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山里娃送上冬奥会舞台,她是表彰名单中唯一被方框特别标注的人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苏翊鸣等147名同志、追授邓小岚同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领队邓小岚,是名单中唯一一个被方框特别标注的姓名,她于2022年3月21日晚病逝。
邓小岚的子女在讣告中写道:“妈妈生前最后的18年里,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这给她带来快乐和满足;北京冬奥会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演唱的奥运会会歌获得世人高度赞扬,更将她的快乐推向高峰,她在自己生命的高光时刻离去,而且走得安详平静,这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慰藉!”
比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音乐老师马修更艰苦,邓小岚18年奔波,用音乐点亮孩子们的人生路,开创了一个“马兰花的春天”。


沿着父母的足迹
1943年的寒冬,在日寇扫荡的阴影下,邓小岚出生在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父亲邓拓当时是《晋察冀日报》的社长,因为工作需要,邓拓夫妇曾把女儿寄养在当地村民家中。直至1946年,邓小岚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长大后,邓小岚也曾两次回到马兰村,不过都是匆匆而过,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邓小岚后半生的牵挂都藏在了这里。那年清明节,退休的邓小岚和当年晋察冀日报社的老人们再次回到马兰,为葬在胭脂河边的革命烈士扫墓。那一天,恰逢村里的一群小学生也来扫墓。
“你们会唱歌吗?给爷爷奶奶们唱首歌吧!”邓小岚随口一问。但羞怯的孩子们只是茫然地摇头,他们完全不会唱,“别说国歌了,连一首歌也不会唱”。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邓小岚。在她心里,如果没有任何音乐为伴,生活一定是苍白无趣的,当然孩子们也可以跑山玩,但是没有音乐带来的帮助更丰富、更深刻。大山的阻隔,几乎让这里可爱的孩子们失去了享受音乐带来快乐的权利。
“这是爸爸妈妈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也是我的家乡,我得做些什么。”回北京后,她做出决定——重新回到村里,沿着父母的足迹,用音乐启迪孩子们的心灵。
于是,从2004年开始,邓小岚开始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北京和马兰村之间,她始终相信,美妙的音乐总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阜平县的马兰村,自驾车需要4小时左右的时间。而在十几年前,通往阜平的高速公路尚未开通的时候,早晨8点从北京出发,一路换乘火车、大巴,抵达马兰村时往往已经傍晚时分了。这条路,已逾花甲之年的她不顾年迈,风雨无阻。

马兰花的春天
邓小岚刚到村里时,一切进展得并不是那么顺利。山区的基础教育并没有那么严格,孩子们也习惯了到处跑山玩儿,他们并不是都愿意静下来学音乐。而加入进来的很多孩子起初也是好奇扎堆,或者为了平时没有的零花钱——去学音乐家长会给5毛或1块的零花钱。把这样一群没有唱过歌的孩子凑在一起,几十个,好几种乐器,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邓小岚会在每月的某一个周末赶到马兰村给孩子们上课,每次都会带来一些新的乐器、教材和光盘。这些孩子的音乐都是“零基础”,邓小岚从生活中就地取材,用勺子、铃铛和锯条等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培养他们的乐感。虽然进度慢,孩子们在家也不一定能保证练习,但每次上课邓小岚都会不厌其烦地磨。经过她数年的坚持不懈努力,孩子们逐渐能够唱出完整的歌曲,甚至能够演奏乐器。在音乐的熏陶下,孩子们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邓小岚只能分批辅导。

尽管教学环境艰苦,在2006年,“马兰小乐队”还是成功“出道”。马兰小乐队成员60人。虽然邓小岚也承认这里面可能没有几个孩子能真的学出来,但是学习让他们的生活里多了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因为马兰村自己的小学校舍太过破旧,房间里要用大木头支着房顶,邓小岚就号召兄妹几个集资翻修了几间房。而后又亲自设计了舞台“音乐城堡”与“月亮舞台”。
“我特别向往欧洲的森林音乐会,电视里看过好几回,我希望有一天能在马兰办一个,这里没那么多树,就叫‘马兰山谷音乐会’,到那时孩子们会演奏更多的曲目,而且他们长大了,有可能在音乐上有更多的体会。”邓小岚说到做到,2008年10月,她带领“马兰小乐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一场小型音乐会,之后又登上北京电视台春晚舞台,2013年第一届马兰村音乐节举办。跨越70余光阴后,邓小岚终于带着父亲邓拓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的孩子们,走出了深山。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刚开始教孩子们唱简单的歌曲,到教他们演奏乐器,再到连续四届举办马兰儿童音乐节……邓小岚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填补了孩子们音乐的空白。

让全世界都听到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下,邓小岚结识了走南闯北的音乐人阿里,而他也愿意为孩子们停下来,开始拍摄马兰村的故事。他相信自己会拍一个非常好的片子,而拍成片子后这个地方就会被人认识。
借助阿里的拍摄宣传,孩子们正在“被看见”。去马兰村的人越来越多了,每个周末都有外来人进入,孩子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更多了,他们走出山村到更大的舞台,学校也得到了更多的赞助,有更多专业的老师愿意来到小山村,教孩子们更多种类的乐器。

“通过马兰小乐队之旅,我第一次离开大山、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看到天安门……太多的人生‘第一次’,在我心里悄悄地种下了一颗向往外面世界的种子。”马兰小乐队第一批成员、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李振涛对邓小岚充满了感激之情。
马兰小乐队有了很多奇妙的“第一次”,包括那场精彩绝伦的冰雪盛宴。
“要去冬奥啦!”2022年1月3日,前往北京集训的大巴车上,孩子们兴奋不已,一路高歌或许这些稚嫩的孩子尚且无法意识到这次表演的重量,但他们始终勇敢走向舞台。十八年前的羞怯躲闪早已不见,留给观众的,只有清澈美妙的歌声。
“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2分27秒,没有伴奏,但足以让世界记住这群“虎头虎脑”的孩子们纯净清澈的天籁童声。

那时,在观众席的邓小岚看着舞台上的孩子们,早已泪流满面。
短短数月,物是人非。今天的冬奥表彰大会上,邓小岚被追授奖章,但她已然变成了天上一颗星,永远注视着马兰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