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电影30:《八佰》

2020-10-21 21:25 作者:热咖呀  | 我要投稿



图片来源于微博

 

当电影刚上映的时候,那时候的热度确实挺火爆的。当观众的情感平息,开始理智看待电影的时候,这部电影的问题就被放在了明面上,其中的好与丑,我就简单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现在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应该都是看过电影《八佰》或者看过其它博主分析的视频文章的,要是完全没有了解的话就看我在这胡说八道,属实有点内涵。我去电影院看过两边电影,又在之后在B站看几位博主的视频分析,无论别人怎么说,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找到了论据,我觉得都挺好的,没有人是一味的吹捧或者诋毁,一位创作者尽可能理性的观点才能更具说服力。

 

以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首先是我的第一遍的观影感受,那是只是冲着热度去的,去了之后的感受是挺不错的,管虎导演的选人和场景对比都是挺棒的,战争的视觉冲击也是毋庸置疑的。前面的剧情发展和人物表现就请各位读者自己品尝吧,让我觉得有些问题的是时候是最后撤退的‘桥戏’,据导演介绍说,桥戏部分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的,这点没问题,但总给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之前的感觉是要与四方仓库生死与共的,后面突然的撤退就是有一点点突兀,那时我就觉得我需要好好找点历史资料去了解一下。后面在各位博主的科普之下,果然是有些不太理想。

 

我认为电影中不足的地方在于:

1. 有些美化国民党部队;在他们身上有一种人均纪律严明的感觉,不是不行,只是实在有违我们印象中的样子,虽然是德系装备的部队,可战士们的意志太坚定了。

2. 桥戏部分是没有把握好重点;我觉得桥戏的重点不是在于过桥,而是在于过桥之后的故事,在历史的记录上,将士们过桥之后的故事才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无奈,我对在桥上激烈的过程并不是很感兴趣。

3. 既然使用了‘历史’作为电影标签,就应该更好的尊重历史,而不是一味的夸大美化历史,这点就是电影存在的最大争议;关于这一点,我想各位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大部分的博主都在解释这个问题我就不赘述了。

 

说完了电影的不足,那还剩下那些很棒的地方。

 

首先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抗战时期的英雄主义,电影也确实做到了,但是《八佰》这部电影没有选择团长这样的大英雄的视角去展示战争,而是从弱者的视野里将战争的全景铺开,我们一边看着战争的无情,一边见证者小人物的成长。在那样的环境,无论出身如何,在面对黑暗时的大无畏精神就是英雄的证明。

 

其次就是电影里提到的天堂与地狱的对比,这点的就异常强烈了,无论我们对电影对历史有多么不在行,但这基本的视觉冲击确实是到位了。一边是被炮火摧残的世界,没有声音,没有光的世界,是恐惧四处游荡的世界,怎不叫人畏惧。一边却歌舞升平,炫彩的霓虹灯将新世界的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些人为了国家在殊死一搏,一些人却能在危急存亡之时尽享人间繁华,几多嘲讽。

然后就是电影的背景虽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那是一个被许多外来文化渲染的城市,但导演却在其中插入了中国渊源流传的戏曲文化以及皮影戏,既保持了电影的完整性,有没有忽略中国的文化,这点我是很赞同的。在此我要大力推荐大家去看下《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确实是国产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最后的话,那当然是我们喜爱的演员了。这部电影的主角你说是谁都不为过,因为电影就是从小人物的视觉出发,结果每个小人物都把各自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那叫一个过瘾。张译的‘老算盘’虽然是对战争的畏惧者,但人物所形成的恐惧就这样被展现得如此真实;王千源的‘逃兵’就是在不断进化,谁不怕死,但轮到你的时候,就得像个勇士一样去面对,那就是‘英雄’;当然,姜武、欧豪、李晨、魏晨等演员,都发挥得特别棒,这就是我觉得电影挺不错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微博


 

 

 


关于电影30:《八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