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 | 穿行于大街小巷,就为了吃碗面!

2021-12-20 14:58 作者:小猪好吃喝  | 我要投稿

随便分享(瞎评)20家上海小面馆!

因为很爱吃面不爱吃饭,有时候被疑问究竟是不是上海姑娘?“吃”在上海话里是喜欢的意思,但凡上海人喜欢的,无论什么都能“吃”。梁老先生说:“其实面条本身无味,全凭调配得宜。”

上海面馆数不胜数,很难说哪一家就是最好的。因为都不算贵,作为面食爱好者,我可以经常找面馆吃,好吃的话再去,不好吃的话拉黑,当然也遇到过品质下降的,比如金杨日益发甜的汤头,比如逸桂禾给我上了一碗温吞的阳春面,只好去隔壁大肠面及时补救。

如果大家有喜欢的面馆可随时给我留言,我也会亲自去吃吃看。


No.1 大肠面

大肠面

不知从何写起,那就从家附近光顾频率最高的一家面馆说起吧。大肠面早已名声在外,其实不用过多推荐,只不过我是打心底里喜欢这家的大肠。自从我家2001年搬至附近,业已20个年头,只要每天开门,食客必定从四面八方涌入。

老板在后厨忙得汗流浃背,经常看到他不是赤膊上阵便是背心短打,最厉害的莫过于这里的阿姨,记性好得令人惊诧,你最首要的任务便是找到座位,入座后只需告知想吃什么,不一会儿阿姨们竟可以按顺序将不同的面端给不同的食客。

每次吃一口这里的大肠,都忍不住感慨:“天呐,为什么这么好吃?”已经被反复按摩搓洗的大肠,经过调味焖烧之后,仿佛被赋予了神来之笔,肥而不腻,韧而香糯

老板和阿姨说大肠都是每天凌晨就要进入洗浴模式,为什么要那么早?我想一来是要将这些下水洗净,毕竟是味儿重的部位,翻来覆去得把油脂和垃圾彻底清除,二来这里的大肠面销路实在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

上了年纪的爷叔直接放弃店内等位,路边自行“搭台”,排在我身后的年轻游客直接惊呼道:“太机智了吧!”随着新媒体的日益盛行,本就是老牌网红的大肠面更加不缺客源,哎,现在每晚卡点过来更是吃不到了!

大辣烤”——即大肠辣肉烤麸,是老食客的经典标配,汤面和拌面皆个人口味。这里的菜单一目了然,门口菜单白板一贴,方便大家边排队边想好吃什么,不然犹豫半天浪费时间,而我最喜欢的组合是大肠辣肉拌面,经常端上来都只见浇头不见面。

毕竟是大肠,吃多了难免会单一,透着辣劲的“非典型本帮”辣肉真是活泼,两者相得益彰,配上我喜欢的拌面,一碗很快就能见底。这家的面条偏硬,如果喜欢软一些的最好提前告知,或者点汤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偶尔尝试了一次大肠烤麸拌面,我觉得终究差了口气,这家的浇头口味绝非本帮口味,就连烤麸都是咸鲜味,金针菜、黑木耳和烤麸吸收了红烧汁水不假,只不过和我的大肠面非最佳搭配。

昨天过来又点了一碗大肠辣肉拌面,结果多收了我几块钱,原来是又涨价了,好在可以手机支付,只不过这下要减少过来吃面的次数了,毕竟工资没涨。不像宝泰和卢香纪的每况愈下,但大肠面我逢人还是要推荐。

大肠面

📍复兴中路59号


No.2 富祥面馆

如果不是特意寻来,一定是会错过这疑似快要拆迁的门面,虹口地区日渐改造,也不知道这家面馆还能营业多久。老板定下的规矩:只做早市和午市,碍于这家面馆的营业时间,我只能周末一早地铁赶来,避开工作日的人流更好,听闻平日人多混作一团乱。

小店真迷你,两三张桌子,各式浇头却被整整齐齐一字排开,与其说是浇头,不如说是各种炒菜,等面不一会儿功夫,好些附近的阿姨过来打包浇头,狮子头、红烧肉、腰花和猪肝等,连周末都不舍得下厨而是过来买现成的,可见师傅炒菜功力了得,是受到上海阿姨认可的。

我点的葱油拌面,另外加了腰花和大肠,因为浇头是现炒的,端上来色泽诱人不说,还有隐隐的香甜,是洋葱!与外面常见的青椒不同,这家搭配腰花和大肠用的都是洋葱,煸炒出甜,增鲜不少,端上来前不忘撒了一撮小葱末。

腰花极为出色,我喜欢腰花却又怕点,或许是被多次点单后的中伤吓坏了,这家的腰花真想打包几份带回家,斜切纹均匀,爆炒速度快,最关键的是新鲜,要是不新鲜一切白搭,简单的酱油等调味,所谓镬气一看是否猛火爆炒,二看师傅经验和手速。大肠虽好,却完全被腰花的风头盖去了,脆嫩饱满,一口下去竟还会流汁

小宽用作葱油拌面实则不多见,大部分不是细面便是小圆面,吃拌面的时候,我从来只关心速度,第一口下去略淡,结果老板给我又加了一勺肉汤,这下满意了,一口接一口,或许是小宽的截面更能吸收酱汁,而且肉汤本就是浓缩的精华,虽然葱香味被掩盖了,但绝不妨碍我对它的喜爱。

可以单点的灵魂肉皮,如果来这里千万别错过,这可是五花肉上我顶喜欢的部位,家里也做红烧肉,只不过量少总归味道差些,这里的红烧肉都是一大锅一大锅,肉香味一不小心就窜出来,仿佛在诉说自己有多美味。糯叽叽的肉皮,夹起来还在滴汁,是不是养颜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一口气能吃两块!

不锈钢盆里装满了各色浇头,难怪工作日的盖浇饭生意尤其好,我心里想的是,下次要来吃吃看那个如拳头般大的红烧狮子头,而且一定不选工作日来凑热闹,年纪大了就想好好吃面,想起来附近还有家类似的老周面馆,但实在不能与富祥相提并论。

富祥面馆

📍武进路244号


No.3 奥灶面·黄鱼面

这是一家老店了,原来开在博山路上,由于位置较小、停车等各种原因,搬到了这里,现在室内室外能容纳将近百人,凭收银条可以免费停车两小时,出门吃面再也不怕被贴罚单了,哈哈!家住浦西,所以我几乎不涉足浦东,要不是为了吃这里的面,人生之中来浦东的次数扳指可数。

新店装修古色古香,室外竟已坐满,室内也有不少人,仅仅是周末上午,并不是用餐高峰,吃奥灶面的人不在少数,我是看了不少人推荐,临时换了主意。

端上来的葱油拌面乍看之下并无特别,我有些后悔了,但拿起筷子拌面的时候,细面、色泽、酱香、葱油,渐入佳境,吃第一口的时候你就明白了,有些时候不能光看最初的表面,面条根根分明,任凭酱汁穿梭,不多余不厚重,差点忘了我还点了现炒猪肝浇头。

价目表其实一目了然,除了现成的冷浇,还有各种大家喜爱的本帮现炒浇头,浓油赤酱的猪肝映入眼帘,刚出炉可还是热乎的,青红椒的点缀让色面更和谐。均匀不算薄切的猪肝滑嫩甜口,透着酱香,不像外面有些地方裹粉太多,亦或是海鲜酱等调制而成的浓稠。

什么叫黄金炸猪排?这家还真是可作参考啊,猪排由面包糠包裹后,经油炸出炉的外衣,竟可以如此金黄动人?配一些辣酱油,一口下去,白嫩的猪排还渗出些肉汁,此时辣酱油的滋味融入其中,那叫一个实在。

还没吃黄鱼面和奥灶面呢,却已经颇为满意,看样子得特地再来几次。

奥灶面·黄鱼面

📍居家桥路537号3幢1层


No.4 上面坊

东诸安浜路上的一家小店,有趣的是这家店另辟蹊径,专做“鸭”。酥鸭大面,其实是一种来自湖州的小吃,前两年有段时间,这家店流行过一阵,我也是造访者之一,结果吃了几次还介绍朋友一起来,把鸭做好已是本事。

面馆虽小,但环境十分干净,既不刻意却又温馨,除了四张桌子,还有一排靠墙座位,来吃的人多半会点套餐,不用动脑子而且选择甚多,当然好!我向来是贪心的,套餐不够,单点来加。

出品皆为清炖的做法,最考验的莫过于食材本身的新鲜与否,沐浴着淡黄色汤头的鸭肉十分酥烂,最外层还用细细的棉线扎紧,此做法让人联想起真如羊肉馆的红烧羊肉,而鸭掌和鸭翅入口便是骨肉分离,鸭胗特别饱满,吃起来真有肉感,百叶包不算特别厚实,里面的瘦肉似乎是为了点缀外层的百叶而生。

鸭汤鲜美,我一口气喝了很多也不觉油腻,只是加了盐和葱花,没有难以忍受的鸭膻。这里的面条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拌面,一种是汤面,我第一次点了汤面,但汤面是半汤面,煮面的时候加进了很多水,因此失了几分风味。于是我改点拌面,因为下得到位,有些许咬劲,并且拌入了鸭油之后更是有一种鸭从中来的愉悦

有时候一个人来也不会觉得尴尬,吃完后喝一杯店内提供的大麦茶,舒服。

上面坊

📍东诸安浜路178号


No.5 220辣肉面馆

最近人民广场又开了一家220辣肉面?搞了半天我以为就是“引进”,比如国外电影引进到国内,外地奶茶引进到上海,原来杨浦区面馆也可以引进到黄浦区啦,先进!多少人因为路途甚远放弃了这碗辣肉面,如今引进的办法倒是给大家提供了便利,不过商业化的味道我个人不太喜欢。

好几年前,我真的坐着220公交车,从老西门终点站到杨浦区终点站,就为了这一碗辣肉面,不敢说自己是面痴,但我从小被我爸培养的就爱吃面食。原本叫“争强饮食店”,现更为人知的店名应该是“220辣肉面”,之前还传出关门歇业的消息,好在后来老店新开,排队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啊!

辣肉可以半客点,这亲民的选择俘获了不少人的青睐,一碗面基本三两给足。对于辣肉,我更喜欢肉丁,但220的肉糜仿佛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因为不是用绞出来而是剁出来的肉糜,保留了口感的同时,又吸收了更多的酱汁,辣肉经油煎之后的飘香,虽然看上去是红油,但吃起来不会太辣,反而是一种鲜咸带甜的口味,轻轻一咬,辣肉糜的香味在唇齿之间四溢。

不得不提的便是这里的兰花干,不仅老板推荐,食客更是喜爱,我因此也点了一块。本身卤制过的兰花干早已入味,这下泡在辣肉汤里,更是提升了不少嘛,就像每次吃火锅我喜欢点冻豆腐一样,兰花干对汤汁的吸收力如同海绵,简直是集精华于一身

喝一口面汤,微辣的刺激令人舒服又过瘾,这里的面条不是那种软绵无力的,而是非常有劲道的,所以一口汤一口面,吃完微微出汗的感觉,忘却了琐碎的烦扰,似乎放松了不少。

现在的220环境真是改善了不少,开了三十多年,价格涨幅还能接受,就是太远了。

220辣肉面馆

📍松花江路2号


No.6 姆妈面


“姆妈”在上海话里就是“妈妈”,比起本溪路,我更爱山阴路这家,或许是因为附近有老建筑和名人故居,总觉是一条有故事的路,而店内有老板介绍,一个地道的80后,想要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老上海的味道。

进店因干净的环境而心生好感,中午时分,好些附近的居民来吃面,差不多十二点就座无虚席。墙面上尽是老上海童年的故事,画风是朴素的,有趣的。收银处阿姨一刻不停,队伍也开始变长了,我眼前还有个阿姨,目不转睛,手速很快,不停包馄饨。

吃过了夏天的冷面,这次就选了自己喜欢的葱油拌面。没想到这家可是拌好端上来的,不忘给了焦葱,用的细面,真的是细面,更没想到的是富有口感,亏得下面师傅用心了。空口吃的拌面,有姆妈的味道,细腻且收敛。

千万记得要点现炒浇头,尤其是猪肝啊!酱爆猪肝,肉眼可见的厚切,厚厚的小块,似乎穿上了浓油赤酱的外衣,泛着油润油润的红光,入口是刚断生的嫩度!我赶紧把猪肝统统拌入面条之中,盘底不多不少的酱爆汁水给拌面多了一些润泽,不再止于收敛,而是多了丰腴。

想来提前拌好拌面这件事,果然是有家里爸妈的风格,面条软硬度也可以自由选择,加入酱爆浇头的面条更不会黏连,可以不紧不慢吃一碗面了。

姆妈面

📍山阴路18-20号


No.7 鲜味面馆

前阵子被好友推荐了这家店,据说常踞虹口区面馆第一名,原来人家已经开了三十余年,于是那周末虽然下雨,我都横穿上海到了临潼路,装修的确是走过路过的家常面店,几张简陋的桌子,我就是冲着牛舌拌面来的,毫不犹豫点单入座,我变东张西望起来,看到里面自取的调料,咸菜和满是土豆的辣酱啊,完全不上海,反倒是有些川味儿。

如好友所言,果然是毫不吝啬的牛舌盖面,薄片薄切,用来形容这里的牛舌还真是贴切,软嫩之余,似乎有草药香若隐若现,我觉得软软的跟拌面很适合。

葱油应该是每日现熬的,似乎少了酱油的拌面里并没有少了葱香味,以为不够味的拌面咸鲜味却是自然,一碗面条我觉得少了,老板说可以免费加面的,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面条有种温柔的感觉。

浸润了葱油的牛舌又有些不一样的妩媚了,难怪得薄切!

既然是牛肉面店,自然是有自己熬汤的功力,如果是6点开门营业,我猜至少得提前三个多小时熬汤,牛骨、牛杂和牛肉等食材舍得放,才能喝上这碗咖喱牛骨清汤,香菜葱末可随口味自行添加。

原来老板一家还真是四川人,虽然口味已经本土化了,可那辣酱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这两年物价飞涨,这碗面也只是涨了两块,难怪深得附近居民喜爱。

鲜味面馆

📍临潼路57号


No.8 明呈黄鱼面馆

上海总有一些很拽的老板,比如辣肉丝,比如明呈,他们都上过各种凶悍老板榜单,但说起黄鱼面,我觉得这家做得可圈可点。比起某些徒有虚名,且上了必比登榜单的黄鱼面,我觉得这家实力更胜一筹。

据说2010年刚开业的时候,老板和员工一共就三个人,2015年的时候,厨师已经有十一位了,一度被称为“上海最好吃的黄鱼面”,是不是最好吃我不敢妄下定论,我这辈子还要吃很多面的!

过来吃黄鱼面总归没错的,这几年价格也是略有上涨的,关键是这家店面看起来实在简单,简单到有点简陋,所以来吃的人觉得贵,心里就会觉得你凭什么卖那么贵呢?我第一次来还点了小碗黄鱼面,专门为胃口小的姑娘定制的,结果吃完我就后悔了,足量的小黄鱼和鱼骨汤啊,我怎么没点大份呢?

后来我就再也没装过淑女,进门就要点黄鱼面,或者黄鱼蛤蜊面,黄鱼蛏子面,哪个肥美就点哪个,再加上用黄鱼鱼骨熬出来的白汤,只需要些许雪菜,就已经鲜美无比。为什么雪菜和小黄鱼如此搭配呢?发现这个组合的人真是厉害。

某一次老板推荐说自家的酱爆用料甚好,我就心血来潮点了酱爆鳝丝虾仁拌面,虾仁只只饱满,凭实力说话,鳝丝弹压也不假,只不过这咸口未必适合我,并不像浓油赤酱的调味,我倒宁可来勺糖,是不是刚好?哈哈。

倒是面条,专门定制的,没啥毛病。真的,你很难给明呈扣分,你说他环境不好,但是餐具都经过消毒,你说他服务不好,但是我每次去老板也都会讲解黄鱼面的组成,你说他黄鱼面一般,那我觉得上海真的很难有好吃的黄鱼小面馆了。

终于登场了!每次有好友说来吃黄鱼面,我就忍不住要推荐一下黄鱼春卷,虽然价格看涨,但品质精良啊,多花点钱我觉得值,炸得外皮脆香,里面可是货真价实的剔了骨的小黄鱼肉呐!偶尔路过我还会点三根黄鱼春卷。

古宜路上有分店之后,我还是喜欢去斜土路的老店,规矩和要求不少,反正我就是喜欢这里的黄鱼面和黄鱼春卷,比瑞福园的棒打黄鱼小馄饨更鲜,比大时代何师傅的黄鱼面更活,远远甩开现在阿娘面不知道几条马路了。

明呈黄鱼面馆

📍斜土路1370号 / 古宜路186号


No.9 老地方面馆

每次来到襄阳南路,一说吃面,走:“老地方!”这样的条件反射是多么自然和不动脑子。从1993年开业至今,竟然日日朋客满座,怎么看都顶多而是多平米的小面馆罢了,却是很多人的“老地方”。

门口营业时间写得很清楚,早市、午市和晚市,而且早午和午晚间隙得备料所以也不营业,要是起晚了准得扑空,不过依旧有食客欣然前往,就为了吃一口面,店里是有规矩的,等位的人得在门外等,这点我就很认同,不然吃面的人急吼拉吼,总觉得被催着非得快点吃完不成。

多来几次之后,我深谙其中的“潜规则”,轮到我进去入座之后,我就目不转睛看着老板娘,等她忙完前几个人的点单,才有空搭理我,你看隔壁爷叔多半要点“爆三样”,爆三样是指猪肝、腰花和肉丝,算是这里的招牌之一了,阿姨们反倒是对青咸菜目鱼更有好感,清爽好吃又不容易长胖

以葱油拌面见长的面馆,自然是要点拌面,这家汤面就普普通通,浇头就看有什么吃什么,毕竟生意太好,有好几次报出了一堆浇头后被告知“不好意思,那几个买完了!”我立马回头继续看菜单,在有限的品种里动足脑筋选择。

比如最近一次去,想吃的爆三样、炸猪排都售罄了,那就黄酱和辣酱候补。“辣蓬蓬”的辣酱和有点甜的豆腐衣包肉,也是有点满足的。

重点想推荐一下这里的葱油拌面,炸酥的小葱,熬过的葱油,多轧两次的面条,再加入酱油等调味,这一碗葱油拌面是可以被我空口吃完的,而且是一气呵成,现在拌面做得好的太少,大多都是顾此失彼,曾经遇到最离谱的一次连面水都没有甩干。

今年夏天的限定浇头——牛肝菌肉丝,因为食材贵一些,这份浇头并不便宜,胜在牛肝菌的脆度、肉丝的甜味和辣椒的清香确实融为一体,我一直觉得这里的浇头没有特别突出,但每一份都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坚持。

爆三样也好吃,青咸菜目鱼面更惊喜,关键是食材每日新鲜选购,老板娘记性没有以前好了,有几次也会忙中出错,其实用笔记一下有何不可?我还试图错峰去吃面,结果因浇头卖完便失望而归。

老地方面馆

📍襄阳南路233号


No.10 沪西老弄堂面馆

如果不是跟着导航找“定西路685号”,第一次来的人很那找到藏在这条路上的沪西老弄堂面馆,比如我哈哈。沿着弄堂往里走,方能看见“老弄堂”的招牌。靠墙的一边有记账木质折叠桌,墙上挂着小黑板:“只想做一碗好吃的面。”

面馆前身是老板的奶奶在虹口区支起的小面摊,这个老弄堂面馆地方不算小,但是很关注细节也很干净,我当然点了招牌推荐,找到门口的折叠桌坐下。

第一次发现这碗面标配是足足四两,无论是加了蛤蜊和香菇的猪肝拌面还是颇有特色的辣肉面,老板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创新,不过依旧保留了老上海那种浓油赤酱的风格,但味道却更为鲜甜些。

原来,辣肉糜和肉丁可以在一碗拌面里和谐共处,辣油微微泛光,不浑浊,却清透

我一筷子夹起猪肝和拌面,无需多言,微甜的酱汁裹住定制的面条,细细的,微软的,蛤蜊和猪肝的携手并进原来是这样的啊,解了吃内脏的念想,又被蛤蜊带出了小鲜,似乎是某位中年食客提出加入香菇更健康,我倒觉得口味上有些多余。

还有慕名而来的食客嫌弃猪肝太薄,我心想薄才嫩,才更容易寡汁,而且每次饭点都是人满为患,这家店却很讲究后厨和服务员的节奏,服务上太值得表扬,完全摒弃了国营老字号的漠不关心。

不知不觉,老弄堂又开了两家分店,离家越来越近,我也忍不住跑去吃了两次,比起火候拿捏不准的腰花,普普通通的炸猪排,倒是大肠做得颇有特色,那一层如同风衣似的酱汁,让大肠入味有香甜的魅力,再配上一碗葱油拌面,吃饱出门晒太阳。

出门前,店员还不忘寒暄几句,如果想找寻一些渐行渐远的弄堂回忆,我更推荐你们去定西路老店。

沪西老弄堂面馆

📍定西路695号101 / 雁荡路99号103 / 广东路500号102


No.11 味香斋

“麻酱拌面?”

“2两3两?”

“听不清,讲清爽点好伐!”

每次来都有一种要进入战斗模式的紧迫感,这实在不像个正经吃饭的地方,挤迫、闷热,只是一切不适的一小部分,但每次想吃麻将拌面,我竟然不假思索就要来这里!

小小的门面,保留上世纪的味道,每每走到淮海路雁荡路口,我就能望见排起的长队,进门买筹码倒没什么周折,但等位就需要很久,真的很久,收银阿姨的态度,也称不上态度。然而这么多年,各大面馆榜单里,总少不了味香斋的一席之地。

啊!麻酱拌面呼之欲出,顾名思义,麻酱是用芝麻酱和花生酱混合调制而成,各家有各家的做法,只不过味香斋的尤为出色,浓郁、醇厚、细腻。顶上那一把鲜绿的葱花,配上香浓的红油,我真是愿意醉倒在此碗麻酱面下。我赶紧拌开面条,隐隐传来一丝丝肉香,不知道是不是我饿过了头,总之十分迷人。

因为细面,三百六十度全程与酱料的拥抱,这三两面不一会儿就见底了,且满口留香,忍不住想控诉腔调面的麻酱拌面,简直让人在麻酱汤里捞面吃吧。

满满又实在的辣肉,来的老食客对此款浇头颇为偏爱,真的辣!肉质丝毫不柴,吃起来特别过瘾。

经历过八十年的小店,为什么不能好好煮一碗认真的咖喱汤?牛肉汤分两种,大碗的是“牛清汤”,只有葱花。“小牛汤”里有几片牛肉,碗小,但价钱是一样的。不过店里挤满的上海本地老爷爷老奶奶似乎完全不介意。

来这里就是吃面的,而且你只有不多的几样选择:麻拌、辣酱、炒素、咖喱牛肉、焖蹄……还有素什锦,“锦”字永远写成“巾”,反正麻酱面是能让我是不是来光顾的,咸中带点甜,厚薄均匀,苏式的小细面,软硬适度,堪称一绝

味香斋

📍雁荡路14号


No.12 清真永丰面馆

知道这家店的人应该不多,坐落在吉安路,门面可以说是毫不起眼,我在老西门念初中,那会儿跟同学们偶尔会来犒劳自己一顿,现在看到的清真永丰面馆的招牌是重新换过的,门口的菜单也由绿色变为红板打印体。

长脚老板为人非常和善,自从插队落户回沪之后,一直经营这家小店。最早的菜单是老板手写的,而且位列第一的就是“红烧牛肉面”,当然不是说红烧羊肉面不出色,而是因为羊肉面只在冬天供应,相比之下牛肉面是我们一年四季能吃到的,现在的菜单已经是最新一代版本了。

我是一个极爱拌面的孩子,不过在这里还是首选汤面,因为这里的汤面用的是清真风味的咖喱汤底,咸鲜之中满是牛肉香味,且不同于外面的成色,颇有汤清味浓之意。鲜美却不抢镜,那阵香味却又在舌尖徘徊不去。有顾客抱怨说汤偏咸,请问若汤不咸一些,面条的滋味岂不是淡而失色?两者本应配搭才好。

极好的半筋半肉部位,绝不是本帮的偏甜口味,而是带着咸鲜的酱烧滋味,在外面几乎没有吃到过类似的调味。数了数,差不多有七八块,而且每块都是饱满扎实的分量,不容小觑。

我喜欢这里的牛肉口感,不是台湾版的酥软,而是牛肉的紧实口感,每块煮得火候拿捏甚好,依旧保持夹起完好的状态,越嚼越能感受口腔内的属于“牛”的肉香,十分入味。另外,在这里吃过的五香牛肚,百叶结,拌面也是令人心安的味道。

按照长脚老张的说法:很多所谓的百年老店,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人,配方,工艺……早就变味了,哪天吉安路拆迁了,清真永丰或许就真的要消失了。这家真是本人非常推荐的一家本帮清真面馆,从汤,面,浇头,处处流露出几十年如一日的“细节”讲究,它不是那种让你瞬间惊艳的滋味,而是温吞的,浸润的,让人忍不住胃口大开

清真永丰面馆

📍吉安路254号


No.13 金玉秋牛肉面馆

有趣的是,这家竟然还是清真店,我也算吃了不少上海清真面馆,如之前推荐的永丰,还有浦东旺泉,淮海路的顺和,至少都小有名气,金玉秋还真的默默无闻,低调程度可见一斑。

从江浦路延吉路搬到黄兴路之后,整个环境一下子升级换代了,早前连门面也找不到了,然而吃过这里的牛肉面,真是顺着味儿还想再来。

店内依旧只有几张桌子,大桶里是不停熬煮的牛骨牛杂汤,真是飘香至方圆几公里外了,最受欢迎的是B套餐,即红烧牛肉拌面+牛腱汤,虽然涨价至35元一份,可来吃过的人都愿意为此买单。

拌面色泽不仅诱人,我更是对着红烧牛肉欢呼雀跃个不停,许久没有见到如此豪爽且红烧颜色很正的牛肉了,纹理也很清晰,入口能感受到牛肉的酥软并非干柴,旺泉虽大方,但偶尔煮过头就容易塞牙,深褐色的牛肉有一股属“牛”的肉香,自然不做作。

差点就被牛肉给喂饱了,充满酱香的拌面,趁热吃才是最佳状态,锃亮的面条不仅仅是好看,入口绵软之中有力,微甜之中回香,确实有点本帮清真派的样子。

惊不惊喜?如果你以为配拌面的汤跟味香斋类相似的话,那真是大错特错了,牛腱汤里至少六七片规规矩矩的牛腱子,比起拌面里的牛肉,汤里的牛腱肉显得更加青春活力,越喝越上瘾,结果一不小心喝完了

快离开的时候,陆陆续续有食客过来点B套餐,不满足的话还能打包各种牛肉牛肚回家呢。

金玉秋牛肉面馆

📍黄兴路1100-7号


No.14 老上海面馆

“不好意思,我们周末不营业。”说话的是胖老板,上海80后,夫妻俩中午根本没有闲暇可言,一到中午十二点,附近的白领组团锅来吃面真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上海本地食客,你看一眼浇头,心里大概有数了,酱爆猪肝、腐乳肉、糖醋小排、红烧狮子头等等,个个都是经典的本帮浇头。

走在街上,用“老上海”起名不在少数,而这家位于长乐路的面馆并不显眼。店内环境非常狭隘,有种毛坯房的感觉,最里面便是每日新鲜出炉的现炒浇头,左右两边是为数不多的座位,说实话得赶早。

先确定好拌面,等端上来的时候,我二话不说直接要了酱爆猪肝!

天呐,不敢和猪肝对视,我怕我会爱上它,用青蒜爆炒的猪肝实在大片,是在各家吃过面馆里绝对属于又大又厚的,酱爆调味是酱中鲜甜,没想到吃过那么多猪肝的我还是忍不住要夸一下这家的出品,“老上海式入味”,色香味俱全,大抵如此

喜欢吃拌面,一到手就忍不住开始拌起来,葱香味之中更多融入了猪肝的酱汁,细面是细面,但不算特别细,吃透了甜味,应该是富得流油的一碗面了,除了碗底多了一层油之外,无需挑剔,这味道还真是比家里要好。

吃面的时候,拼桌难免,我对面的小哥点了红烧大排和糖醋排条,看得我馋涎欲滴。原来老板是从静安饮食公司出来的,难怪做得上海风味有模有样,总之千万不能带我北方同学来吃,一定被骂。

老上海面馆

📍长乐路688号


No.15 老郎特色牛肉面馆

好多年前,我是在美食节目上看到的这家店,于是收藏好等时机就去。不说好坏,单凭能开三十多年的店,我个人都有些佩服的,我也想开小面馆哈哈,不过这家店24小时营业,我估计是体力撑不住的。

店铺位置换了好几次,这下终于在延长西路安定了,敞亮的环境,明确的价目表,老食客依旧要来,像我这样慕名而去的就少了,现在年轻人喜欢猎奇,不喜欢这种老口味了,点了牛舌拌面便找地方坐下,最近因为鲜味所以看到牛舌忍不住想点。

脆!对,入口是脆的,这是牛舌刚好断生的新鲜口感,我在鲜味没有感受到,但是老郎做到了,略微透出的粉嫩色,也是最佳证明,突然想去隔壁便利店买一罐啤酒,这不就是一个好吃美味的下酒菜吗?

咖喱?浓郁的咖喱风味?上桌前竟然毫不手软撒了大把的胡椒粉,伴随着搅动的频率,一股子“河南”味儿直冲,面条不是那种细面,而是微透的粗面,虽然缺少韧劲,但更接近粗米粉的感觉。因为有了自制的咖喱汁,这碗拌面可以说是非常狂野了,一口脆牛舌,一口粗面条,豪爽,好爽!

点罗宋汤的人不在少数哦?原来是他家的特色,看样子下次试试看罗宋汤好了。

这是老郎,不是老狼,如果你不喜欢重口味,或者不喜欢粗米粉的口感,也不用特地前往,就近的话值得一试。

老郎特色牛肉面馆

📍延长西路646号


No.16 长顺面馆

长顺面馆搬家的第二天,我就来了!夫妻俩开的小面馆,一开就是好几年, 之前因为拆迁,所以换到了附近的店面,环境其实很普通,但非常干净,一眼能见到底的空间,放不了几张桌椅,每天中午晚上客流不断,所以它的口碑完全靠实打实的味道撑起来。

来得早,新鲜浇头还没出炉,来得晚,想吃的浇头都卖完了,我太难了!

每次来,我都喜欢点拌面,他家拌面可有趣了,十元拌面是店里网红!,别看只是光面没有浇头,老板在葱油的基础上还加了猪油。浇头换着吃,猪肝、大排、小排、大肠……最喜欢的是猪肝的脆嫩和大肠的浓郁,连送的汤都是紫菜虾皮,这份认真值得很多商家学习!

坐在店里等待的时候,老板炒浇头总能把我勾引的馋涎欲滴,这几天又想去了!

长顺面馆

📍九潭路53-6号


No.17 海鲜公富面馆

周末出来找面吃,前阵子开海了特别想吃海鲜面,正好坐着新开的15号线一路晃过去,这家海鲜面馆开在大路转进去,我差点没找到,门面不大起眼。

可能周末很早,只有我俩,直奔海鲜面,结果阿姨说,手工擀制的面条分粗、中、细不同规格,麻烦选一下。我这种选择综合征纠结了半天,最后要了中粗的手擀面。

海鲜汤呈现奶白色,还没喝就觉得很鲜,还撒了一点咸菜,配以白米虾、蛤蜊和小黄鱼,红的、黄的、绿的,特别好看。

小黄鱼先过油,再同小海鲜一起煮,蛤蜊肉特别有弹性,小黄鱼的蒜瓣肉,没有腥味,白米虾入口鲜美,配菜的娃娃菜甘甜,鸡蛋香嫩,手擀面弯弯曲曲,吃起来还真是有筋道,一碗下去,真是鲜到挑眉! 

闲聊起来,老板是温州人,有十分新鲜的海鲜供应渠道,而且对口味很有要求,真是除了远没毛病!

海鲜公富面馆

📍嘉定区曹安路1658号


No.18 钱祥宝辣肉面

某周六一早,我跑了一次普陀区梅川路地区,为了吃一碗据说是最正宗的老上海辣肉面。 

从地铁站下来,我开着手机导航,骑着共享单车,终于摸进了一片萧条的小区内,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有辣肉面馆的地方,我左顾右盼了一会儿,试探性走进去,绕来绕去啊,终于看到了这个小小的门面!

白板上的菜单一目了然,可选择并不多,除了招牌的辣肉面之外,只有素交面、咸菜素鸡面和肉圆咸菜面,另外还有几个可选浇头, 第一次来,我要了传统辣肉汤面。

端上来的辣肉面是用黑色磨砂日式面碗装的,倒不是用传统街边小店的瓷碗,不过这里俨然是深夜食堂的装修风格,汤匙、面碗、筷子、桌椅和氛围等等都不经意流露出日式的简约之意。

这碗辣肉面略带油花,粒粒分明,漂在红亮的面汤上,辣肉丁大小均匀,面条摆放算是整齐,旁边配有一把咸菜末和葱末,和女老板送的一只酱蛋。

女老板是钱祥宝的孙女,据她说这一碗辣肉面是从爷爷处学得并继承的,以最大的努力还原最初的老上海辣肉面,为什么不是完全呈现?因为她说现在的辣酱、辣油和以前都不同了,老上海辣肉其实吃口并不辣,但红红的颜色极具欺骗性,一定要用肉丁,肉糜这些都是胡闹!

我喝了一口汤,微微辣而已,回口是本帮的甘甜,咸菜的提鲜点到即止,嗯,汤是好喝的,然后把辣肉送入嘴里,肉丁其实不大,用筷子拎出来,颜色白、吃口嫩,有种白雪红梅的意境。但越嚼越有肉香,还能感受到猪肉的丝感,她一直强调要选品质上乘的猪肉,对部位和厚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纯瘦,但具体如何也没有告知,想必也是人家的秘密。

汤比面高出两公分,比例恰到好处,夹起一筷子面,被红汤浸润的面条甚是鲜亮,入口不软也不硬,应该是鸡蛋面,口感之余满是蛋香,不知不觉就吃完了,辣肉面自带川菜基因,本应口味粗犷,充满市井气,但经上海师傅之手,温柔了不少。

一碗好吃的辣肉面,本帮口味,下次还会造访,现在开了分店,也不用跑大老远了。

钱祥宝辣肉面

📍祁连山南路1988号嘉龙大厦A座110室(最新又新开店)


No.19 旺泉餐饮店·清真牛肉面馆

浦东的一家清真本帮牛肉面店,说起这家店还是好友的力荐,因为我的活动范围倾向于市区,终于趁周末来吃面,沿着门牌号找到这家位于居民区的牛肉面店,最近门口在装修,过来吃的话一定要看仔细。 

店堂不大,有点老上海风格,来这吃面的大多是本地居民,工作日的话,附近电信和邮政的员工便是这里的常客,看得出来很多是熟客,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爷叔,跟老板夫妇的关系不错。 

从点单到端上面条,速度很快,里面几个阿姨的动作相当麻利,我看着眼前这碗面,大块的牛肉与牛肚泾渭分明,遮得面条只能露出一点,不仅有红烧牛肉,红烧牛肚,还有增辣的两勺辣酱,此时此刻,我终于理解了隔壁爷叔说的:“满满的牛肉牛肚,配一点辣酱,喝一碗附赠的清汤,28块吃得色色一一(舒舒服服)。” 

红烧牛肉是甜咸拉锯战的重口,浓稠的酱汁很入味,越吃越感甜,老板娘说:“我们凌晨4点就起来烧牛肉了。” 

确实是很扎实的牛肉块,还有点吃牛肉干的错觉。坦白而言,这家清真面馆的味道更像是老十六铺的调味,重五香,重大料,重酱油,重调味,牛肚的口感却是软香的,不似平时吃到的嚼劲,辣酱里的豆腐干和土豆比起很多面馆要更辣一些。 

阿姨给酱油的姿势也是下手快、狠、稳,拌面是毫不客气的浓郁,堪称“霸道总裁”,若点汤面是完全体现不了旺泉的特色的,所以拌面才是这家店的正确打开方式。 

论卖相和出品,我更喜欢老西门清真永丰,也是在之前分享过的,可惜长脚老板快要退休了。

旺泉餐饮店·清真牛肉面馆

📍北艾路901号


因为老爸爱吃面,所以我从小跟着一起吃,从最初的雪菜肉丝辣酱面,至今已吞下了无数面条和浇头,可能平均一周至少得吃四五次,不然我的胃会闹别扭。

高楼大厦里的魔都,可能有一千种面向,但当你吃着上海面馆,体验着那种小市民的小乐惠、小幸福,这座城市的本相就显露出来了。

下次有空再碎碎念吧~欢迎留言吐槽~哈哈哈

上海 | 穿行于大街小巷,就为了吃碗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