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闻道之座】《仁王2》中那些NPC刀冢背后的故事——旭光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2021-09-21 15:13 作者:漱石先生的猫  | 我要投稿

对各位说一声抱歉,因为忙于疫情的相关工作一直没有时间更新专栏,近期暂时闲下来了,会尽量更新的!

《仁王2》旭光篇处于游戏本体的中段,主线剧情为石山合战、本能寺之变和山崎合战。

在Up主本人看来,本篇的故事无论在真实历史上,还是游戏剧情中,都是转折点一样的存在——真实历史自不必说,“天下人”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数次易主,摇摆不定,最终落到时人未曾设想过的羽柴秀吉的头上,此过程不可谓不转折;而在游戏中,自“旭光篇”之后,《仁王2》本传的主线故事逐渐开始脱离历史背景,进入虚构情节,属于“实虚之间”的转折。

在此风云骤变的转折时期,各方诸人的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今日晋升的大将,明日战场之上可能就会成为敌军眼中的甲首,成为另一位大将晋升的战功;今日衰微的家族,明日也可能会抓住机遇攀附新的君主,以奇遇之功从国人转为谱代。

乱世之中,兴也勃、亡也忽;福祸相倚相伏,幸与败,不过翻覆之间。

地点:石山本愿寺

1、塙直政

位置:经过桥梁后右手边的河道附近溺亡警告

义刃冢 塙直政

汉化组的又一失误,在官方简体中文版中,塙(què)直政的名字变成了“高(gāo)直政”……讲真多少有点离谱,“崛”和“堀”可以说是因为太像了不好辨认搞错了,这多少还能理解,“塙”和“高”这个怎么说,认字认半边?

吐槽姑且到此为止,咱们回归正题。塙直政,又称塙正胜、塙重友,别名九郎左卫门,因曾被受赐原田一姓,所以也可以称其为原田直政。

塙直政可谓是织田信长事业早期的心腹家臣,出身尾张国的他很早就成为了信长的“馬廻”(即大将近侧的骑马武士),而后又迅速被信长拔擢,与前田利家金森长近等人作为信长的赤母衣衆而活跃于战场之上。

永禄11年(1568年),塙直政跟随织田信长上洛。在经过一系列战争,击败了控制京都的三好三人众等几方势力,拥戴足利义昭成为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后,为维护畿内的和平稳定,包括塙直政在内的数名织田家内政名臣都被信长派出负责畿内的行政工作,塙直政也因此短暂脱离了战争前线。

不过塙直政的内政工作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在永禄12年(1569年)织田家同伊势国司北畠家之间爆发的大河内城之战中,塙直政曾同前田利家、河尻秀隆等人一同领军参与了包围大河内城的军事行动。

信长包围网时期,塙直政主要负责对石山本愿寺与各地一向一揆的军事征伐行动,包括伊势长岛一向一揆讨伐战、越前一向一揆讨伐战及两次高屋城之战——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高屋城之战结束后,因长篠战况紧急,信长选择让塙直政留在河内国负责将高屋城破城,自己先行回师奔赴长篠,但即便如此,塙直政还是在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后,及时赶到了长篠前线,最终以织田军铁炮奉行的身份参与了长篠合战

出色的政治、军事能力让塙直政在织田家的地位得以迅速提升:天正2年(1574年)塙直政被信长授予南山城守护一职,并在信长拜领“兰奢待”(收藏于东大寺正仓院的名贵香木)的政治活动中作为织田家的使者参与了整个活动;天正3年(1575年)又被信长要求兼任大和守护,并于当年同与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筑田广正三名织田家臣一同领受了朝廷的叙位任官,塙直政本人叙任备中守,受赐原田一姓。

彼时的塙直政在织田家臣中可谓显赫一时,其地位几乎已经能够同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等织田家宿老重臣匹敌——与之相比,同一时期的羽柴秀吉仅获封了北近江三郡、明智光秀则仅有近江滋贺一郡、而同是赤母衣衆”出身的前田利家此时刚刚成为“府中三人众”的一员——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身兼两国守护甚至实际掌握三国权力的塙直政才应该是信长眼中畿内指挥官的不二人选。

可惜,命运向来是无常的,塙直政的一切荣光,最终都湮灭在了天王寺之战的炮火之中。

天正4年(1576年)4月,为了强化对石山本愿寺的围攻,信长命令荒木村重、明智光秀、细川藤孝、塙直政等人以石山本愿寺为中心,分北、东、南三面修筑起数个城砦——其中塙直政负责的是南面天王寺地区的天王寺砦——而后,为截断本愿寺通往难波地区的水路交通,信长决定让织田军主动出击,夺取由本愿寺控制的木津砦。

攻击木津砦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驻守天王寺砦的主将塙直政的头上,为此信长还在事前将明智光秀的部队调入了天王寺,避免此处在塙直政出击后出现防务空虚。天正4年(1576年)5月初,塙直政率领本部自军及自己的与力三好长康两支部队,由天王寺砦出发,向木津砦发起进攻。

然而,认识到木津砦重要性并不只有信长,本愿寺一方也很清楚失去通往难波的水路对自军的打击会有多大。为了守住木津砦,本愿寺一方在此集结了近万人的重兵,同时还有为数众多的,以精通铁炮作战而闻名的雇佣军——纪州杂贺众在此协助本愿寺作战。

作为进攻方的塙直政的部队在本愿寺万人大军及大量铁炮的轰击下很快败下阵来,并遭到了本愿寺方的包围。此战中,包括塙直政本人、叔父塙安弘、弟弟塙小七郎等众多塙家本家武士战死,自家家臣团几乎全军覆没。

天王寺合战最终还是以织田家的胜利而告终了,但在此战中信长的脚被本愿寺方的铁炮击伤,而且因为塙直政的败亡,使得固守天王寺的织田军一度落入危险的境地,因此在战后塙家遭到了信长的严厉问责,其地位就此一落千丈。

我的铁炮原本是想为信长大人夺取天下立功的啊……可恶的乌鸦们……

在《仁王2》的游戏中,如果玩家触发了塙直政的义刃冢,在助人离去时便可以听到他留下的如上图所示的话语。如果单独从这段话来看,可能会给人一种未能报达主公知遇之恩的遗憾,但如果我们结合着塙直政死后塙家的遭遇来看,这段话却充满了讽刺——

塙直政死后,信长对自己战略布局做出了新的调整:作为塙直政与力的三好长康从木津砦一战中逃出生天,在日后被信长委以负责攻略四国地区的重任;担任驻守天王寺砦工作的明智光秀虽然也遭到了本愿寺的包围,但却坚持固守等到了信长亲率的援军到来,并在战后逐渐取代了塙直政生前的位置,成为织田军在近畿地区的总指挥;塙直政的另一个与力,未参加天王寺之战的筒井顺庆则在塙直政死后顺利继任大和守护,重新将大和国纳入了自己的治下。

——而塙家,却在织田的直臣谱系中彻底消失了。

2、下间仲孝

位置:竹中半兵卫身后房屋二楼坍塌的楼板附近

血刀冢 下间仲孝

下间家是战国时期一个特殊的武家群体,隶属于僧侣武装势力本愿寺,家族成员多担任本愿寺的坊官,听从本愿寺各代法主的调遣——从世俗角度来讲,如果将本愿寺法主视为武家大名,那么下间家便是其家臣——平日里,下间家坊官以本愿寺的名义在日本各地进行宗教、政治活动,发展一向宗门徒;而一旦本愿寺与其他武家大名发生冲突,这些下间家坊官就会立即由一向宗僧侣变为本愿寺僧兵指挥官、一向一揆领导者,成为本愿寺战时的中坚力量。

(为便于读者区分阅读,东本愿寺法主教如上人将使用蓝色进行标明,西本愿寺法主准如上人将使用红色进行标明)

本关卡中的两个血刀冢:下间仲孝下间赖龙,以及固守寺庙正门的人型小boss下间赖廉,都是出身于该家族。

下间仲孝,又称下间仲之、下间赖之、下间仲康,法名性乘,为石山本愿寺法主显如上人的近侧坊官。与下间仲孝有关的记载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其一是他本人及其家族与本愿寺之间的联系,其二则是他对于日本传统艺术猿乐(日本传统艺术之一)的贡献。

下间仲孝在石山合战期间的具体贡献不明,但可以肯定他当时一定同其他本愿寺坊官一样,参与了煽动各地一向一揆的行动;有关他事迹具体记载已经是在石山合战结束后,在同织田家签署石山本愿寺大阪退城和约时,曾作为三位下间家坊官之一在和约书上签字署名。

在石山本愿寺投降后,身为净土真宗法主的显如上人移居到了纪伊国的本愿寺鹭森别院,下间仲孝应是与显如同行,但后续又被显如派出重新安抚之前由己方在各地煽动起来的,并迄今为止还未平息的一向一揆。

虽然作为法主的显如放弃了同织田家进行对抗,但其长子教如却依旧坚持与信长抗争到底,显如因此放弃了将法主传给教如的想法,转而另立了三子准如,这也为日后本愿寺的东西分裂埋下了伏笔。

在显如上人于文禄元年(1592年)亡故后,准如于文禄2年(1593年)在太阁丰臣秀吉的允许下继承了本愿寺的法主,下间仲孝也选择追随准如上人;而后随着太阁的逝世,丰臣家内部斗争逐渐白热化,最终导致了关原合战的爆发,虽然准如并没有明确表态站在西军石田三成一方,但下间仲孝的嫡子下间仲世却私下里与三成交往甚密;关原战败后,为避免准如上人受到东军德川家的猜忌,下间仲孝主动废除了下间仲世的继承权,以便将相关的责任引导到自己身上。

庆长7年(1602年),教如等人在德川家康的支持下建立了东本愿寺,与准如西本愿寺彻底分裂,在此形势下,下间仲孝还是选择继续支持准如的西本愿寺,直至元和2年(1616年)亡故。

上文我们曾提到,下间仲孝对日本传统艺术猿乐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日本能乐历史上被称呼为“下间少进”,其后世子孙亦以少进家自名。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猿乐大师,下间仲孝不仅曾被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召见为其表演猿乐,还曾被委任作为关白丰臣秀次的猿乐指南役,更有甚者,在元和元年(1615年)还受到了后水尾天皇的召见,在天皇禁里进行表演——可见其出色的演艺水平为当时人所认可的程度之高。

除了演出之外,下间仲孝还留下了诸多猿乐相关的著作、记录等,这些书籍记录也成为了现代日本能乐艺术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下间赖龙

位置:寺院右手边庭院房屋最顶层梯子边

血刀冢 下间赖龙

同上文的下间仲孝一样,下间赖龙也是出身于下间家的本愿寺坊官,法名了明;另外,此人在当时还被称作“按察使”,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呼,Up主并不清楚。

与同族下间仲孝的生平记载恰好相反,赖龙被记载的生平中只有与军事相关的部分,文化方面反而缺失了。在石山合战期间,下间赖龙作为本愿寺僧兵的指挥官,于元龟3年(1572年)在摄津国击败了偏向信长一方的细川昭元;另外,与其他坊官一样的,下间赖龙也肩负着煽动各地一向一揆的责任。

天正8年(1580年),石山合战以石山本愿寺宣布投降,并同织田家签署大阪退城和约而告终,下间赖龙作为下间家三坊官之一,在和约书上签字署名——但与下间家其他两位坊官:下间仲孝和下间赖廉不同的是,下间赖龙是坚定的抵抗派——在显如上人迁居纪伊国时,下间赖龙选择追随显如的长子教如,继续留在本应交付给织田军的石山本愿寺中,企图再度笼城进行抵抗,但此举却遭到了显如的斥责,下间赖龙也因此同教如一起被显如上人所疏远。

重新笼城抵抗的构想最终未能实现。在朝廷大臣,也是教如 义父 * 近卫前久的劝说下,教如最终选择率众撤离了石山本愿寺,下间赖龙也跟从了教如的行动;但就在这一行人离去后不久,石山本愿寺就发生了火灾,大火烧了整整两天一夜,大部分建筑都被烧成了灰烬,教如、赖龙一行人也因此被怀疑是故意纵火烧毁了石山本愿寺。

(有关近卫前久与教如之间的关系,虽然文中选用的是“义父”这一身份用词,但实际上二人的关系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无血亲的亲缘关系——“猶父子”,是两个高身份、高门第的家族之前,为互相强化和稳固自身社会地位而互相缔结的一种亲缘关系,其亲密程度一般要高于“义父子”)

此后,下间赖龙便成为了教如的坚定追随者,跟随其辗转东海、北陆,而后又在天正10年(1582年)显如上人赦免教如后,跟教如回到了显如的身边。

在文禄元年(1592年)显如上人亡故后,教如上人作为长子按照惯例继承了本愿寺的法主;然而,就在次年,即文禄2年(1593年),教如准如的母亲,显如上人的正室教光院如春尼向太阁丰臣秀吉提出,本愿寺法主的继承人不应是长子教如而是三子准如,并奉上了一份显如生前的文书作为证明。

但即便如此,太阁也并未急着要求教如让出法主之位,而是将其召至大阪,与其约定担任法主十年后让位予弟弟准如。虽然教如本人当时接受了太阁的要求,但追随教如的本愿寺坊官中却有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并在随后向太阁提出了异议——此举惹怒了太阁——教如因此被太阁要求立即宣布“退隐”,将法主之位让给了准如

庆长3年(1598年)太阁去世后,教如等人开始接近德川家康,并最终在德川家的支持下,于庆长7年(1602年)建立了东本愿寺,正式与准如西本愿寺分裂。在此期间,下间赖龙也坚持追随着教如上人的行动,并在东本愿寺建成后继续担任东本愿寺的坊官,直至庆长14年(1609年)逝世。

地点:本能寺

1、森坊丸

位置:第一个蓝焰轮入道右侧的房屋入口转角

义刃冢 森坊丸

森坊丸,本名森长隆,幼名坊丸,织田信长小姓之一。

森家一门在织田家臣中的特殊地位绝非一两句话就能简单概括的。自父辈森可成时起,森家就以其在战场之上奋勇杀敌的英姿而闻名,而在其本人与长子森可隆战死后,次子森长可不仅继承了家督之位,也继承了森家的猛将传统,被时人称为鬼武藏”;而在战场之外,森家的年轻子嗣:兰丸、坊丸、力丸仙千代等人也因其父兄的关系而受到信长的特殊信任——尤其以第三子兰丸森成利为甚——因而森家的年轻子嗣几乎全部都在信长身边担任小姓。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森家在本能寺之变中遭受的打击也特别巨大:兰丸、坊丸、力丸三人均在本能寺之变中同信长一起遭到了明智军的讨伐。

作为森家的第四子,坊丸战死时,年仅17岁。

2、明智孙十郎

位置:第二个蓝焰轮入道所在的寺院前殿正门右手边

血刀冢 明智孙十郎

明智孙十郎,原名恩田孙十郎直径,明智光秀家臣,其苗字“明智”为主君明智光秀所赐。

明智孙十郎曾是美浓守护土岐氏的家臣,侍奉过土岐赖艺,而后不知何时来到明智光秀的麾下,成为光秀的与力,据称受赐丹波国龟山城一万两千石。

本能寺之变中,明智孙十郎是少数在此战中阵亡的明智家臣——据《惟任退治记》记载,在明智军围攻织田信忠所在的二条御所时,明智孙十郎松生三右卫门加成清次三人所率领的部队受到织田军的反击,三人最终不敌对手,遭到信忠的讨伐而战死。

3、森力丸

位置:通往温泉道路的左手边的木栅栏后

义刃冢 森力丸

森力丸,本名森长氏,幼名力丸,织田信长小姓之一。

作为森家的第五子,力丸与几位兄长一样,很早就成为了信长身边的小姓;在本能寺之变时,力丸与几位兄长一起护卫主君信长,因而遭到了明智军的讨伐,战死时年仅15岁。

4、织田信忠

位置:寺庙正殿大门外左行第二个门洞右侧岔道

血刀冢 织田信忠

织田信忠,又称织田信重,别名勘九郎,织田信长之子,织田家二代当主。

信忠可以说是本篇最具重量级的人物了。作为织田家名义上的嫡子,信忠自诞生起就被父亲信长以织田家继承人的标准培养着,很早开始便让其跟随自己四处征战,建立战功和威望,以便在未来能够统御织田诸将。

信忠的初阵虽然未有具体记载,但根据《信长公记》中所说,其元服前后曾跟随父亲一起征讨了北近江的浅井家,因此大约可以断定其初阵是在此次征讨中完成的。

信忠第一次真正以总大将身份参与的战争是织田家与武田家之间爆发的岩村城之战——此战从元龟3年(1572年)织田军占领岩村城起,至天正3年(1575年)夺走岩村城的武田军在织田军的围困下投降为止,断断续续冲突了近3年之久——信忠第一次参与岩村城之战,是在天正2年(1574年)武田胜赖统帅的大军进驻岩村城后,逼近并围困织田军控制的明知城时,同父亲一起作为总大将前往救援。但在双方大军还未接触时明知城就因为内奸的出卖而陷落了,织田军随即撤回岐阜城,信忠此番无功而返。

在岩村城之战后不久,伊势长岛爆发一向一揆,信忠再次以总大将的名义跟随父亲前往征讨。此战中信忠自领一军、与父亲信长、家老柴田胜家兵分三路而进——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战中,信忠统领的家臣要么是织田一门众(织田信包织田秀成织田长利等),要么就是极受信长信赖的尾张众(森长可池田恒兴关成政等),可见信长为了儿子的安危也是煞费苦心了。

在平定了长岛一向一揆的次年——即天正3年(1575年)——织田 · 德川联军在长篠合战中大败武田军,并由此开始对武田家进行反攻,信忠因此再度被父亲任命为总大将,负责夺回岩村城。虽然此次是由信忠独立领军作战,但早在半年前,织田 · 德川联军就已经开始对岩村城的补给线进行了长期袭扰和破坏,所以信忠面对的实际上是一座粮食补给并不充足的城池;不过也不能因此说此战毫无难度,因为负责守备岩村城的,是武田军名将秋山信友

岩村城之战最终以秋山信友的投降而告终。在双方都清楚城内粮草不足的情况下,秋山信友选择先发制人,对驻扎于岩村城外的织田军发动了夜袭;织田军对此显然有所防备,在河尻秀隆毛利秀赖等人的奋战下,夜袭的武田军损失惨重,守将秋山信友等人也因此失去了斗志而开城投降——岩村城之战后,信长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将织田家家督之位,以及织田家在美浓、尾张的部分旧领一并交给了信忠,信忠也由此开始正式成为织田家二代当主。

此后,信忠开始逐渐代替父亲信长在各种战役里统领织田军,包括但不限于:天正5年(1577年)为征讨反叛织田家的松永久秀而发动的信贵山城之战、天正6年(1578年)为阻止毛利军继续进攻尼子家所控制的上月城而率领援军参与三木合战(此战与其说是支援尼子家,不如说就是信长单纯的想尽快攻下三木城罢了)等等;在此期间信忠也参与了有冈城之战,再度跟随父亲一起讨伐了背叛织田家的荒木村重

天正10年(1582年)绝对是信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信忠被父亲委任,以织田军总大将的身份统帅尾张、美浓两国合计五万人的大军,以消灭武田家为目的,开始了“甲州征伐”。此次征伐织田军大获全胜,武田家督武田胜赖在天目山之战败亡后自杀身亡,曾经的百万石大名武田家就此灭亡。信忠斩获如此战功,身为父亲的信长也对此感到高兴,除了对其进行言语上的激励外,信长还将武田家的大量旧领封赏给了信忠及其麾下的家臣,信忠一系的威望与实力也因此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但随后,在“甲州征伐”刚结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信忠就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终焉时刻,本能寺之变

为援助正在围攻高松城羽柴秀吉,信忠与父亲信长一同前往京都并在此留宿——当晚,信长留宿在本能寺,信忠则留宿在妙觉寺——本能寺之变发生后,信忠当即准备率领麾下众人前往本能寺救援父亲以对抗明智军,却在途中从赶来传递消息的村井贞胜处得知父亲已经遇害,因而转头进驻了二条御所,并以此为依托来抵抗明智军。

《当代记》记载,在进驻御所后,曾有人提议让信忠趁着此时明智军还未赶到,尝试着先逃离京都返回安土城,但却被信忠以“敌军不会放过我等,与其死在杂兵手里失去荣誉,不如在此切腹”为理由回绝了——事实上,在信忠等人进驻二条御所后不久,明智军就已经将此处彻底包围了。信忠以大约五百人左右的兵力对抗着明智的万人大军,虽说后续有大约一千多名信长在京都地区的“馬廻衆”参与了信忠的军势,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据说在此期间,信忠曾一度将大门打开,向外冲杀,以至于将围攻的明智军击退了三次,可见其迅猛程度也绝非一般。

因为己方的持续减员,信忠军最终还是失去了二条御所大门的控制权,明智家臣伊势贞兴的部队侵入到御所内并开始纵火。眼见自己的家臣、近习一个接一个死去,信忠知道此刻大势已去,于是要求当时还在自己身边的家臣镰田新介为自己介错并藏匿尸体,随后切腹自尽,享年26岁。

地点:天王山

1、松田政

位置:山腹梯田地区第二层梯田左侧

血刀冢 松田政近(松田近政)

此处点名批评制作组Team NINJIA,还好我特意开日文版验证了一下,松田政近的名字错误是原版的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题材的游戏搞错了历史人物姓名属实是够丢人。

松田政近,别名太郎左卫门,明智家臣。

松田政近应该是丹波国松田氏的出身,故而大约是在明智光秀统治丹波后加入明智军的,其个人流传下来的主要事迹,就是在山崎合战中与同为丹波出身的並河易家一起,统帅明智军约两千人左右的丹波 · 山城众部队。

山崎合战由明智军一方率先打响。明智军大将伊势贞兴斋藤利二人率领自军向固守羽柴军左翼的中川清秀高山右近所部发起了进攻;为了一鼓作气将羽柴军左翼击溃,松田政近、並河易家也开始向此处运动,试图配合友邻部队对中川、高山实施侧袭,但却不料在行至天王山山腹时遭到羽柴军黑田孝高羽柴秀长神子田正治等人的阻击,双方发生混战,侧袭被迫中止。

随着羽柴军池田恒兴利用奇袭击溃了明智军的津田信春后,山崎合战的战局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丹羽长秀织田信孝的部队随后也突破了明智军右翼,向光秀本队逼近,而接收到堀秀政援军的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也成功固守住了羽柴军左翼,甚至反过来击溃了伊势贞兴和斋藤利三。

——由此开始,明智军全线溃败,松田政近也因此遭到了黑田孝高的讨伐,在混战之中身亡。

2、御牧兼显

位置:光秀本阵军阵外门的正中央

血刀冢 御牧兼显

因为明智军在山崎合战的败亡,大部分明智家臣的生平信息都没有被记载和流传下来,御牧兼显便是其中之一。

在目前可知的情报中,御牧兼显曾经是室町幕府的幕臣,故而大约是在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被流放备后国时加入明智光秀麾下的——在此时期有大量旧幕臣投靠了明智光秀——不过其人在明智家担任何种职务,参与过哪些事件、战斗等相关资料现在大都还是缺失的状态。

根据《明智军记》的说法,御牧兼显曾在本能寺之变中归属明智军第三阵,与斋藤利三荒木氏纲等人一起跟随明智光秀参与了作战——当然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一方面,《明智军记》本身作为军记物语是没有太高的历史参考价值的;另一方面,在现存的江户早期史料《乙夜之書物》中,记述了参与过本能寺之变的斋藤利三之子斋藤利宗同外甥井上清左卫门的谈话,其中提到光秀本人并没有亲自参与本能寺之变的战斗,所以作为本能寺之变主攻手之一的斋藤利三不可能同光秀一起行动——因此,关于“御牧兼显参与了本能寺之变”一事到目前为止Up主认为还是存疑的。

御牧兼显最终在山崎合战中阵亡。按照《太阁记》的记述,此战中御牧兼显同两位旧幕臣同僚伊势贞兴诹访盛直同处一阵,因而应该是参与了伊势贞兴进攻羽柴军左翼的军事行动,亦或是参与了援助松田、並河部的作战行动——因为没有具体的记载,所以也只能根据明智军前线的作战情况进行推测了。

按照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 · 弗洛伊斯的说法,即便是在明智军全线溃败后,由伊势贞兴、御牧兼显等人领导的旧幕臣部队也依旧在同羽柴军浴血奋战着,但他们的奋战却无法挽救明智军的颓势,最终这些抱着必死决心的旧幕臣们一个接一个倒在了战场之上。

——他们失去了生前事,也失去了身后名。

支线任务:随从

1、森兰丸

位置:背对寺庙前殿的左侧道路旁(需完成前置流程)

血刀冢 森兰丸

感谢@CHPKAUS为Up主提供的触发森兰丸血刀冢的方法,红豆泥阿里嘎多~

森兰丸,本名森成利,又称森长康、森长定,别名森乱、乱法师,森家第三子、织田信长的近习。

对于森兰丸这个名字,我相信任何一个了解过日本战国史的人都不会陌生,在各类影视、动画、游戏中,森兰丸经常会被作为信长小姓众的代表而刻画出来,侍奉在信长的左右,可以说是因为沾了知名人物的光而被后世所记住的一个人物了。

天正5年(1577年)森兰丸与弟弟森坊丸森力丸一起受到信长的召见,并由此开始成为了信长小姓众的一员。也许是因为年长者更成熟的缘故,相比弟弟们,兰丸更受信长的器重,负责的工作更多,也因此成长的更快。

有关兰丸本人的生平记载并不多,主要还是因为他或是跟随信长活动,或是作为信长的御使传达命令,其个人的事迹基本上等同于信长的事迹,所以也不太会被特意的记录下来的缘故——不过,虽然作为后世者我们不知道兰丸当时都做了什么,但天正9年(1581年)兰丸获得信长赐予的近江国500石的知行却实实在在的彰显了他的功劳。

在天正10年(1581年)织田家完成甲州征伐后,兰丸的哥哥,森家时任家督森长可因功获赐了北信浓国川中岛四郡总计20万石的新领地,但其旧领美浓国兼山城是自父辈森可成时期起就由森家经营着的土地,因此信长在长可转封后,将此地赐予了兰丸——但因为兰丸本人不能前往领地赴任,所以其领地实际上一直是由森家老臣各务元正作为城代管辖着的。

本能寺之变爆发时,兰丸正伴随着信长在京都留宿,也因此同样受到了明智军的攻击。混战中,兰丸遭到明智军武将安田国继的讨伐,战死,享年18岁。

支线任务:三恶枭雄

1、山中鹿之助

位置:地图右手边房屋旁侧

义刃冢 山中鹿之助

因为山中鹿之助的义刃冢在游戏中多次出现,再加上其人考证出的内容较多,因此Up主已经将其独立成篇,各位可由此跳转阅读:【隐秘通途】《仁王》山阴麒麟儿山中幸盛相关装备剧情故事的相关内容。

好了,那么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了,因为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加上Up主这段时间工作繁忙,所以一直没有写出来,但好在总算是在中秋假期这几天搞定了,喜欢的童鞋们可以给Up来套“一键三连”哦,感谢啦~

另外,后续内容的更新暂时来看也是不定时的了,不过不用担心,Up主肯定不会断更就是了(笑

【闻道之座】《仁王2》中那些NPC刀冢背后的故事——旭光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