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看完秒懂

2023-07-28 16:22 作者:龍泉dd  | 我要投稿

01 地震与地震波

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①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②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纵波是个p,能穿固液气;横波是个s,到固体为止)


地震与地震波(地震能量以地震波向四周传播):

上下颠簸(先)纵波→固液气→快

左右摇晃(后)横波(破坏力更强)→固体→慢(导致建筑物倒塌)

例:①黄金12秒: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纵波先到),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确定依据: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②某处发生地震,陆地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海面上的人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02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2个)

①在地面下平均33㎞处,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莫霍界面

②地下约2900㎞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的三个圈层


地壳: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莫霍界面以外),海洋地壳薄5-10㎞;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的确会更厚,最厚达70㎞;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深处的古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固体物质):上地幔的顶部是坚硬岩石,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的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岩石圈的下界在软流层的上界)


地核:主要有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

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将地壳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①外核是液态的金属物质,外壳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熔融状态

②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03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层:白天隔热,晚上保温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范围最广)

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提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雨云雪的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主体是海洋,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连续但不规则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物存环境的总称(最活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层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水圈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看完秒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