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内容:1. 简要介绍; 2. 影视的国际性和民族性; 3. 影视艺术特性; 4.好莱坞电影;5. 几部电影
电影常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电视则被称为“第八艺术”。其他六种分别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白色幕布上放映了自己摄制的《火车进站》等影片,宣告真正的电影问世。这一天则被电影史学家们定位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它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当时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
世界电影三次重大变革:1.无声到有声(1927爵士歌王);2.黑白到彩色(战舰波将金号,浮华世界);3.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
影视艺术作为综合艺术,吸取了包括音乐,文学,绘画,建筑,雕塑,戏剧,舞蹈等各门艺术的精华。在电影诞生初期就有梅里埃的戏剧电影学派,好莱坞也出现过戏剧化电影美学观;影视艺术还向诗歌、散文、小说学习,出现像《城南旧事》的诗电影,像《战争与和平》的小说电影和散文电影、纪实电影等;它吸取了绘画和雕塑中的艺术规律和特点,例如《黄土地》和《红高粱》;而以印度电影为代表的电影吸取了音乐和舞蹈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影视艺术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和审美娱乐。审美教育:寓教于乐,通过电影引起人们思考,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认知:加深对文化、人生、社会、历史等的认识,文化交流等;审美娱乐:影视艺术使观众审美得到满足,精神愉悦,身心愉快。
影视艺术的国际性和民族性
1. 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
一些好的影视作品继承和发扬了民族好的美学和艺术传统,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等。
中国的武侠电影:产生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所彰显的侠义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在近代民族分裂的局面下,武侠电影促进人们团结一致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武侠电影“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等理念也反映了人们恢复正义安定生活的愿望。

中国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等体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

好莱坞的西部片:好莱坞的西部片有美国民族、社会和艺术特点,以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地为历史背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有《荒野大镖客》和《黄金三标客》等。

日本电影:黑泽明将日本电影推向世界,“武士电影成为日本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代表作品有《罗生门》和《七武士》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一战后德国出现表现主义电影,表现主义利用各种抽象的图形、浓重的色彩表现心理活动,其中著名的是《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其展现了德国战后社会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德国战后的民族性。
70年代在欧洲兴起的新德国电影运动:在德国电影式微的背景下,德国一批青年电影工作者向德国的旧电影宣战,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其中著名的电影之一是《铁皮鼓》。

印度电影:印度电影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其中歌舞盛行,以部电影中多段歌舞是常态,可见印度人对歌舞的喜爱。而电影中华丽的印度服饰和鲜艳的色彩也表现出印度电影的风格和特色。
伊朗电影、韩国电影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2. 影视艺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中国影视作品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表现在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反映,面对中国面临的多种社会矛盾,影视艺术家创造了多种作品,传达出了民族情感,把握住了民族精神。早期表现出外在民族形式的追求,5、60年代呈现出从外在民族形式的追求到内在民族气质的挖掘。《红高粱》广泛借鉴了世界电影文化的精髓,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气质。
电影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在思想内容上有不同文化审美需求的共同点,其中的民族精神既包含本国的基本精神,又具有现代化意识。影视艺术表现大众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如爱国意识、亲友之情、男女之情、自由平等等,这些共同的人性既存在民族性又存在国际性。
影视艺术特性
1. 画面
影视画面有两个基本特征:再现性,表现性
· 再现性:对现实物象的再现,着重反映客观特征,不仅是对现实的记录,更融入了导演的认识和加工。
· 表现性: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的主观世界反映外部的客观世界。
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包括景别、焦距、运动和角度。
① 景别








② 焦距





③ 运动 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75382934
推,拉,摇,移,跟
推:推摄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用这种方式拍摄的运动画面,称为推镜头。
拉: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用这种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叫拉镜头。
摇:在拍摄中,摄像机的位置不动,通过摄像机本身的水平或垂直移动而拍摄的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或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当不能在单个静止画面中包含所有想要拍摄的景物时,比如在拍摄开阔的视野,群山、草原、沙漠、海洋等宽广深远的景物时,摇摄就会发挥其独特的表现力。拍摄运动的物体,比如一群孩子在海滩边奔跑的画面,这时就需要摄影师利用摄像机的水平摇动来表现孩子们活泼欢快的形象。
移: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移动摄像是以人们的生活感受为基础的。
跟:跟镜头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跟镜头。
升降镜头: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到的画面叫升降镜头。
④ 角度
平视镜头:平角度镜头能让人产生中立之感。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我们都用这种视角观察世界。所以,平角度摄影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俯视镜头:俯角度镜头是从高处俯视被摄物,因而让被摄物看上去比较低微、陷入困境、容易上当受骗或者软弱无力。

仰视镜头:拍摄人物,仰角度表现高大挺拔的感觉,拍摄建筑物,巍峨高大的气势。

影视艺术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和色彩等。
构图由主体、陪体、环境组成。按照内部空间结构可以将构图分为平衡构图和非平衡构图,根据构图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将其分为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叙事所需的元素都包含在图中;
开放式构图:未包含所有叙事所需元素,需要依靠画外空间完成整体叙事。

色彩包括配置,变化和色调。
配置:色彩的比里、位置、面积之间的搭配;
变化:用色彩创造时空改变气氛;
色调:色彩总的基调。
2. 蒙太奇
2.1 蒙太奇的发展
大卫·格里菲斯采用分镜头的方式,多空间表现动作对象,他利用镜头的连接带来戏剧性效果,让蒙太奇有了审美效果。之后库里肖夫、爱森斯坦等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蒙太奇的美学意义并在实践中进行贯彻,让蒙太奇技巧到达了美学理论体系高度。
蒙太奇发展过程中著名的实验之一是库里肖夫将无明显表情的特写镜头与三个不同场景镜头连接,结果观众却给出了这个无表情镜头饥饿、伤感、欲望三种不同的判断。通过实验发现蒙太奇有着几个特点:1.单个镜头没有独立且明确的叙事功能,但将镜头组合在一起能产生意义;2. 不同顺序的镜头组合会有不同的意义。

2.2 蒙太奇的功能
① 叙述故事
② 表达情感:库里肖夫的无表情人的实验
③ 阐述思想:阐述抽象的思想观念。《战舰波将金号》通过石狮子不同的姿态展现人们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
④ 创造风格
2.3 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

2.4 长镜头
长镜头没有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但有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算是蒙太奇的一种特殊形式。长镜头的美学优势有叙述的完整性、表意的丰富性和画面的开放性。
好莱坞电影
1. 传统好莱坞电影1900-1940s
1.1 美国电影的早期探索1900s
镍币影院(5分钱)
鲍特——镍币影院最有号召力的导演——《火车大劫案》

大卫格里菲斯——默片时代票房记录——《党同伐异》

1.2 好莱坞的建立和美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1910~1920s)
1913年建立了类似工厂流水线的制片生产模式,是大制片厂制度的原型。参考:https://wenku.baidu.com/view/b741a921a5e9856a56126080.html?_wkts_=1671597624148
大制片厂制度四大特点:行业内垄断、分工细致、制片人专权和明星制。
分工细致:电影制作中有导演、编剧、演员、美术、摄影、剪辑、录音等,制作的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部门和集体进行操作。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也是分工明确。
1.3 类型片和美国电影的发展(1930~1940s)
类型片是按照不同类型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有着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片包括科幻片、爱情片、歌舞片、战争片、灾难片、动作片、喜剧片、西部片等。这些类型片满足了人们在美国经济大萧条背景下逃避现实的需要。类型片也是大制片厂制度下批量生产的商品。
2. 新好莱坞电影1950-1970s
2.1 传统好莱坞电影产业的衰落1950s
主要原因:经济因素(反垄断法)、政治因素(冷战的红色恐怖)、电视的出现、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大制片厂有自己的放映网,能够强行保证排片,完全占领市场。美国政府出台反垄断法,让这些垄断的电影公司不能对观众进行统治,也让质量低下的电影有亏本的危险。这使得大公司衰落,而独立制片制度崛起。
政治因素:美国国会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好莱坞十人案,大量优秀艺术家被迫离开好莱坞
电视的出现:电视观看方便,花费更少,选择更多元,吸走了大量电影院的观众。而好莱坞的公司不与其妥协,一方面拒绝向电视台销售影片,另一方面做大电影屏幕,电影内容上色情和暴力内容越来越多。
2.2 好莱坞电影艺术的新生1960s
60年代美国开始普及电影理论和电影教育,多所大学成立电影学院。这使得美国出现了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的导演。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个动荡的时代,冷战、肯尼迪遇刺、马丁路德金遇刺、民权运动、经济危机接连发生,同时电影的受众群体发生巨大变化: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成为主要观众,年轻的电影观众越来越多……这些事实让传统的好莱坞电影内容显得不合时宜。因此传统好莱坞电影开始向着新好莱坞电影转型。
2.3 新好莱坞电影的崛起与发展1970s
60年代末迎来了第二个辉煌时期,这个阶段的影片具有纪实的风格,且深受欧洲电影的影响,适应了时代发展。
3. 当代好莱坞电影1980s~如今
艺术特点:电影呈现出艺术化面貌,文化价值多元化、跨国、跨地区,拓展了类型片创作模式
当代独立电影:小成本,小群体,个人风格,当代美国电影艺术主要存在于独立电影中。
几部电影
1. 《红高粱》
由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张艺谋导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整个故事,增强了可信度和说服力。从我的视角看到社会的腐朽、十八里坡人们的斗争意识、天性的解放……影片通过颠轿、野合、祭酒、复仇等情节展现出敢爱敢恨、敢生敢死、张扬狂放的原始生命力。
内容:未过审。。。。。。

2. 《卧虎藏龙》
卧虎指李慕白和俞秀莲二人,藏龙指玉娇龙。《卧虎藏龙》里的人物多多少少是不自由的。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卧”是心蒙尘后自己给自己加上的束缚;玉娇龙的“藏”是被外界束缚,非其自愿。
玉娇龙最初被家庭、社会束缚,她不想循规蹈矩地嫁人,而是渴望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江湖生活。碧眼狐狸对玉娇龙也存在束缚。玉娇龙的心直到玉面狐狸和李慕白死之前都是自由的,而正是他们的死让她自由的心蒙上了尘。
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束缚更多地来源于两人的道德和责任。俞秀莲虽在江湖颇有名气,却被镖局生意所困。两人内心的自我束缚让他们虽然互相爱慕却没有走到一起。影片开始时,李慕白退隐江湖就是想放下过往,而当他快挣脱自我束缚时,又不得不去解决由送剑引起的一系列纠纷,最终因此丧命。
参考: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8866051?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3.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一个悲剧,是三个人共同的悲剧,是千千万万个人格认知缺陷的人共同的悲剧。段小楼、程蝶衣和菊仙三人分别表现了三种人:自我缺失,本我缺失和超我缺失。
段小楼是一个自我缺失的人。他有家国情怀,在戏里演霸王,在戏外向往霸王;但他缺少自我,小时候师傅叫他练功就练功,老婆不让他唱戏他就不唱,师傅叫他唱又唱,红卫兵让他揭发就揭发。
程蝶衣小时在妓院长大,母亲亲手剁其手指将其送到戏班就再无踪影。他认为自己是不完整的,但骨子里想做男人。但他的反抗被师傅、师兄和张公公无情地镇压,这粉碎了他的自尊,造成了他本我的缺失。他最后的拔剑自刎是对本我认知痛苦的解脱和对菊仙的谢罪。
菊仙对爱情有着向往,把对段小楼的爱当作寄托,对段小楼的爱从一而终,也只想着过安生的生活。当段小楼对红卫兵们叫道不爱她时,她的内心崩塌了。她没有真正的信仰和寄托,在遭到背叛时只能走向毁灭。
参考: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412311?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4. 《一代宗师》
影片讲述了叶问、宫保森、一线天等宗师的故事。存在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宫二和叶问之间的爱恨纠葛,暗线是宫保森和丁连山为代表的武林人士的生死浮沉。影片中借宫老爷子之口说出了影片的主旨: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武功;见天地就是见识各门派武学高手,了解自己的定位;见众生是让更多人学习武学,将它传承下去。
宫保森合并了八卦门和形意门并南下传艺,他打破了武术之间门派的闭塞,旨在让南北武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当时就宫家在做南北融合的事情,其他门派依旧是封闭式发展。宫保森固然知道其难处,所以和宫二说:“但凡一个人见不得人好,见不得人高明,是没有容人之心,人要过了山,眼界才会更开阔。”在引退仪式上,他说:“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叶问却说大成若缺,有缺憾才有进步。在马三投日后,宫保森说:"老猿挂印回首望",一是劝马三不要当汉奸,而是即使被逼无奈当了汉奸也要回头不忘初心,传承中华武术。宫保森以为外敌会打断武术的传承,却没想到宫家的武术传承的丢失来自于内部。
参考: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972680/

5.《公民凯恩》1941 传统好莱坞
故事由凯恩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玫瑰花蕾”引起,记者查访了与凯恩有关的人,揭开了凯恩的一生。《公民凯恩》突破了原有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开头类似悬疑片,后又像新闻纪实片一样介绍凯恩,当记者调查凯恩时又像是传记片,到苏珊演唱歌剧的蒙太奇镜头时又像是歌舞片……
凯恩的一生是由多个不同的回忆者的叙事中串起来的。其中很多场景违背了时间顺序,打破了电影常规的线性叙事,用多个视角表现凯恩的一生。
影片是开放式结局,彻底突破了好莱坞式清晰的结局,让观众有自己感受的空间。“玫瑰花蕾”的谜题让观众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而最后的“没有一个词能解释凯恩的一生”又增添了影片的模糊性,令人回味。影片除了故事结构和人物主题对好莱坞模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还在拍摄手法上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参考: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0566/

6. 《毕业生》1967 新好莱坞
影片背景设置在美国“垮掉的一代”,整个社会涌动着反叛的热潮,人们传统的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土崩瓦解社会充斥着浮躁、荒诞和荷尔蒙。
处于这一社会背景下的Ben一方面受到大量信息和观念的冲击,一方面怀着毕业后对自己人生的迷惑。随着Robinson太太对Ben的一步步诱惑,Ben最终与其确定了畸形的恋爱关系。在这段关系中,Robinson太太始终掌握着主动权,而Ben虽居于劣势地位,而且逐步开始与依琳的恋情,但他的态度一直飘忽不定,与太太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Robinson太太穿着丝袜跨过Ben的脑袋,这直接表现出Robinson太太在这段关系中不可置疑的主导地位。在Ben爱上依琳后,有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Ben历经艰难赶到婚礼现场并与依琳大闹婚礼逃跑后,Ben终于和心爱的人获得了自由,但随着坐在车尾的两人兴奋的喘息逐渐平息,留下的只剩下两人迷茫的眼神。

7. 《撞车》 2004 当代好莱坞
开始是看似普通的撞车事件以及几名有关的人,然后来到撞车事件发生的前一天。影片采用多线并行的交叉蒙太奇手法,向观众展现了几个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撞车》中充满各种矛盾:种族、阶级、性别和文化等。直观的展现是黑人小偷与白人夫妇间的冲突、波斯店主与墨西哥锁匠的冲突、白人警察与黑人导演夫妇的冲突等。
影片凸显了导演保罗·哈吉斯多年导演与电视剧编剧的深厚功底。短短三十六小时。数条故事线相互交错,人物形象饱满凸出。从雪夜的撞车开场,从雪夜的撞车结束。前半段作为矛盾的发酵期,铺垫了各种人物关系。警察约翰因医疗中心黑人职员的拖沓行事而在工作中对黑人导演夫妇泄愤。检察官妻子因家庭矛盾对身边的一切都大加挑剔、抱怨。警察新人因为对导演夫妇的同情与搭档闹翻。相较于现实而言,编剧用一连串巧合让人们彼此拯救,以最少牺牲者的代价完成了一个还算圆满的结局。警察约翰履行职责将之前骚扰的黑人导演妻子救出,消解了其心中的芥蒂。波斯老人被“天使”拯救,用空包弹发泄了心中的情绪,也避免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产生。偷盗汽车的黑人拯救了来自东南亚的偷渡客们。白人检察官的妻子因摔下楼梯与拉丁美洲女佣冰释前嫌。黑人导演与妻子在发生枪杀悲剧的车辆残骸前互通电话,重归于好。警察新人拯救了冲动状态的电影老板,却将一个无辜黑人青年枪杀。导演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观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满的人间。”但人们的压力在各种巧合下被消解。但产生压力的根源却依旧存在。波斯老人依然会被邻里叫做“阿拉伯人”,黑人小偷在善行之后依旧会重回旧路,白人检察官妻子的家庭悲剧并没有消失,锁匠女儿的“魔法披风”也无法使她真正远离危险。电影导演依旧是同事口中的“用白人词汇语法的黑人”。片尾雪夜的又一次撞车预示着又一次轮回的开始。也似乎向我们揭示了似乎只有再来一次“Crash”,才能使得这样的问题继续得到改观。

8.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背景设置在印度孟买的一个贫民窟。从小男孩贾马尔的视角,看到印度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密集的人口,常发生的暴乱,此外还有专做盲童乞讨生意的犯罪团伙,权势倾天的黑帮,黑暗的电视台,黑暗的警察局……影片一步步地揭开印度社会的真实一面。印度社会的黑暗面不仅从贾马尔的视角表现出来,还由那对请贾马尔当导游的美国游客见证。影片借由讲喜赢大奖的故事,反映印度底层民众艰辛生存状态。
在黑暗的背面,存在着亲情和爱情。
参考:http://news.sohu.com/a/527596185_120468357

9. 《天使爱美丽》
内心像天使一样古灵精怪 却自闭于个人世界的女孩——艾米丽,在拯救别人于人生苦恼的同时改变了自己的故事。
这部片子之所以好看,不单在于处处出人意表的故事情节,更在于它结合了一些悬疑和魔幻色彩。爱美丽所有的善举,都是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的。她像侦探一样,窥此别人的内心隐秘,然后又以秘密的,甚至有些孩子气的捉迷藏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一系列义举。悬疑、侦探,这些因素,构成了充分的悬念,使得观众欲罢不能。尤其是她在与心爱的人侦查反侦查的情节中,充满了喜剧的魔幻色彩。我们看到人像雕塑,向男主人公眨眼示意;四方联照片上的四个一模一样的男子争先恐后地为他出谋划策,我们还会看到爱美丽泣不成声地观看荧屏上播放着自己的葬礼……真真假假,亦真亦幻,当真是妙不可言。

10. 《飞越疯人院》
电影中的疯人院就像我们身处的社会,疯人院里的护士就像冷血制度的维护者,而身处其中的病人就像我们。在男主人公到来前,疯人院里秩序井然,病人每天接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随着和谐的表象被男主人公的到来打破,病人们眼神不再空洞,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感。前后对比显出疯人院的规章和制度扼杀了病人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精神。男主人公的出现打破了疯人院的制度:挑战护士的权威,申请看比赛,翻墙带领病人们去钓鱼,在疯人院里开派对……而当制度受到威胁的时候,疯人院假仁假义的伪装终于被撕下,而反抗者被其变成了真正的疯子。影片中的饮水器暗喻着制度,男主人公没有举起饮水器预示着他打破制度的失败,而受他勇气和精神感染的chief最后举起饮水器砸碎了窗户,象征着疯人院制度的高墙终被打碎。
参考: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4857262/

11. 《菊次郎的夏天》
说实话,尽管这片子好评如潮,但我还是不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