台”

上一步我们开采出的“P0”还储存在“开采器”中,无法被进一步利用,所以这一步我们需要搭建储存设备,将P0放入储存设备中以待合成需要或者直接取出。
“储藏设施”和“发射平台”都有储存的功能,其区别为前者的CPU负载要比后者少很多,但是后者才能够执行“将产物从行星表面发射至太空中的海关办公室”的职责,所以一般情况下均选用“发射平台”作为储存功能,而当有所需求的时候,才会选用“储存设施”来进行储存。
④建立“采集控制器”和“储存设施”的链接

选择建造链接之后,分别点击采集器和发射平台,会根据距离消耗能栅和CPU拉出一条白线,确定后便建立了链接管道。消耗的能栅和CPU还和行星的“半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气体行星”半径最大,建立链接的消耗最多)所以尽量将建筑距离拉近。如果两点间有多条路径,那么传输压力可以均摊至这几条路径中。

建立链接后还没完(这只是一条管道),点击采集控制器,点击第二个按钮“产品”,将“开采器”内产出的“P0”和储存设施(发射平台)之间建立传输带,完成之后如下图所示。总之,如果没有搭建链接,就无法建立传输带;没有传输带,产物只能烂在开采器里(未传输的产物将自然消失),自然没有收益,所以千万不能忘记建立建筑之间的链接,并设置产物的传输!

这一步结束,“P0”已经被放入储藏设备或者发射平台中;但是其价格非常低廉,还没有足够的出货价值,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工成“P1”!
⑤建立基础工业设施(P0→P1的工厂)并设置合成方案

围绕发射平台(储存设施)建立数个基础工厂设施,并先和上述第四步一样建立工厂和“发射平台”之间的链接(可从每个工厂直连发射台,亦或者可以工厂→工厂→发射台,但是第二条管道的传输压力会增大);点击基础工厂,选择对应的“加工方案”(输入什么P0?产出什么P1?),确定后点击“配置”即弹出下一步(或者直接双击某种产物可快速设置加工方案),在弹出界面中选择产物的终点:发射平台(亦可直接双击建筑选择目的地),再点击“建立传输带”。
以上的一连串设置后,工厂产物将传输于发射平台中(注意,现在只是设置了产物,以及产物的传输带,还没有开始生产)。

接下来的重点在于,之前步骤中,开采器开采出的P0需要等待至少十五分钟(随总时长变化,可能是三十分钟)后,才能完成一次开采并传输至发射平台或者储藏设备中(现在工厂原料才刚获得)。
当发射平台中出现P0之后,我们才能点击P0,向每一个工厂进行对应的P0原料的传输(下图仅为举例,应该为你设置的工厂对应的P0原料)。

所有工厂原料进口设置全部结束后,可以检查整体产物的生产和输入输出流向,当流向和设置均没有出现错误时,建筑表面将没有红圈,如下所示。

如果有误,则分别点击每一个建筑,点击界面中右数第二个按钮,为“传输带”,即可观察流向参数(可能需要像操作EXCLE表格一样手动拉长某列)。
检查生产和流向按以下要求:
1.采集控制器:采集P0 →传输至发射平台(储藏设备)中。
2.基础设施工厂:发射平台(储藏设备)内P0 →传输至基础工厂 →生产P1→传输至发射平台(才可以提取有价值的P1)。
3.发射平台:有采集器的P0传输进入,有原材料P0传输送出至基础工厂,并有产物P1传输回到平台内。
4.计算生产效率:上文可知开采器、工厂、管道都需消耗能栅CPU,是否可以根据每小时产出量和工厂合成消耗量通过调整开采点、工厂数量提升产出效率?(开采太多合成太少,P0会“爆仓”浪费原材料;开采太少合成太多,原材料会断供,工厂空转影响P1产量)。
总之,每一个建筑都应该“有进有出”:设置正确的传输带(并配以合适的管道),借由发射平台或者储藏设备正确存储产物和原材料,同时采集器与基础工厂合成的配方、产量配比均正确,并最终流向可以提取产物的发射平台。

回顾总流程:设置采集器采集P0→传输至储藏设备或者发射平台暂存→从储藏设备或者发射平台安排原材料P0分批传输至基础设施工厂→工厂收到P0,产出P1→传输至发射平台储存,等待发射至太空收获
⑥设置好以上所有内容之后,舰长们就可以坐等收入啦!按照各位设定的采集时间,开着“埃比斯级”,跃迁到行星海关办公室0m处,右键点击选择“联系海关办公室”,将右边(发射平台)内储存好的P1拖入左边的海关中(此步需要交纳部分星币税,按军团设置不同而不同),再转移到船舱内,就完成了最后的收菜步骤!
记得重新设置采集器的运转新周期,为下一次采集做准备哦!

当各位舰长熟练操作了以上的纯P1建设和收获步骤之后,可以逐步开始学习如何利用P1进行P2乃至P3、P4的合成!
(2)合成(高阶)

建设环节本质和上述过程没有区别,只不过是传输的内容需要对应调整,并考虑多输入途径。如下图,两个发射平台作为两种原材料P1的仓库(原材料P1可以利用海关反向操作,从太空中的船舱里移动到海关内,再移动至发射平台中),建立链接到中心的高级工厂内,设置P2或P3的合成,再将对应产物传输至发射平台,就达到了目的,不同之处只在于不需要在行星表面进行采集而已。

当然还有结合型玩法:采集器采集某种特产P0→基础工厂合成P1→额外由玩家从太空到海关到发射设施提供另一种P1→两种P1材料输入至高级工厂合成P2→输出至发射设备收获P2,这样可以兼顾行星表面产物的利用,不失为一种选择。
将不同建筑的功能结合,就可以达到各种不同的生产需求~当然高阶的建设就等各位舰长熟练操作之后自行进行研究啦~
总结
行星开发这一游戏玩法,如前文所言,所花时间最多的其实是第一次学习如何建设和安排菜地,以及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产量衰减之后挪动采集器的位置和设置时间。等到自己的菜地设计完成之后,每天开船往返于基地和海关之间,一笔笔的小钱钱流入流出,比起刷怪挖矿或者任务来说可谓已经轻松不少。因为各家军团庞大建筑群的要求,每日稳定消耗的“燃料块”这种需要行星产物才能制造的商品需求量肯定是稳定的。所以只要找准商机,建好角色,选好菜地,源源不断的行星产物不失为各位新手舰长能赚到的第一桶金!
希望看完这篇技能书的各位舰长能够更加地了解这片星海,也能多一分探索之心~EVE的大家庭欢迎各位入驻~别忘了给UP一键三连哦~萌新玩家找组织可来摸鱼QQ群-704996602-临渊,一起玩耍~
神奇的老油条 20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