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学生还缺什么学习网站呢?
作为一名大学专业跟计算机专业挂钩的工科狗,在每个大作业开始前就要同时打开谷歌、microsoft和搜狗三个浏览器,然后分别对每个浏览器上搜代码、查bug,在一堆转载的同质信息中找答案,遇上一些少见的bug时,想要找到靠谱的答案或代码,难度不亚于海里捞针、猴子捞月和找对象[狗头保命]。
其实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已经深深地栽进互联网这个大坑里,虽然目前国内的知识社区都大致走向成熟(有一定年头),但是相比国外的一些知识社区像githup这种相比起来,无论是从知识密度、搜索难度和用户体验相比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相信每位大学生在赶大作业时应该都深有同感,像下面这些
有问题提问没人回答,还被嘲讽问题简单
评论都是伸手党,大都是“求代码”、“求链接”
分享技术文章没人参与交流,只是无脑地评论“大佬厉害”、“好文章”...
阅读内容、下载内容还要积分、要花钱充值、买会员
交流都需要加群或者扫公众号,群里也少有及时答疑
搜索出现的大都是老旧、重复、转载的内容
对于高质量的博文,评论却很难出现高质量的交流
俗话说,用户是上帝呀,让用户体验不好的地方,也就存在解决问题的商业价值。于是,年轻人遇到的问题年轻人亲自来解决了。2019年,一群来自清华、人大的高校学生出于纯粹的开源爱好行为,创建了WRITE-BUG社区。

“我们认为社区就像人一样,是拥有灵魂与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希望“圈子”是不被定义的,每个圈子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样子与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拒绝圈子千篇一律的样子。在功能上,每个圈子一开始被创建时仅仅是个“空”间(空空如也),所有频道功能都是可选添加,创建者需要根据自己圈子定位,选择不同功能频道来创造圈子。我们不替用户做决定,用户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来定义自己的圈子。
每个人都会自带一个秘密“容器”来收纳个人信息与数据,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小伙伴创建并使用公共“容器”。而这就是“圈子”概念的雏形。每个人都会自带一个“个人学习圈”用于储存个人信息数据与思考心得,同时每个人又可以到“公开学习圈”去寻找所需的内容与伙伴。圈子里是和我们一样的伙伴,我们可能互不相识,但是我们却有同一个梦想与目标,在圈子内能够互相鼓励帮助、共享知识、学习进步、畅谈梦想,我们不是圈子的“粉丝儿”,我们每个人都是圈子的“守护者”。每个圈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而【WRITE-BUG数字空间】就是由这些具有生命力的圈子凝聚而成,这个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与梦想。 ”
要不说年轻人比较懂年轻人呢,【WRITE-BUG数字空间】数字空间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频道供学生交流学习:
聊天频道:与圈内伙伴实时畅聊
代码频道:支持GIT版本管理和自动化代码质量评估
文章频道:快速记录学习心得、技术分享
文档频道:随时随地协同编辑分享六大常用文档
问答频道:规范提问方式,科学筛选好答案
留言板:收集伙伴对圈子的体会感受与建议反馈
同时还分了三种学习圈,公开学习圈、私有学习圈和个人学习圈,对于一个网络社恐人非常友好了。当然除去基本框架非常符合大学生需求,主要里面界面交互体验感也非常好呀!里面一些图标的动态效果也戳人,尤其是网页还有一个“吉祥物”,也不知道叫啥,不动它就在那睡觉,一碰它眼株子会跟着鼠标方向动。虽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幼稚了点,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刚刚好,嘿嘿。

