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省2021届九年级第五次大联考

2022-02-13 12:10 作者:羅薜  | 我要投稿

江西省2021届九年级第五次大联考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性情(nuó)   狡黠  味同嚼蜡(jué)    雕粱画栋

B.惆怅(chóu)  嘻闹  信手拈来(zhān)   不屑置辩

C.底量(diān)  制裁  不省人事(shěng)   珠两悉称

D.埋没(mò)  统筹  李代桃僵(jiāng)   吹毛求疵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社会公众不应该被各类哗众取宠的噱头诱导甚至驱使。

B.探险小组在深山老林里迂回前行,探险队长透过层层林海,望眼欲穿,终于见到山外情景。

C.就算你有才干,也不能这样狂妄自大,恃才傲物。

D.今年夏天,他在长江对禁捕进行报道,紧张忙碌了多日.由于连续夜间拍摄.身体已疲惫不堪。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江西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为契机,正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VR产业的重要窗口。

B.南昌育才学校开展青年教师大比武活动,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

C.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所以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D.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管理,但一些不科学的理念不但无助于健康,还有可能损害健康。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一个建筑设计人员,在考虑适用性和工程结构的问题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了他所设计的建筑,在完成之后,要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城市的街道上。

②一座建筑物是一个有体有形的庞大的东西,长期站立在城市或乡村的土地上。

③既然有体有形,就必然有一个美观的问题,对于接触到它的人,必然会引起一种美感上的反应。

④这是十分自然的。

⑤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每当经过一些新建的建筑的时候,车厢里往往就可以听见一片评头品足的议论。

A. ①⑤④②③B. ①④⑤②③C. ②③⑤④①D. ②⑤③①④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_______这种锻炼能够帮助人们增强意志品格,从精神层面提升耐受力、抗压力,储备起强大的“心理能量”,让人在应对困难时更为自信从容,勇敢坚定。从这个角度讲,健身运动不仪为身体赋能,也在为精神赋能。

A.健身既是对身体机能的一种唤醒提升,也是对精神意志的一种挑战磨炼。

B.健身既是对精神意志的一种挑战磨炼,也是对身体机能的一种唤醒提升。

C.健身能够唤醒提升身体机能,也是对精神意志的一种挑战磨炼。

D.健身能够挑战磨炼精神意志,也是对身体机能的一种唤醒提升。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宋]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①,竹冷翠微路②。斗草溪根③,沙印小莲步④。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⑤天也悭春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⑥。

【注】①古苑:即废园。②翠微路:山间苍翠的小路。③斗草溪根:在小溪边斗草塘戏。④莲步:指女子脚印。⑤因甚:为什么。⑥悭(qiān)春;吝惜春光。⑦凝伫:有所思虑或期待,久立不动。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牌“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来看,此词是吴文英作客龟溪,在寒食节春游时所写。

B.上阕写废园之景、再自伤身世,抒发游园之感,因怀才不遇引发“云山深处”的叹息。

C.下阕叙述词人游园遇雨独自于花影之下沉思,更加发出自己有家难归、有如浮萍的感叹。

D.词人黯然的思乡之情是在对四周清幽环境的描写中逐步流露出来的。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最后三句照应了词题中的“游”字,同时在全词中起过渡作用。

B.下阕开头一个“闲”字,表现了词人平生未能春风得意而只好闲度光阴的伤感情绪。

C.最后几句采用拟人手法,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同。

D.全词情景交融,用语含蓄,写景清丽有致,抒情婉转清畅,耐人寻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①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一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②粢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④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⑤,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⑥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

【注】①贱人:卑贱、品行地位低下的人,②醴;甜酒,③枭;泛指谷物。④汤:商汤,俯帆第一个君主。⑤御:驾驭车马、⑥赐:赐予、恩糊。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墨子/南游于楚

B.故/虽贱人也

C.昔者汤/将往见伊尹

D.食之/则耳加聪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辞(     )(2)疾(     )(3)女(     )

10.翻译文中新线句子。(4分)

(1)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

(2)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11.针对穆贺的“‘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墨子是如何辩驳的?(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羹饭一时熟,_____。

(2)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3)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4)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____,虽不能察,必以情。

(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

(7)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

(8)____,秋容如拭。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7分)

书房一世界

冯骥才

①书房是一个世界,一个一己的世界,又是一个放得下整个世界的世界。  

②世界有无数令人神往的地方,对于作家,最神往之处,还是自己的书房。我喜欢每天走进书房那一瞬的感觉,我总会想起哈姆雷特的那句话:“即使把我放在火柴盒里,我也是无限空间的主宰者。”

③文人的书房大都有个名字,一称斋号。书房乃我心居之处,因称心居。彼时我整日离家在外,各地奔波,似与写写画画绝缘。去到书房写作,都是因为心言难抑,非写不可。我面对的工作十分浩繁与艰辛,“压力山大”,我身孤力薄,力从何来?惟有自己。我相信,人的力量最终还要从自己的身上和心里去寻找。故而,我要钻进书房,用一支笔在心中苦苦探寻,去拨开迷雾,穿越困惑,找出道路,找出力量,找出使自己不动摇的动力和思想支撑。    

④心居书桌上有一对镇尺,长八寸,原木本色,不着漆,亦无任何雕饰,这是好友张宗泽先生送给我的。他偶得一块丁香木,质好色正,径粗且直,便特意为我做了一对镇尺。他知道我性喜自然,不爱刻意雕琢,故只把木头裁成两根尺余木条,没有任何雕工,线条却极规整。此木有香气,香味殊异,清新沁人,故不上漆,以使香气散发。每每拿它压在笺纸上,伏案写字,香气悠然入鼻,感觉有点神奇,似有仙人飘然而至。因写了两句话,请宗泽分别刻在这一双镇尺上。曰:水墨画案丁香尺,茅草书斋月光心。

⑤宗泽为津东芦台镇人,他人朴实厚道,腼腆缄口,喜欢书画,尤好木雕。常在一块木疙瘩上随形雕出许多奇山秀水、怪石异卉、鬼魅神灵,形象灵动又浪漫。我问他出于何种构思,他说信手拈来,一切听凭自然。我喜欢这位天生有禀赋的乡间才士,因与他交往数十年,其中自有许多真情实意的小故事。比如我当时出差到芦台,夜宿一家小店,他来看我,闲话间忽跑去给我打来一盆热乎乎的洗脚水,给我解乏。这叫我至今想起心中还会再生感动。于是,这对镇尺一直放在书桌上。更多的不是应用,乃是个中的情味。应用的东西,没有了可以再找。若是上边附着了一些故旧的情意,虽然普通,却不会丢掉。

⑥我的书房两面开窗,一朝南,一面西。南窗大而阔,西窗小如洞。显然这房子的建筑师,为了防止西晒太热,故意将窗子开得很小。在我刚搬进来之时,友人建议我堵上这窗户。因为夏天里西晒炽热,窗子再小,阳光直入,也一定会增加书房里的热度。

⑦可是到了秋天,日头变得温和,倘若堵上这扇小窗,岂不拦住了美丽的夕照进入屋中?于是我留下这小窗。

⑧一天,我在一位颇精古代木器的潘姓朋友的木器店中小坐。谈起我的小窗,他忽起身去拿来一扇花窗,原木素色,包浆厚润,气韵幽雅,一眼便叫人生爱。初看花格简洁精整,细看却不简单,图案里藏着许多“学问”,竟是众多方形木格连环相套;而且每个方格的四角,都做双曲状,有如花瓣。潘先生说:“这花窗是徽派大宅门的东西,二百多块小木条,全由手工切割的小木榫拼接而成。”这东西他也只有一扇。叫我拿回家试试,如果我的小窗能用上便再好不过。

⑨我拿到家中一试,居然尺寸正好,上下左右全部严丝合缝!天作之合?我在电话里把这匪夷所思的奇迹告诉潘先生。他却说这一定是我三百年前在徽州定制的。

⑩我的书房不仅多了一件精美的古物,还多了一扇美妙的小窗!我依照古人的办法,在窗扇背面贴上皮纸。温州皮纸绵密柔韧,透亮却隔光隔热。每当夕照临窗,雪白的皮纸变得金红明亮,如照巨灯。窗格之影宛如墨画一般,印在窗纸上,美丽又奇异。更神奇的是,我这西面大墙外,树林繁盛,树中居住着一些蓝背白肚、身形修长的山喜鹊。我这小窗居高临下,又从不打开,日久便有山喜鹊飞来,站在窗外的窗台上四下观望,偶尔叫两声,其声沙哑。外边光强时,把它们的影子清晰地照在窗上。鸟影在窗上走来走去,我用手指轻轻敲窗,它们不怕,好像知我无害,并不离去。我若再敲,它们便“得、得”以喙啄窗,似与我相乐。这样的书斋奇景,是天赐还是人间事物的巧合?这样灵气的小窗,谁的书斋还有?

(选自冯骥才随笔集《书房一世界》,有删改)

13.全文围绕书房世界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有什么特点?“我”的情感态度如何?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事情                                         特点                                                “我”的情感态度


书房的斋号                             ①                                         是使“我”不动摇的动力和思想支撑


书房中的镇尺                    质好色正,香味殊异,清新沁人               ②


书房的小窗                                    ③                                                      叫人生爱

14,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第⑩段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4分)

15.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每当夕照临窗,雪白的皮纸变得金红明亮,如照巨灯。窗格之影宛如墨画一般,印在窗纸上,美丽又奇异。

16.本文与课文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哪一间小屋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谈谈你的理解。(4分)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3分)

书·读书

叶圣陶

书是什么?这好像是个愚问,其实应当问。

书是人类经验的仓库。这样回答好像太简单了,其实也够了。

如果人类没有经验,世界上不会有书。人类为了有经验,为了要把经验保存起来,才创造字,才制作书写工具,才发明印刷术,于是世界上有了叫做“书”的那种东西。

历史书,是人类历代生活下来的经验。地理书,是人类对于所居的地球的经验。物理化学书,是人类研究自然原理和物质变化的经验。生物博物书,是人类了解生命现象和动植诸物的经验。--说不尽许多,不再说下去了。

把某一类书集拢来,就是人类某一类经验的总仓库。把所有的书集拢来,就是人类所有经验的总仓库。

人类的经验不一定写成书,那是当然的。人类所有的经验假定他一百分,保存在那叫做“书”的总仓库里的必然不到一百分。写成了书又会遇到磨难,来一回天灾,起一场战祸,就有大批的书毁掉失掉,又得从那不到一百分中间减少几成。

虽然不到一百分,那叫做“书”的总仓库到底是万分可贵的。试想想世界上完全没有书的情形吧。那时候,一个人怀着满腔的经验,只能用口告诉旁人。告诉未必说得尽,除下来的唯有带到棺材里去,就此永远埋没。再就接受经验的一方面说,要有经验,只能自己去历练,否则到处找人请教。如果自己历练不出什么,请教又不得其人,那就一辈子不会有太多的经验,活了一世,始终像个泄了气的皮球,瘪瘪的。以上两种情形多么可惜又可怜啊!有了叫做“书"的仓库,谁的经验都可以收纳进去,谁要经验都可以自由检取,就没有什么可惜又可怜了。虽说不能够百分之百的保存人类所有的经验,到底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人类文明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没有叫做“书”的仓库是办不到的。

仓库里藏着各色各样东西,一个人不能完全取来使用。各色各样的太繁富了,一个人太渺小了,没法完全取来使用,而且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只能把自己需用的一部分取出来,其余的任他藏在仓库里。

同样的情形,一个人不能尽读所有的书。只能把自己需用的一部分读了,其余的不去过问。

仓库里藏着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你如果随便取一部分,说不定恰正取了霉的、烂的、不合用的,那就于你毫无益处。所以跑进仓库就得注意拣选,非取那最合用的东西不可。

同样的情形,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古人说“开卷有益”,好像不问什么书,保能读他总有好处,这个话应当修修正。不错,书中包容的是人类的经验,但是,那经验如果是错误的、过时的,你也接受他吗?接受了错误的经验,你就上了它的当。接受了过时的经验,你就不能应付当前的生活。所以书非拣选不可。拣选那正确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那才“开卷有益”。

所谓经验,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情,大部分关联到实际生活,要在生活中实做的。譬如说,一本卫生书是许多人对于卫生的经验,你读了这本书,明白了,只能说你有了卫生的知识。必须你饮食起居都照着做,身体经常保持健康,那时候你才真的有了卫生的经验。

看了上面说的例子,可以知道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

17.作者围绕“书·读书”这一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4分)

18.下面三个论据,哪一个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一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第二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就取之否则就不取;第三种则是一种随随便便的态度,指望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饰自己,以便和朋友之间对话时可以应付自如,不让大家讥笑自己,认为自己一窍不通。

材料二 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材料三 读书犹如与人交流谈话。当我们开始阅读一本书时,就与作者建立了一种关系,和作者就开始了交流。人与人交流,要善于倾听,要有倾听的耐心。读书是倾听作者,就要认真阅读作者的文字,一句一句地听作者把话说完,要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懂的不要故作矜持。 

19.本文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⑩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0.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读书选择的标准还有哪些?(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某班开展“阅读名著,走近人物”的读书活动。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名著的重要方法,请从下列专题中,任选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写一则200字左右的评论。

专题一:《简·爱》中的简·爱

专题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

专题三:《水浒传》中的林冲

(二)写作(50分)

22.请以“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江西省2021届九年级第五次大联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