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导演分享:汪苏泷词曲水准高“把把中”,有“大制作人”风范
来自《天赐的声音》钟文导演分享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F411Q7bW/?spm_id_from=333.788&vd_source=1c3de0cb519dd7c8be361771bf8daccf
【熟悉程度】在做天赐之前对汪苏泷不太了解,知道汪苏泷名声在外,歌很红,人很有梗。【合作后的认知】这三个月,一些遥远的对汪苏泷这个人的好评和好印象,变得具体和切实。该交的所有答卷,卷面整洁,有理有据,成绩非常亮眼。

【汪苏泷的团队】整个经纪团队和音乐团队是今年《天赐的声音》中专业度最高、效率最高、最有责任心、最有音乐性的。跟汪苏泷以及跟他的团队沟通音乐,对于音乐组来讲非常轻松愉快。团队各司其职,相互之间尊重友爱,非常有向心力,每一个人都非常关心汪苏泷的天赐之旅,要为泷泷在舞台上的状态保驾护航,这只能是这个人长期以来的做人做事带来的结果。
【汪苏泷作为音乐人的大将之风:恰好掌握了本质的人】汪苏泷的格局和视野非常非常的音乐人,他会忽略表面的那些你多一句我少一句的问题,直达这件事情的本质和内核。
今年天赐所有的合作舞台,永远在每一首歌选择的时候都在考虑对方,考虑这首歌的完成度。如果这首歌能这样更好的话,汪苏泷可以让渡出自己的那个part,甚至可以让自己的音域没有那么舒服来迁就合作者的音域。
汪苏泷非常清楚每件事情他最应该做什么,卯准了最核心的、非他不可的去击破,周围的其它的事情,他愿意相信周围的人。希望以后内娱的这些经纪音乐团队都照着这个标准来卷。
【扫盲】当前的音乐评论环境中有一个bug,大家特别爱对一些曲高和寡的小众音乐类型大肆褒奖;对一些市场反应非常好、群众基础非常好且制作精良的音乐沉默不语。很多评论夸那种独立音乐人的作品“原创、先锋、新”,其实无非就是换了几轨合成器的音色,再往前追溯流行音乐史。已经有非常多的人玩过这个东西,所以它不新鲜,它只是做了一个汉化版本。
【汪苏泷作为创作者,在词曲两项能力叠加上非常厉害】常常大家不去提的,就是汪苏泷身上最可贵最重要的一个品质:他有极强的写又好听、又上口、又考究的旋律的能力。法律上都有规定,为什么只有词曲版权?因为词曲是决定一个歌长什么样的DNA。这个底子就是词曲,那在词曲这个部分今天在的创作者当中,在词和曲这两项能力的叠加上,汪苏泷是非常非常厉害的。
我们会认识很多词写得特别好的歌手、艺人,他写文艺的这种辞藻的能力、一些平凡人生、烟火气的能力都有,但在作曲这个部分,它旋律的张力或者流行记忆度上就没有那么好;有些曲写得特好,词基本上处于半文盲水平。所以,一个在台前能唱能表达的歌手,叠加如此高的词曲创作能力,这件事情是很值得夸奖和褒奖的。不知道为啥大家一直没有去夸这个点,是觉得这事很容易吗?
【汪苏泷的词曲水准高“把把中”】汪苏泷的有一些歌写得好到让你忘却了他是一个艺人,让你觉得他像是一个卖词曲挣钱的那种职业作者会达到的精细程度和量产的高水准。写一首两首中的歌和牛叉的歌很正常,但是可以长效输出,大概从2010年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每年都有,不断的有,而且不光能给自己写出这种作品,给别人写也是,我们叫“把把中”。幕后的词曲作者,就照着汪苏泷这个标准去写,照着他去要求自己,这是在这个行业存活的职业作者应该走的职业路径。哪怕汪苏泷今天退掉了艺人光环,他就是仅仅靠在幕后写歌,绝对也是这个公司能赚最多版税、能把自己养活的最好的词曲作者。无论是从专业的维度,还是大众的维度,从音乐的维度,还是从娱乐的维度,汪苏泷做得都非常非常地卓越。
【汪苏泷“大制作人”的风范和审美】不知道他有没有跟过台湾鼎盛流行音乐时期的老师或者前辈去当学徒,汪苏泷身上流露出了极高的台湾流行音乐巅峰时期的这些大制作人的风范、审美和DNA。综艺节目,尤其是涉及到音乐改编的一些方向性的讨论,是非常容易暴露一个音乐人的基本能力的。汪苏泷转做制作人的话,他会是非常成功的,在艺术上和商业标准上都非常成功。
【关于“大制作人”的举例说明】来用几首歌大概分析一下汪苏泷作为制作人的眼光和思考,因为这可能是一般观众不太会阅读到的部分,甚至有些乐评人也未必可以get到他的这些良苦用心。
【制作人视角下的《蔓延》】特别喜欢的改编是《蔓延》这首歌,这首歌编得非常地讲究这个歌。吉他是本季我最喜欢的一段吉他的编法,我会把那个打开反复的听那段吉他。有朋友既定印象中蔓延是一个凄风苦雨的都市女性的形象。首先,天赐是不可能再百分百还原那样一个版本的,因为今天的女性在表达爱情的时候也不会再用那种语态。第二,这首歌一个人唱的口吻和故事跟两个人唱的口吻和故事是截然不同的,汪苏泷有认真的思考这件事情。第三,汪苏泷也好,薛凯琪也好,他们两个身上没有任何凄苦的特质,所以这个歌的那种大的伤感的东西,它一定在这一版的编曲当中是希望尽量减少的,钢琴的使用call back了复古特质,但是他又不希望这个歌呈现在一种长线条的、苦情歌的烦闷里,所以有了这样的一些稍微有一点点R&B色彩的变化。最后,这个改变最重要的原因,是汪苏泷考虑到了薛凯琪的演唱。薛凯琪是一个唱小语气的女生,整个的那个少女的灵动和鲜活的口吻,一定要在这个歌的语气当中做这样子的变化和处理的。当你理解了汪苏泷作这首歌改编的意图之后,就不会再苛责他为什么不还原原版。
【制作人视角下的《我想念》】第二首印象非常深的是汪苏泷和王赫野合唱的这首歌。在彩排的时候,王赫野就跟我说他有点不知道要怎么表达,然后我就给他写了很长很长的小作文,我说希望你千万不要辜负汪苏泷为你选了这首歌的苦心。王赫野的演唱风格是很爆发力的,他擅长一些比较撕心裂肺、要破不破的那种声音,但同时这首歌开口的那些爆发点又要有。他的选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年纪其实特别小,需要特定的歌曲去触达他的内心的感受。我们说,选你在演唱上比较容易有情绪支点的一首歌,就不知道为什么汪苏泷可以选到这么适合王赫野的一首歌,他非常非常考虑放大王赫野的优势。汪苏泷作为一个制作人,他的敏锐、他的观察力,是完完全全抓到了他搭档的这个特质。
【制作人视角下的《雨爱》】他跟吉克唱的《雨爱》那首歌,这个歌还以为会像杨丞琳那样,然后我说那对面也不是杨丞琳。你永远不能够脱离人去谈音乐。那首歌,我必须要讲在音乐审美上,那不是我爱的音乐类型,那个歌整个编得是非常抓马的,大开大合,那个切分、那些punch,那些现场的宏大,非常夸张的二声部的设计,就是为吉克量身定做的。如果汪苏泷对面是薛凯琪、他对面是杨丞琳、他对面是戴佩妮,他一定不会这样干,就是因为吉克隽逸她擅长的编曲类型就是要抓马,就是要舞台呈现力强,就是要有大开大合的这种东西来给她发挥的空间。
所以有一些艺人适合一些什么样的东西制作人心里是一定要有这本账的。在对歌曲的理解和塑造的过程当中,汪苏泷花的心思和他的专业度都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