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被误解的“计划生育”,被曲解的战略布局。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白皮书所写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必然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艾奇逊在这里不仅在为美国和国民党的失败辩解,而且还预言:“中国是毫无出路的,人口有了四亿七千五百万,是一种‘不堪负担的压力’”,“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
先辈是这么回答的:美国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
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以对“人”的价值的高度尊崇而与马尔萨斯理论根本对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是以一种积极的方针使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物质的生产协调起来。与那种用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人口增长,纯粹把人口当成包袱,甚至宣扬“多生一个就必然多一份负担,少生一个则多一份胜利”的观点不同,主张人口的发展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时候增加一点,有时候停顿一下,有时候减少一点,波浪式前进。
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952至1957年出现了解放后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然而,艾奇逊 “人口危机”的预言并没有发生,相反,生产的快速发展,使人均国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情况都有了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