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时尚达人的选择——Effect Audio EVO系列体验谈

楔子
这篇文章的由来,还得从蛋蛋手上这条CODE 51说起……
自从拥有了DREAM XLS+CODE 51后,蛋蛋就把这套装备作为自己的绝对主力,也因此彻底掉进了Effect Audio(以下简称“EA”)的坑。其实,在入手CODE 51之前,我虽然玩过不少线材,却从未购买过万元级别的升级线。毕竟,在大家的一贯印象里,线材更多只是在系统中起到一个补强的作用,并无必要过多投入。然而CODE 51却让我不得不含泪“真香”了一回——其细腻顺滑的音色和出众的素质本就一耳惊艳,再结合超高的颜值、精美的配件和设计感十足的包装,简直让人无法招架。如今回想起当年入坑的那一瞬,蛋蛋仍会感慨:EA,你有毒!
(关于CODE 51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欢迎点击:「耳边评测」三万块买随身到底值不值—EA CODE51体验谈 )
前段时间,(骗我入坑的)EA小姐姐神秘兮兮地向我透露,他们家刚推出了EVO系列新品,问我有没有兴趣体验一段时间。作为EA的忠实用户,蛋蛋本来就对新品挺感兴趣,在看到小姐姐发来的产品图后就更为好奇。从外形来看,EA在这个新系列上并没有延续以往稳重大气的风格,而是选择了更加迎合年(ben)轻(gu)人(niang)审美的时尚设计,定价也比自家大多数线材要亲民不少。EVO 1由UP-OCC铜镀银和UP-OCC铜镀金线芯糅合OFC无氧铜线芯编织而成,售价2680;EVO 10为UP-OCC铜镀金线芯及UP-OCC 铜镀银混编,售价3588。对于想体验换线滋味的进阶烧友来说,这个价格和配置着实有不小的吸引力。
这么酷的产品,蛋蛋又怎会放过?本次的新品体验,且听我一一道来~

开箱体验
刚拿到EVO的包装盒时,蛋蛋小小地惊叹了一下。虽然我早就从CODE 51身上领教过EA对于产品包装的设计功底,但EVO系列这两条线的包装呈现的却是和CODE 51截然不同的一种美。如果说CODE 51的包装以典雅大气为亮点,那么EVO系列的包装则是通过巧思来吸引眼球。盒子主体为黑色,正面的图案用多种交错的颜色组成了线材面板的形状,乍看之下极为花哨,然而真正的玄机其实隐藏在盒子外面的套子上——这个外壳被做成了横条状镂空的模样,在把里面的盒子抽出来的过程中,就能透过镂空的缝隙看到里面的图案因为横条的移动而改变颜色,正好对应的就是EVO 1和EVO 10各自面板的颜色。第一次发现这个彩蛋的时候我玩了好一会儿,根本停不下来~~

两款线材的包装除了封面图案的颜色差异之外基本一样,打开盒子就会看到放在里面的线材和面板。EVO系列在外形上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采用了PCTG材质制成高透可视化分线器,通过分线器上的视窗可以清晰地看到线芯的模样。更有趣的是这款分线器还会“变脸”——每款线材都配置了3种不同颜色的E-Face可替换面板,可以随时改变外观。EVO 1的面板正面是整块挖空的,从两面都可以看到内部线材的模样,整个分线器为梯形,较宽的一面印着EA的品牌logo,面板颜色有极夜黑、炫光紫和磨砂银三种选择。EVO 10的面板则是长方形,中间是镂空的品牌logo。其包装内除了配置常规的极夜黑和炫光紫面板之外,还有一款神秘的“X”面板。这个“X”面板的概念其实和我们熟悉的盲盒非常相似,就是在包装里随机附送五种面板的其中一种(颜色分别为日落色、水泥灰、太空灰、大理石白和皇家金,具体外观可以参照下面这张从官网上扒来的图~),但是在打开盒子之前,购买者无法得知自己拥有的具体是哪一款。这种理念倒是跟时下年轻人的喜好颇为契合,作为一个深受泡泡玛特毒害的玩家,蛋蛋觉得这个设定非!常!刺!激!而且我这次的手气也相当不错,开到了最想要的渐变款式——日落色。这个粉色到橘色的过渡效果做得非常亮眼,出门搭配小裙子、披肩等服饰效果拔群~~但可能因为我手上这条EVO 10是首批样品,上面的这款X面板在做工上有些小瑕疵,表面比较粗糙,不知道正式版本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我当然不会告诉你们其实我这么说是为了之后找小姐姐再坑几款面板啦啦啦啦~~)。


EVO系列在面板之外的部分采用了相同的外观设计,线材通体包裹着黑色的超柔外皮,手感柔软细腻,易于收纳。还有一点小心思体现在EVO插针和插头的形状设计:传统的圆柱形设计对于手滑的朋友来说插拔会有些困难,EA巧妙地将插针和插头改成了方形,并在插针上采用凹印工艺刻了品牌logo,增加了插拔时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换线的过程会更加顺畅。


声音表现
在声音表现这块,由于材质的差异,EVO 1和EVO 10在走向和风格上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EVO 1
EVO 1的三频分布呈橄榄型,主要能量集中在中频部分。人声极为温润顺滑,在搭配一些本身颗粒感较重或者是中频偏薄刺的塞子时,能够很好地中和人声的毛刺感,并增加中频的厚度。其人声略贴耳且口型偏大,密度较高,声温偏暖,音色细腻,有轻微的涂抹感,感染力相当不错。高频的延展度不算非常出色,但也没有暗哑的感觉,整体表现算是中规中矩。低频的凝聚力和弹性都不错,不会显得疲软或拖沓,但量并不大,下潜也不算深。
EVO 1的声场形状偏圆,横向和纵向均有一定的延伸,但整体的规模并不大。其动态表现略显平淡,解析力和信息量不算很突出。这种偏软偏甜的风格相对来说会更适合泛流行歌曲,尤其是用来聆听一些华语和日系女声的时候,音色通透绵密又不失甜美,有一种巧克力牛奶般的丝滑质感。

EVO 10
EVO家族的老大——EVO 10的风格比EVO 1要“霸道”不少,其三频分布是一个两头略翘中间略凹的走向,整体还是比较均衡的。中频的顺滑度和密度较为出色,但比EVO 1更薄,音染也偏少,听感略有些直白,但不至于发干发涩。高频通透亮丽,延展位置较高,泛音的表现丰富且细腻,可以较好地还原出弦乐的音色。低频的量感适中,质感出色,弹性较好,且下潜深度和凝聚力均可圈可点,能够较好地还原出歌曲的氛围感。
EVO 10的声场较为宽广,呈椭圆形,声场的层次感和定位都有不错的表现,解析力和分离度也要优于EVO 1。其动态表现澎湃有力,在搭配一些动圈耳塞的时候这个优势会体现得尤为明显,相对比较擅长演绎摇滚、电音类型的曲目,在搭配得当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来听听古典音乐。

离开搭配聊线材都是耍流氓~~在这次的试听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搭配,个人觉得和EVO系列配合得比较出色的是达音科的SA6和Oriolus的银黄鹂。
达音科SA6

SA6这条塞子本身是一条偏流行走向的耳塞,其音色的自然度以及整体的耐听度比较出色,细节丰富,密度也很不错。唯一的小槽点是个性不算特别突出,不属于一耳朵能毒到人的类型。
插上EVO 1之后的SA6保留了本身优秀的密度和解析力,三频的衔接比较自然,主要的能量分布在中频,走向从原来的人声+小编制变成了更加纯粹的流行向。中频热情且富有感染力,音色饱满鲜活,甜美抓耳之余又不会过于粘腻。低频下潜一般,量感偏少,氛围感并不突出,声场也不算大。平心而论,这个声音略有些偏科,但是它的中频实在是太具有吸引力,属于让人一耳朵便印象深刻而又比较耐听的类型,值得推荐。
换上EVO 10之后的SA6有一种甜妹变御姐的反差感,三频的能量分布相对均衡,声场十分舒展,解析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得益于耳塞本身较为优秀的中频密度,即便EVO 10本身并不以人声表现见长,最终呈现出来的中频也并不薄刺,虽然距离略远,但音色自然,信息量也较为丰富。低频的下潜深度和凝聚力都不错,如果把SA6本身的低频开关打开,可以感受到在纯动铁上较为少见的低频能量感。高频虽然不算很亮,但延展度和通透度都可圈可点。动态处在同价位的中上游水平,虽没有气吞山河的澎湃感,但也不至于疲软无力。总的来说,这个搭配比较适合用来听一些新世纪音乐、电子音乐等类型的歌曲。
Oriolus银黄鹂

银黄鹂这条塞子说实话是真的有点老了,不过多年后再拿出来聆听,我依然会为它优秀的素质和极高的声音完成度所折服。在这次的评测过程中,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它来搭配了EVO系列,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银黄鹂本身的声音是带点侵略性的,素质比较突出,风格有些高冷,温润的EVO 1在一定程度上磨平了银黄鹂的棱角。虽然这套搭配在素质上的提升不明显,但中频音色变得柔顺平滑了许多,人声的距离恰到好处,细腻且自然,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独特韵味。低频方面,有银黄鹂扎实的硬素质打底,这套组合的低频扎实且富有凝聚力,能够很好地表现出鼓、贝斯等乐器声音的形体和质感。高频的表现相对内敛一些,但延展度还算不错,对于高频的一些细节也还原得比较好。这套搭配以泛流行音乐和小编制见长,在古典交响乐这块则受限于声场规模和动态表现,效果稍逊一筹。
对于古典爱好者来说,银黄鹂+EVO 10会是比较理想的搭配。换上EVO 10之后的银黄鹂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解析力十分优秀。中频部分偏直白且距离略远,密度较大且音色准确,相对更适合演绎器乐。低频质量俱佳,铿锵有力且毫不拖泥带水。高频延展位置较高,细节丰富,通透且细腻,明亮但不刺耳。声场规模较大且横向和纵向比例合理,定位精准,层次分明;动态表现颇有气吞山河之感,对于乐曲的强弱变化能够忠实地予以还原。用这套组合来聆听大编制曲目,会轻易被乐曲的氛围感和丰富的细节所吸引。
EVO系列的两条线本身并不难搭配,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对于人声党来说,EVO 1会给你不小的惊喜;如果你偏爱电子乐、古典乐等对素质和动态要求较高的曲目,EVO 10会是更好的选择。
结尾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会更加偏爱EVO 10。毕竟,作为一个歌单风格复杂,人声和器乐并重的烧友,我所选择的主力器材几乎都是均衡走向的,EVO 10吸引我的点也正是在于它过硬的素质、相对均衡的三频分布和优秀的器乐表现。除此之外,变化更多,外观更加亮眼的面板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当然,EVO 1凭借其比较典型的流行韵味,也许更加符合一部分喜好浓郁声音的烧友的需求。
在扎实的声音表现之外,EVO系列的这两条线还展现出了各种“小心思”,从包装到外观都经过精心设计,让人赏心悦目。考虑到其相对亲民的售价和时尚又有趣的产品形态,蛋蛋个人愿意推荐给年轻烧友们尝尝鲜,体验一下线材的魅力。线材在HiFi系统中也许只是小小的配角,但谁说配角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