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那个东西?《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一章第四节告诉你!

2023-06-23 19:30 作者:求知的存在  | 我要投稿

商品拜物教进行解释

当我们把某种特殊含义投射到某物身上,那么此时某物就会产生比它本身更强大的力量。

如说把爱情的永恒投射到钻石上,那么此时钻石会具备附加的价值,那么此时这个钻石产生了比这个钻石本身更强的力量。虽然这颗成本可能出奇的低,但是它可以卖的很贵,多出来的高昂利润就是剩余。但这个价值的剩余不再是为了证明爱情本身的久远,而是替代成为了爱情发展成婚姻当中的一个环节。

宠物店里当猫被关在笼子里摆放在货架上的时候,你的反应是这个猫是一个商品,幼小的猫在不停的脱笼子的时候,你的反应是它是一只渴望自由的猫,无论你以为它是怎样的一只猫,血统也好,机灵程度也好,高贵与否也好,你心里都会有个价值上的判断,你愿意支付超出这只猫本身所花费的成本价格的那一部分(包括中间环节工人的生存成本),这就是这个猫作为商品的剩余,其实它只是一只猫不是商品,你只是在购买一只猫。

简单来说一个概念加上另外一个概念它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东西,如蜂加上蜜组合词就是蜜蜂,我们就联想到蜂蜜这种甜甜的,可以通过劳动获得的成果。

又如国和学加在叫是国学,学不分国界,但是分国界就会有认同感,使命感这就是剩余。把两个东西缝合起来在一起后,产生的新的东西就是剩余。

再打个比方我们都制定一个公平竞争的规则,当这个规则运行很久很久之后,我们会想突破这个规则来获得更大的利益,那么这个时候,想突破这个规则获取利益的思想它就是一种剩余。

当然可以反过来理解,剩余是为了突破规则谋取利益存在的。

突破规则能获得快感,这个过程会让某些能指链断掉,能指是一种压抑,其下面埋藏着巨大的快感。

就比如说那些性倒错如暴露癖,正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是不对的,打破这些符号性的压制也就是能指链条,才能产生快感。如果是一边怕这种规则,一边突破这种规则,则会使得这种快感加倍。

总之商品拜物教是我们在这个物身上赋予一个额外的含义,它本身在整体中产生了一个更剩余(高级)的价值,此时这个物会比原来更佳值钱,这个剩余通俗点来说是有害的,商品恋物癖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知道商品的交换本身是一个隐秘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比如说我们生产一个手机,手机上既有很多工人在这个手机生产中的努力,但是我们在手机上面我们是看不到这些努力汗水的,我们只能看到这个手机,我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也只是这个手机在体现在露脸,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是看不到的。

因为在交换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我们都和这个手机打交道,因为它背后的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隐匿了,此时我们在交换过程中就会把物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

商品拜物教它会给人感觉,虽然商品是由人生产,但是这个东西反过来决定人的命运。

如一个东西卖的好,销售或生产过程上的工人,可能会有奖金。这反过来决定我们人的发展,物反过来约束了人,我们反过来被物所约束。就像这个钻石被资本家用来和爱情挂钩,我想得到爱情我就必须先得到钻石,但这个价值也只是我们人赋予的,并不是本身就存在的。

不要把价值当成物的固有属性,价值是在设定的场域中才能进行定义的,如果你脱离这个场域,或者不相信这个场域对你的强制规定,那价值的概念就不会产生。

价值是体现于物上的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关系,所以不要把价值当成物的固有属性,我得到某个东西就能得到那个被绑定的东西,比如说我背上驴,我就是理想的自己(人上人)了,穿上√鞋我就像运动明星一样光彩照人。

如果不这么想,此时这个物品的剩余价值就会被我们慢慢的所扬弃。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那个东西?《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一章第四节告诉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